你绝对想不到!粤西荔枝的丰产秘密大公开!

秦柳钱 2025-01-12 21:26:31

你绝对想不到!粤西荔枝的丰产秘密大公开!

[ 基金项目 ] 2024 年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重大农业技术乡村行推广项目。

李晓菲等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著名的岭南佳果,是广东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广东的荔枝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hm 2 、产量约130万t。其中,粤西地区(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种植面积13.86万 hm 2 ,产量85.43万 t,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50%以上(数据来源于粤西各市统计年鉴)。和很多水果类似,荔枝也会受种植措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小年”现象 。为使荔枝在大年后进一步增产,本研究根据广东粤西地区荔枝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介绍了每个阶段荔枝栽培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技术要点。

1 荔枝栽培管理要点

粤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降雨、光热资源充沛,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历来盛产荔枝,从先秦开始就有种植,高州贡园至今保存有千年以上荔枝古树9棵。在荔枝的栽培中,要实现丰产的目的,需要从多个细节进行管控,如荔枝对土壤、肥料、水分的要求及树体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挂果后的系列管理等,只有通过对各环节的管控,才能促使荔枝健康生长,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1.1 规划园区,整地及定植

1.1.1 种植园区的规划 新建荔枝园尽量选择交通便利、阳光和水源充足、pH5.5~6.5,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坡度在25°以下的旱坡地或园地。栽培地块应平整、开阔,在规划种植园区时需考虑园、林、路、水等基础设施,一般1.3~2.0 hm 2 分成一个生产小区,生产小区之间要留有2 m宽的耕作道路 。

种植密度的控制没有固定的限制,需要根据园区面积、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株行距≥4 m×6 m,即植株之间枝条不交叉,株、行明显,树龄较大果园,树冠的株间空隙0.5 m以上,行间空隙1 m以上,以确保种植的荔枝能够获得高效的营养供给。

1.1.2 整地与定植 整地借助拖拉机犁翻全垦,去除杂草和石块,确保土壤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土壤酸性过强,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挖穴规格以长×宽×深不小于1 m×1 m×0.8 m较为合适。种植穴挖好后最好暴晒1~2月,选择晴天,施适量的基肥回填种植穴。

荔枝的种植季节因地而异,一般粤西地区适宜春种和秋种,春植在2~4月,秋植9~10月。种植时,首先要选用壮苗 ,以确保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其次要扶正苗木,并用松碎土壤回穴,轻轻压实;定植后,斜插一条木桩,将苗固定,并淋足定根水。

1.2 品种选择

荔枝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果实品质。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其果实大小、口感、产量和抗病性等因素,重要的是要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根据粤西地区气候的特点及市场需要,应选用早、中、晚熟荔枝品种搭配比例种植,如三月红、白糖罂、妃子笑、岭丰糯、冰荔、仙桃荔、鸡嘴荔、巨美人、仙进奉、桂味、井岗红糯等。在湛江地区以妃子笑为主栽品种 ,因其在湛江种植表现速生、早结、丰产、稳定、易管理,果实耐贮运等特点,种植面积已超80%。桂味属中晚荔枝品种,成花需冷量高,偏南扩种易受暖冬影响,造成成花难,应慎重考虑 。繁育嫁接是荔枝常见的繁育方式,嫁接苗生长快,结果早,抗台风,能保持原种的优良性状。繁育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

1.3 施肥与土壤管理

合理施肥是荔枝高产优质的关键。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根据荔枝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安排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同时,还要进行土壤管理,如中耕除草、深翻改土等,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保水、保肥。尤其是进入投产期后,要保持充足的肥水供应。

1.3.1 施肥管理 荔枝栽培具体的施肥量应结合土壤肥力等情况而定。粤西荔枝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酸性强,除有效磷含量较高外,其他养分含量为中等或中下水平,而钙、镁、硼和钼普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荔枝生长营养需求规律,建议重视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的配合使用,分四个阶段施肥,即生长肥、花肥、果肥、养护肥。

第一阶段:生长肥。生长肥是在荔枝树的幼苗期,为了能够让荔枝树幼苗实现快速的生长,一般在它的生长期间采用“一梢二肥”法,即在定植后第2次新梢萌发后开始追肥,目的是促发根条和枝梢的生长,施肥主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高氮型复合肥。等到荔枝树恢复长势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增加施肥量,一般第二年施肥量比上年增加30%~50%。在荔枝树还未开花结果前,需要重视根量和助梢的增加,促进荔枝根群和支梢面积的扩增,生长肥一年基本上要进行4~5次。

第二阶段:花肥。花肥是在成年荔枝树花序生长期,为花穗抽长和开花阶段。在花枝发育已定型后,每公顷施45~60 t腐熟花生麸水和120 kg复合肥,并在花穗长到10~15 cm和开花时各喷施一次0.05%~0.1%硼砂和0.01%~0.04%钼酸铵。

第三阶段:果肥。荔枝花谢之后进入结果时期,由于前期花季消耗了大量的营养,此阶段需要补充足够养分,以提高挂果率和成果率。施肥时间以花谢后 10~15 d为宜,每公顷施用15 000 kg腐熟花生麸水,120 kg尿素和450 kg高钾型复合肥;坐果35d后,每公顷施用450 kg钾氮比例接近的复合肥。另外,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可以叶面补充微量元素肥,加生长调节剂进行保果。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结果多的多施,结果少的少施。

第四阶段:养护肥。养护肥是在荔枝采收之后的施肥,主要是为了防治荔枝树衰老,为保证来年高产奠定基础。第一次施肥是采果7 d后,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每公顷施用10 500 kg有机肥,900 kg高氮型复合肥。第二、三次施肥分别是在前一次秋梢老熟后施下。肥料一般以速效氮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

1.3.2 土壤管理 荔枝园内的土壤要求疏松、透气、透水,过多的杂草会与荔枝树竞争养分、水分,因此要定期对树木进行松土、除草,以利于荔枝菌根根系的发育,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干扰。一般结果树一年除草、松土3次,第一次是在立春后和开花前进行,辅施促花肥;第二次是在采果后进行,结合施促梢肥;第三次在冬至前结合清园进行。园内杂草应采用人工、机械或黑色地膜覆盖,不用化学除草剂。

1.4 水分管理

水分是荔枝树得以正常生长的基础要素,在荔枝的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例如,秋梢萌发期、抽穗期、果实发育期要求土壤适度湿润,花芽分化期要求土壤相对干旱。因此,降雨时要加强排水,干旱时要增加水分补充。同时建议灌溉前确认气象情况,从而实现科学化浇水,以免水分过多,导致肥效降低。

1.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荔枝栽培中的重要环节,要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荔枝生产过程中主要的病虫害有10多种,普遍发生的病虫害有蒂蛀虫、介壳虫、蝽象和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粤西地区重点防控“一虫二病”, 即荔枝蒂蛀虫、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防治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并遵循农药使用规定。

1.5.1 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抗性。在结果母枝培育期(6—10月),通过修剪,清除枯弱枝、病虫枝、烂果等,减少虫源。同时,施有机肥(粪水肥)并加水淋湿,促秋梢抽发整齐,加速嫩梢老熟,增强树势(抗逆性);11月至次年2月是冬防期,需要剪除病虫枝、衰弱枝,梳除过密枝梢,增加透光透风的强度,并清园、翻松表土,用石硫合剂全园喷洒一次,树冠下撒石灰减少越冬病虫源。

1.5.2 物理与生物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进行杀虫,提倡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对良性杂草适当保护,以创造有利于天敌、授粉益虫生存的生态环境。

1.5.3 化学防治 荔枝树开花结果时期,正是气温高、雨水多的季节,因此易爆发各类病虫害,须加强果园管理,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农药,禁止使用限制使用农药。在荔枝花芽分化前后、荔枝开花前预防性地全园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将病原、虫源基数降至最低。

荔枝病害主要以霜疫霉病和炭疽病为主,这两种病害防治一般同发同治。花蕾期~成熟期霜疫霉病、炭疽病往往同时发生,同时存在,如若天气多雨,久雨不晴则以霜疫霉病为主,若天气高温干旱则以炭疽病为主,因此,在喷药防治时一定要两病同治。可选用复配型杀菌剂,如62%多·锰锌(霜炭清)可湿性粉剂、68%精甲霜·锰锌(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阿米妙收(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在荔枝花蕾期和幼果期各喷药1次,在转色期及近成熟期喷药2~3次,可达到很好的两病同治的效果。具体的喷施浓度需要结合病害实际、天气情况确定,如果阴雨天气持续多天,则需要抢晴尽早用药。

荔枝虫害主要是蒂蛀虫。荔枝蒂蛀虫一年发生10~12世代,且世代重叠,主要危害荔枝果实,从荔枝花期到成熟期,每隔7、8 d就要喷一次药防治,尤其是早熟品种、荫蔽严重果园,蒂蛀虫防治难度更大,严重时造成大量落果和影响果实品质。防治蒂蛀虫最佳时期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产卵前在树冠内膛喷菊脂类把成虫杀灭,谢花后连喷2次,降低前期虫口密度,有利于后期防治。防治虫害的农药有很多,用药时最好将防治成虫的药剂和防治卵的药剂组合使用。防治成虫的药剂有阿维菌素、菊酯类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防治卵的药剂包括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除虫脲和虱螨脲等。根据药剂特点选择2种药进行复配,且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在控杀蒂蛀虫的同时,兼治蝽象等其他虫害,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在做好荔枝病虫防治工作的同时,要确保荔枝安全生产。一是防止药害产生,荔枝着色成熟期,对一些农药比较敏感,很容易产生药害,要少使用或避免使用,如非络合型代森锰锌、密菌酯加乳油等,在高温下使用很容易产生药害。二是要确保农药残留达标,特别是后期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合理安排使用农药的品种,尽量选择一些安全间隔期短、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药剂,交替用药。采果前15 d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1.6 挂果树管理

1.6.1 采后修剪 采后修剪,旨在培养高光效的树型。通过修剪疏掉枯弱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等不具备生长优势的枝条,使树冠内堂通透,枝干分布均匀,增加树冠有效光区的面积,促使结果母枝健壮,可有效调节生长与结果的矛盾,促进秋梢整齐萌发,同时可减少病虫害,控制树高,便于田间管理。

结果树采后修剪要在采果后15 d内完成,也就是采后枝条未大量萌芽前完成修剪,这样养分消耗少,萌芽整齐,也有充足的时间供秋梢生长发育。已密蔽的果园建议隔行间伐或隔株错位间伐处理。修剪要求达到树体通风透光,特别是内堂透光(开天窗),枝干分布均匀,无病虫弱枝和拖地枝,控制直立徒长枝(尽量去除直立枝,即分枝角度小于45°的)、控制分支数量,这样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养分消耗较少,有利于成花结果。

同时,采后需要培养适时健壮的3批梢(粤西3批梢,其余地方2批梢),在进入成花诱导的低温前(11月中旬),可叶面喷施核苷酸+磷酸二氢钾,促使末次秋梢充分成熟。期间要经常观察嫩梢,发现虫卵,需要及时防治。

1.6.2 控梢促花 11月前后荔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并在次年1~2月抽生花穗,需在末次秋梢老熟后采取措施控制树体冬梢抽发,促进花芽分化。荔枝控梢可用人工摘除,也可用药物控梢,如荔梢灵、荔枝短花丰产素、梢刻、桂开等,并结合物理方法控梢,如闭口环割、螺旋环剥(在主干或主枝进行螺旋环剥,剥口宽0.2~0.3 cm,圈数1.2~1.8圈,螺旋角16°~19°为宜,白糖罂在控冬梢时不宜环剥)、树盘松土、切断表根等措施控梢保证荔枝的丰产稳产。

1.6.3 壮花保果 荔枝素有“爱花不惜子”之说,主要原因是花穗长、花量大易出现花而不实。因此,在花穗萌动期,要适当淋水促花。同时,辅以见花施肥、疏花、短穗、杀花穗小叶等措施培育健壮的花穗。

在谢花前后,在良好的肥水管理前提下,针对三次生理落果高峰期,喷专业保果剂秋实或贝稼-对氯苯氧乙酸钠等,重点喷果穗,以保果与防落果,使用保果药剂,应选用在荔枝上登记的保果药物,且先小面积试用安全有效后,再大面积使用,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中大果型品种如井岗红糯、仙进奉等在谢花后30 d,对坐果过多的果穗进行疏果,疏去果穗上较小的果实,使每一个果穗不超过 15 粒果。

2 采收与分级

采收是荔枝栽培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果实品质的关键环节。荔枝采收要选择果实充分成熟但又不过熟的时候进行采摘,可通过观察果实颜色、果皮质地等来判断。例如妃子笑由青转红、白糖罂大部分转红,果皮质地从较为粗糙变得相对光滑,且有一定的弹性时,通常就可以判断为适合采摘的状态。一般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0:00 前,下午4:00 点之后采收为宜。采收的果实要及时进行后处理,如去叶、去梗、分级等,以保持果实的外观美观和品质稳定。同时,还要对果实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以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

3 贮藏与运输技术

荔枝果实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变质,因此贮藏与运输技术也是保证果实品质的重要环节。果实采收后,要尽快预冷,以消除果实的田间热。贮藏时要选择阴凉通风、湿度适中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同时,还要采用科学的贮藏方法,如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等,以延缓果实的腐败过程。运输时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包装材料,保证果实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和污染。

综上所述,荔枝栽培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包括品种选择、土地准备、施肥管理、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采收后处理以及贮藏运输等。标准化的荔枝园兼具品种优质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防控绿色化的特点,作为种植户以及农业技术人员,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和精细的操作,才能实现荔枝的优质丰产,做到满足市场的需求,推动荔枝产业的持续发展。

0 阅读:0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