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年谱》纪事本末】1948年,毛泽东55岁。
11月1日,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粟裕并告华东局,中原局电,同意粟裕十月三十一日的建议,决定“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为阻滞黄维兵团东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邓小平并告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粟裕、谭震林、陈士榘电,指出:
“白崇禧以徐州陇海会战一触即发,令黄维兵团戌灰在太和、阜阳集中完毕等情,我华野戌齐发起战斗后,估计戌齐至戌巧十天内,战况最为紧张,务须保障在此 十天内邱兵团不能东援。但你们除邱、孙两兵团外,还要对付黄维兵团(四个军),你们对黄维进程之估计及对策盼告。我们认为除六纵必须立即尾黄维东进外,十纵如在南 阳 附近亦宜协同二纵尾黄维东进”。
淮海战役的兵力部署1948年11月6日,粟裕、陈土榘、张震、钟期光、刘瑞龙致电中共中央军委:
新海敌四十四军有撤退至新安镇并归黄百韬兵团指挥的消息。为打开战场便于主力开进,今晚即以鲁纵围歼郯城之敌后,六纵围歼码头镇之敌,七纵围歼峄县、枣庄之敌,十纵包围临城,三纵、广纵及冀鲁豫独立旅向丰县、砀山前进,以求扫清外围。
淮海战役提前从本日开始。连云港本日解放。
11月7日,毛泽东复电粟裕、陈士榘、张震、钟期光、刘瑞龙并告陈毅、邓小平,华东局及王建安、谭震林电,完全同意粟裕等六日电所述发起战役的部署,并指出:
“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十个师(包括四十四师),李弥一个至两个师,冯治安四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刘汝明六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以上共计二十一个至二十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 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 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7日,鲁中南纵队歼灭郯城王洪九部队后,黄百韬立即放弃新安镇,开始向运河以西撤退,华东野战军展开猛烈追击。
11月8日,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秘密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第五十九军两个师、第七十七军一个半师共 2.3万人在贾庄、台儿庄地区起义。华野山东兵团顺利地南渡运河,越过该部防区,直插徐州以东地区(原在徐东的第十三兵团,此时已离开徐东地区,正向灵璧方面转进)。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成功后,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顺利通过其防区,十一月十日占领陇海线上的曹八集,切断黄百韬兵团向徐州的退路。
刘峙得悉解放军多路向徐州前进及何、张起义后,十分惊慌,当即改变原来撤至徐蚌段两侧的计划,急令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紧守徐州。同时,蒋介石令杜聿明速至徐州指挥作战,并以李延年率第九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六兵团,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
粟裕随机应变根据形势的发展,粟裕同张震商量,拟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乘胜扩张战果,力争将南线敌主力歼灭在徐州及其周围。他们认为黄百韬部不久将被解决,这样,华野十几个纵队腾出手来,同中野紧密配合,就可以在徐州附近打更大的歼灭战。于是二人联名向陈、邓首长及中央军委致电建议(齐辰电):
我们主张在歼灭黄兵团后,不必再按原定计划,以主力向两淮推进,而应转向徐蚌线进击,抑留 敌人于徐州及其 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同时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地区,截断浦(口)蚌(埠)线,错乱敌之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军……因为,从军事上讲,一旦把敌军的主力悉数歼灭于江北,那么,在尔后渡江作战和最后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就不会遇到太大的抵抗了,江南的许多城市就能免遭战火的损失,从而很快为全国胜利后的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11月9日,军委复电: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这样,就把原来以歼灭徐州右翼集团敌军主力的目标,扩大到求歼徐州国民党军主力;把原来仅限于两淮、海州地区的作战,发展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当前最大的一个重兵集团进行的一次战略性的决战。
碾庄:黄百韬被围歼11月10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西撤的先头师,切断了它的退路。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兵团合围于碾庄地区,并开始向其猛攻。
黄兵团据守原第十三兵团构筑的相当完整的防御阵地,又利用这些工事和有利的地形,迅速构成以地堡群为骨干,以堑壕、交通壕联结成的环形阵地,在空军掩护下逐村抵抗。
华野进攻部队由运动中仓促转入阵地进攻,准备不足,炮火未能跟上,所以连续三天,进展缓慢,伤亡甚大。14日晚,部队调整部署,华野以山东兵团兼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三纵队及特纵主力围歼黄兵团;以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指挥第七、第十、第十一纵队从正面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副政委吉洛(姬鹏飞)指挥第二、第十二纵队、鲁中南纵队及中原第十一纵队,从徐州东南进逼徐州,威胁援敌后路;以第一纵队为战役预备队。
中原野战军于12日转入徐蚌线作战,陈毅、邓小平以第四纵队、华野的第三纵队和两广纵队由西南面,冀鲁豫军区两独立旅由西北面威胁徐州;以第三纵队和第九纵队一部攻击宿县;以第九纵队主力南下阻击敌第六、第八兵团北援;第一纵队为预备队。
11月15日夜,中野部队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中央军委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16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一切事宜。
16日晚,主攻碾庄地区各纵队以近迫作业接敌、集中火力逐点攻击的战法,发起总攻,至20日拂晓歼灭敌第四十四、第一oO军全部及第六十四、第二十五军各一部,攻占敌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黄百韬逃至大院上,继续指挥残部顽抗。至22日黄昏,全歼残敌,黄百韬自杀身亡。
徐州东援之敌第二、第十三兵团5个军12个师,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从1 1月12日开始向东猛攻,企图解救黄百韬兵团,但在第七、第十、第十一纵队阻击下,直至黄兵团被歼,仅前进了20多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第十二兵团11个师,遭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至桧河以南赵家集附近。
至此,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此役,歼灭了黄百韬兵团等国民党军正规军18个师(内3个半师起义),并给第二、第八、第十三、第十六等 4个兵团以一定打击。解放军控制了宿县,将刘峙集团分割为南、北两半,为全歼该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毛泽东发来贺电11月23日,毛泽东就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榘、张震,谭震林、王建安,韦国清、吉洛并转各纵委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电:
“(一)庆祝你们歼灭黄百韬兵团十个师的伟大胜利。
(二)从戌虞至戌养,十六天中,你们消灭了刘峙系统正规军十八个整师(包括争取何、张三个师起义在内),并给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刘汝明四个兵团以相当打击,占领徐州以南、以东、以北、以西广大地区,隔断徐、蚌联系,使徐敌处于孤立地位,这是一个伟大胜利。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十八个师,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这种形势的造成,主观上是因为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会合并攻占宿县,客观上是敌人只有某种程度的防御能力 (对于这一点决不可轻视),很少有攻击能力(对于这一点必须有充分认识)。
(三)敌八个兵团,一个起义(何、张),一个被歼(黄百韬),四个受了相当打击,北面邱、李、孙,南面黄、刘、李已被我分割为二,敌人士气将有进一步衰落。你们及各级干部,必须认识这一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并向战土进行教育,这是一方面。但是,同时必须认识敌人主力邱清泉、李弥、黄维三兵团及李延年兵团中的一个军(从葫芦岛调来的五十四军),在防守方面尚有相当顽强的战斗力,敌直接与你们作战的六十六个师(冯治安四个、黄百韬十个、邱清泉十个、李弥七个、孙元 良四个、黄维十一个、刘汝明六个、李延年九个、刘峙直辖五个)中,除被歼者外,尚有五十个师左右。这个敌人是可以消灭的。但是,必须准备给予全战役以三个月至五个月时间;必须准备以几个作战阶段(你们已完成了第一个作战阶段),去取得全战役胜利;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夫一百三十万人左右,三个月至五个月的粮食、草料、弹药,十万至二十万伤员的医治;必须争取全军各部队在全战役所需时间中,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的休息整补,务使士气旺盛,精力饱满;对于兵员,必须实行随战随补、随补随战的方针;对于人民,必须实行耕战互助的方针;在战术方面,必须不是依靠急袭,而是依靠充分的侦察和技术准备(近迫作业、步炮协同等)去取得成功;必须对于我军及居民进行充分的政治工作;对于敌军进行猛烈的、有实效的政治攻势,对于刘汝明等部则进行内部策反工作。只要你们注意了和完成了这些条件,你们就有可能取得这一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
《毛泽东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