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辽宁发现1米长巨型人参,重达469克,挖掘耗时2天

浩博随心趣事 2025-04-04 00:36:10

林黛玉含泪尝出药中人参被换的细节,道尽千年人参之金贵。2013年辽宁天桥沟惊现469克野山参王,巡山员拨开密叶时双手发抖,专家惊叹其四芦并发、六十年汲尽天地精华,黄褐色根须如金丝垂瀑,终成新中国最重野山参——这是原始森林与岁月联袂创造的生态奇迹。

人参,打老辈儿起就透着股神秘劲儿,总跟“稀罕”,“值钱”挂钩。以前那会儿,人参可是好东西,寻常百姓家哪能用得起,都是有钱人家才吃得上的补品。

《红楼梦》里,林黛玉那身子骨弱,从小就吃人参养荣丸,主要成分就是人参。后来贾府败落了,药方里的人参也给去掉了,黛玉一尝就知道,心里难受得直掉眼泪。

就这么个小细节,就知道那会儿人参有多金贵。

比好的人参更难得、更值钱的,那就是野山参了,有些个传说故事里,野山参还成了精怪,能跟人捉迷藏,满山跑。

虽然是瞎编的,但也说明野山参不好找。所以,每次发现个大的人参,都能成新闻。2013年夏天,辽宁宽甸天桥沟景区,就出了这么一件“宝贝出土”的大事儿。

7月中旬的一天,景区巡山的唐贵孝和吕德伟跟平常一样在山里巡逻。这活儿看着轻松,其实一点儿也不能马虎,得随时注意有没有啥安全隐患。

那天,他们偶然瞧见一棵植物,枝繁叶茂,特别显眼。俩人围着这棵植物转悠了半天,越看越觉得像传说中的野山参。

这可不是小事儿,他们赶紧跟公司领导汇报了。领导一听“野山参”?也挺吃惊,立马叫人带上家伙,跟着唐贵孝和吕德伟一块儿上山了。

到了地方,经理和俩巡山员就开始小心翼翼地挖。他们都知道野山参娇贵,万一挖坏了根须就可惜了。所以,他们一点一点用小工具把根周围的土拨开,特别仔细,特别小心。

挖着挖着,坑越来越大,人参的根也露出来了。这棵人参的根盘根错节,缠在一起,像个天然的工艺品。挖了整整两天,三个人轮流干,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这棵大家伙完整地挖出来。

人参一出来,在场的人都看傻了。这棵人参太大了,比他们想的还要大。就连挖参的唐贵孝都说,要不是自己亲眼看见、亲手挖的,都不敢相信人参能长这么大。

这人参通体黄褐色,根茎和叶子加起来差不多有一米长。那些细小的根须足有60厘米长,展开来有40厘米宽,像一根根细丝,密密麻麻地缠在一起。最让人震惊的是它的重量足足有469克!

这可是个吓人的数字,也让这棵人参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重的野山参。为了弄清楚这人参的来路和价值,公司特意请了国内顶尖的人参鉴定专家来看。

专家仔细研究了人参的样貌,做了全面的评估,最后给出了“稀世珍宝”的评价,估计这棵人参得有六七十年了。

他说,这棵人参之所以这么珍贵,不光是因为它个头大,更因为它长得完整,品相好。“它四芦并发,一体多腿,须条多而清蔬,珍珠点可见,不失为稀世珍宝。”

专家这话,可是对这人参最高的赞誉了,这巨型人参的出现,让人不禁琢磨:它咋就在六七十年里长这么大?

要知道,野山参的生长环境一般都挺恶劣的,又是自然灾害,又是跟别的植物抢地盘抢养分。那这棵人参到底是咋克服这么多困难,成了“参王”的呢?这其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首先,天桥沟景区这地方环境好,植被茂密,空气好,湿度也合适,给人参的生长提供了好条件。

其次,这儿的土也好,养分足,人参不缺营养。还有,这儿的光照也合适。大树挡住了强烈的阳光,人参晒着柔和的光,叶子不会被晒伤。

再加上景区有人定期巡逻,减少了人为破坏的可能性,也给人参的生长提供了安全保障

除了外部环境好,这人参自身的“天赋”也不差。人参的生长速度本来就不一样,有些品种天生就长得快。这棵人参估计就是这样的“幸运儿”,生命力强,生长潜力大。

当然,六七十年的时间也很关键。对人来说,六七十年都算高寿了,但对人参来说,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这么长时间里,它吸收天地精华,积累营养,才长成了现在的“王者风范”。

跟人工种的人参比,野山参长得更不容易。它们不仅得面对大自然的挑战,还得跟别的植物抢地盘、抢资源。所以,野山参长得慢,能长这么大的更是少见。

这棵469克的野山参,不仅个头大,而且长得完整,品相也好,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它的出现,也说明了当地生态环境好,保护工作做得好。

0 阅读:0
浩博随心趣事

浩博随心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