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做股市已经二十多年,赚不少钱——账户上三百万,不算巨富,但也算是個有些经济基石人。按理说,像他这样“股市老手”,应该过得风生水起,至少享受一下自己劳动成果吧?
可你绝对想不到,这位朋友过得简直比一般人还要“穷酸”。你能想象一個身家三百万人,居然会穿一件外套穿十多年吗?那种洗得发白、磨得起球老式外套?他就穿着这样衣服,走到哪里都没看到一点新意。车呢?那辆比亚迪F3,开十年,磨得车漆都快掉。他甚至还说,开车不图好看,图是“耐用”,车买就“不舍得”换。
还有吃——出去吃饭,从来都是点最便宜拉面,要加牛肉也要掏心掏肺地犹豫個十分钟。喝酒呢,白酒喝是五十块一瓶那种,聊家常喝個小酒都要斤斤计较。最可怕是,我曾经发现他穿着一双破洞袜子,跟我说:“袜子还能穿,没什么大不。”你敢信吗?这么节省、抠门到这般层次,简直比我见过所有“贫民窟女孩”还要极致。
我忍不住问过他,“你这些年赚那么多钱,怎么就不舍得给自己花点呢?女儿都工作,生活也不差,怎么连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买?”他答得很平静:“花钱要有价值,不能浪费。”他话让我忍不住陷入沉思:是啊,赚钱不容易,存钱更难,但难道这就是生活全部意义吗?
我这個朋友是個遵则节俭主义者。从小家境并不宽裕,习惯“精打细算”。很多人大概会说,这样生活方法其实挺好,至少说明他有自制力,不会挥霍无度,确实值得敬佩。可是他真是不愿意享受生活吗?三百万资产却把自己过得跟穷人似,难道这就是真正智慧吗?
我有点不认同他这种极端节俭做法。很多人都是用钱来换取生活舒适感、追求自我价值实行,而不是为将更多钱塞进账户里。每一次见到他那张省吃俭用脸,我都会有一种强烈失落感。他赚那么多,却选择把自己活成一個物质上接近没有任何享受存在。股市上赚钱并不是为让你把自己逼成一個“苛刻”人,而是为让你过得更好,给自己、家人带来更多幸福感。
曾经听过一句话:“节俭并不代表富有。”很多时候,节俭反而会让人迷失在“过度节省”中。真正富有,是敢于享受生活,敢于投入自己时间、精力、金钱去追求有意义东西。这不是浪费,而是一种生活品质。倘若说节俭能给你带来满足感,那自然没难题;但倘若它让你感到压强、让你无法享受生活中乐趣,那么节俭反而变成一种“负担”。
我晓得他坚持原则,他觉得钱用得对才是最有价值事情,他还以此为傲。可是,我看到更多是他对自己生活质量忽视。买不起新衣服、不敢换一辆车、连一顿丰盛晚餐都不舍得吃,这种过度“抠门”生活方法,不止压迫他自己,也压迫周围每個人。甚至在某种层次上,他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他家庭,影响到他、亲友关系。
我曾问过他:“你觉得这三百万财富,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他犹豫很久,似乎有点反思。他说:“至少能确保我老以后生活不愁。”听到这话,我心里忽然产生一种不由自主反感:倘若钱能搞定所有难题,那你到底是在追求财富,还是在追求某种虚假安全感?生活不应该只有数字,金钱只是手段,享受生活、与人交流、体验美好才是生活本身目。
我并不是否定理财、节俭价值。咱们都晓得,理性消费、合理规划财富是必要。但是,倘若你为钱而过度压抑自己需求,那么这就成一個危险信号。人活一辈子,难道只是为在死后留下足够遗产吗?
他钱已经足够多,够他、家人活得舒适、享受生活,甚至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可他却依然在把自己生活捆绑得死死,好像只有不息积累、不息控制,才能获得安全感。这种思维方法,放在现代社会里未免显得有些过时,甚至是对自己生活残忍。
我晓得,很多人大概觉得我说得有些过激,觉得“节俭”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值得提倡。但我想告诉大家,节俭并不是生活唯一准则。花钱是一种选择,但更要紧是,你要明白什么是值得。活得精彩、活得自由才是人生最要紧事。钱,它永远只是工具,不是生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