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好不好,怀孕时就注定了?李玫瑾的一番话,让人恍然大悟

悠雅感感 2025-03-18 04:54:38

文|微微笑了

01.

你有没有发现:

现在很多孩子,生下来,有各种毛病,却找到不理由。

这到底为什么?

对此,李玫瑾直言:

“女人怀孕的心情,影响孩子的性格。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孩子,她们父母在怀孕时,状态就不好。”

你以为孩子出生时才是生命的起点?

其实在怀孕那一刻,教育已经开始了。

李玫瑾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同事很活泼可爱,大学就发表小说作品了。

当问及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以及优秀时,她就讲起她的家庭情况。

她是姐姐,还有一个弟弟。

弟弟跟她完全相反,弟弟就是一个闷葫芦,永远看不到他快乐会心一笑的时候。

她父母怀她时正处蜜月期、非常快乐,全家期待中降生的姐姐天生开朗。

没想到,两年后父亲遭遇事业打击,在压抑中孕育的弟弟,长大后仍沉默寡欢……

是啊,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性格不好,首先是妈妈孕期过得不好的。

孕妇不能生气和生病,否则生下来的孩子不健康。

想起那份封存着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的特殊生育记录。

震后第37天出生的女婴,成年后出现严重广场恐惧症。

她在心理咨询时透露:"明明没经历过地震,但听到卡车轰鸣就会窒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年同一产房出生的17名婴儿,有14人出现异常性格特征:过度警觉、病态囤积、莫名攻击倾向。

这些被称作"胎儿期创伤后遗症"的案例,无不揭示了惊人真相——子宫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个雕刻师。

一语中的。

生命最初,是人性基石的浇筑期。

错过这个窗口,后期教育要付出十倍代价。

02.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质疑:

怀孕时,胎儿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吗?

那些双胞胎的孩子,性格还各异,这又该怎么解释?

孩子性格不好,我看都是遗传惹的祸?

……

其实,那些质疑"胎儿是否有感知"的人,往往忽略了:

当母亲心跳加速时,胎儿心率会在7秒内同步上升;当母亲流泪时,羊水盐度变化会刺激胎儿味蕾;甚至母亲看见鲜花时的瞳孔扩张,都会引发胎儿视神经的连锁反应。

哈佛实验室扫描了100名儿童的大脑,发现母亲孕期焦虑的孩子,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会增大13%。这些孩子对气球爆裂声的反应,比同龄人强烈三倍。

正如,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所提及到:

“人的脾气、智商、某些心理疾病等,都与遗传有关……此外,染色体异常还与人的智力障碍有关。某些人格异常还与母亲怀孕期的情绪问题、分娩时接生不畅导致的颅脑受损等问题有关。”

想起有朋友分享她自身的经历:

"我孕期常偷偷哭,现在宝宝三个月,连哭都小心翼翼。医生说是神经敏感度过高,这不就是我当时的情绪复刻吗?"

还有,某妈妈的血泪教训:"怀孕时和老公吵了28次架,现在儿子三岁,稍不顺心就摔东西咬人,早教老师说这是典型的应激反应模式。"

是啊,胎教不是培养天才,而是守护人性的底线。

母亲的心跳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首道德律令,羊水的温度决定着未来人性的温度。

女人怀孕的心情影响孩子的性格,别不信。

男人亲吻他怀孕的妻子Man kissing his pregnant wife

03.

生命的密码早在子宫里就开始书写。

当我们惊叹孩子倔强的嘴角像父亲,灵动的眼眸像母亲时,更该警惕那些看不见的传递——焦虑化作的胆怯,愤怒凝结的偏执,悲伤浇筑的冷漠。

别忘了,胎儿在子宫里就开始学习"情绪课"。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方能天天向上。

李玫瑾在《心理抚养》这样建议道:

“我想告诉所有恋爱中或初入婚姻的年轻女性:

无论你的生活多难,你要想好,你有没有时间和耐心去陪伴一个弱小的生命?若没有,我建议你要慎重!不要轻易地怀孕!

如果孩子在早年对谁都没有形成依恋,那么发生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种孩子容易出现冷漠、无情、残酷等表现。”

当然,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一般相对稳定,但也绝不是一成不变。

子宫里的第一课固然重要,但母亲永远有机会在后续章节里温柔改写。

曾有这样一位“好好学习”的母亲,虽然孕期抑郁,但她坚持每天给孩子做"情绪按摩"——喂奶时哼歌、换尿布时说话、哭闹时贴着心跳安抚,现在5岁的女儿成了幼儿园最温暖的小太阳。

心理抚养的本质,是承认孩子带着母亲的情绪印记降生,但更相信爱的力量可以重塑这些印记。

怀孕时没上好的情绪课,我们可以用三年、三十年慢慢补。

真正的起跑线不在早教班,而在母亲心跳的每一声韵律里。

若您正在孕育新生命和养育孩子,《心理抚养》与《幽微的人性》中记录的数百个真实案例,将带您破解养育密语和经营家庭的宝典秘诀。

该书一经问世,备受用户的喜爱。

有不少读者动情的感慨道:

“这是我读过最「勇敢」的育儿书。它残忍地撕开「都是为你好」的温情面纱,直指那些隐秘的伤害:怀孕时强忍的委屈、哺乳期克制的怒火、辅导作业时失控的巴掌...都在雕刻孩子的生命底色。

但李玫瑾又给了我们一束光,让我在给三岁女儿洗澡时,突然理解了母亲怀我那年遭遇下岗的恐惧。三代人的心结,竟在泡沫飞舞中开始松动。”

愿你在《心理抚养》和《幽微的人性》找到人生的答案、前进的力量,一同照亮你和孩子生命的某个角落。

-END-

2 阅读:1576
悠雅感感

悠雅感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