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瑶:电影《芙蓉镇》和《活着》的比较分析

光影故事的博客 2024-10-07 11:31:12

一、影片的时代背景

(一)《芙蓉镇》的时代背景和明暗色彩的对比运用

《芙蓉镇》是谢晋导演的“反思三部曲”之一,之所以拍摄此类题材,一方面是对当时政治运动的厌恶,另一方面是借助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塑造几个人物形象,使影片更具张力。《芙蓉镇》讲述的是1963—1979我国南方一个叫“芙蓉镇”小镇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女主胡玉音和丈夫桂桂以卖米豆腐为生。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打算攒钱盖一栋新房,可是在房子落成之日却遭到科长李国香的诬陷。

李国香说他们占用国家资源,卖米豆腐的收入比一个省级干部的收入还高。在当时那样的年代,一旦给你扣上一顶帽子,那将可能导致一个人乃至于一个家庭的改变,李国香给胡玉音扣了一顶“贫下富农”的帽子,正是这顶帽子让胡玉音经历了惨淡的大半生。丈夫桂桂被“组织”迫害而死,胡玉音以扫地为生,每天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与他一起扫地的“右派”秦书田在生活中处处关照她,这也为以后两人走到一起,相伴一生做了铺垫。

影片运用明暗的色彩对比,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官。明暗色彩的对比不仅能反映影片的时代背景和主人公所处的环境,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色彩来表现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这种手法可以间接的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在讲述胡玉音遭难和桂桂的死,,以及受到牵连的粮站主任谷燕山和镇长黎满庚的时候,都用了昏暗的色调让观众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这种色彩的基调是导演心理及其风格的一种潜在的表现形式。黑白色彩的运用富有旧时代的感伤特质的怀旧色彩,在桂桂死后,胡玉音趴在桂桂的坟头,这里我们只能看到人和景都融入到漆黑的夜色中。

秦书田站在坡头也是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这里用单调的冷色调黑白两色。影像把色彩缤纷的世界转化为黑白灰单纯的世界,使丰富的色彩关系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黑白灰关系,产生对比而和谐的多层影调。黑白使我们很容易跟随影片融入到人物的情感当中,体会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这样的摄影手法一方面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惶恐不安,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在黎满庚回忆和胡玉音的曾经相爱的时候,以及胡玉音和桂桂结婚的时候,还有最后解放的时候,都用了明亮的色调。暖色调的运用给人一种积极美好和对新生活的向往。这里用明亮的色调,一方面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怀念曾经的时光种种美好的经历,另一方面也是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使影片更具张力。

影片中出现了三次时间的提示,1963年,1966年和1979年,这三次时间都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后。1963年,胡玉音经营米豆腐生意,生意兴隆,不久却遭遇李国香的嫉妒。影片中李国香说了一句“穷的穷,富的富,是该运动了”这里也预示着“文化大革命”的即将到来。196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影片在52分07秒的时候运用叠画的手法,用红卫兵当权呐喊“毛主席万岁”的热闹场景和标语“贫下富农胡玉音” “右派秦书田” 等两个画面进行叠加,各个阶级斗争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1979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到来,秦书田也平反了。昔日的芙蓉镇又重现繁荣的景象。这里也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用平凡的人命运的跌宕起伏来反映整个国家的兴衰。谢晋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借“芙蓉镇”这部影片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期望历史永远不会再现。

(二)《活着》中的社会现状

《活着》讲述的是从四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的故事。影片以皮影戏为线索讲述了福贵一生的经历。在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道具“装皮影的木箱子”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在25分03秒地时候,福贵因迫于生计向龙二借钱,龙二只是将自己以前做皮影班主时的皮影给福贵让他自力更生,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靠他人不如靠自己。这也为以后福贵以唱皮影戏为生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在53分26秒地时候,这时候正是全民“大跃进” 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交出一切和铁有关的东西,福贵的儿子有庆拿出了木箱子,只因为木箱子上有铁钉和皮影上有铁丝。

当时的人受“大跃进”的影响,认为只要是一切铁制品都可以用来炼钢,造子弹。从这些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大跃进”时候的“浮夸风”“共产风”,一切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 的时候,电影中有一句话“越旧的东西越反动” 迫于无奈,福贵让凤霞把皮影烧了,只因为皮影中的人物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东西是典型的“四旧”。最后敌不过革命的要求“皮影戏”最终被烧了。第四次是在结尾,福贵拿出了木箱子让孙子“馒头”装小鸡。

在影片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福贵在送有庆上学的时候说“小鸡长大了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变成了共产主义。”听到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很疑惑。因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大跃进”的时候,这种不切实际的现象比比皆是。电影中牛主任说了两句话:“食堂包饺子,每个饺子里包了一头猪”“15年赶超英国,超过美国不再话下”这两句话也深刻反映了“大跃进”时候的左倾错误,不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在结尾的时候当孙子拿着小鸡问福贵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听到福贵在结束的时候说“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这句的改变也让我意识到福贵在经历了这么多以后的改变。经历了文革以后,福贵对共产主义没有像以前那样充满希望,意识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都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装皮影的“箱子”还在,这里也预示着传统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虽然受到损伤,但是它的本质却是永垂不朽的。

(三)《芙蓉镇》和《活着》的相似之处

《芙蓉镇》和《活着》在细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芙蓉镇》当中,在红卫兵当权的时候,王秋赦拿着毛主席语录的小红本,背着绣有“忠”字的布包,穿着绿军装,传达所谓的“毛主席思想”。当他到小镇的餐馆的时候,餐馆里贴着毛主席的像,门上用红纸贴着大字报,到处贴满了批斗的标语,墙上印刷着“工人阶级领导一切”。

《活着》当中在凤霞结婚的时候将文化大革命时代表现的尤为明显。凤霞穿着绿军装,戴着红袖章,结婚的见面礼是毛主席语录,屋里贴满了毛主席的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革命歌曲”。这里的颜色主要突出的是红和绿。康定斯基说:“红绿两色和谐统一,自成天趣。”选用红和绿,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流行趋势。而是因为这两种颜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特有的色彩。

在“文化大革命”的那个年代,有多少人被无辜牵连而遭到迫害?胡玉音和秦书田申请结婚的时候,秦书田在写申请的时候,写的是“认罪书”。他们有什么罪?秦书田对王秋赦说到:“我们黑,我们坏,可我们总算是个人吧,就算是公鸡和母鸡,公猪和母猪,公狗和母狗,也不能不让他们婚配吧!”可见在当时那样一个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些人活的连牲口都不如。胡玉音、秦书田、凤霞、有庆,他们只是当时社会普通家庭的代表,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牺牲品。如今文革已经过去多年,可是文革给我们留下的打击却是巨大的,我们要谨记历史引以为戒,不能再让历史的错误重蹈覆辙。

二、背景音乐分析

(一)《芙蓉镇》中民歌的运用

民歌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表达情感和文化交流的作用。《芙蓉镇》作为南方的一个小镇有它自己的地域特色,音乐方面选用民歌,不仅能够反映电影中主人公的心境更能够突出地方特色。《芙蓉镇》开篇音乐选自湖南嘉禾的一首民俗歌曲《半升绿豆》是一首“伴嫁歌”。以胡玉音和丈夫桂桂磨豆腐生活为景,向观众展现了小镇夫妻的日常生活的幸福。

影片50分49秒到52分的时候,桂桂遭到迫害,胡玉音在桂桂的坟头哭泣,这里秦书田吟唱了一首《女歌堂改》,黑暗的光线只能看到当时环境和秦书田的大概轮廓,这里的音乐出现一方面是对胡玉音失去丈夫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无奈。第三首歌曲在1小时04分37秒至1小时07分35秒 。胡玉音回忆与桂桂结婚的时候,秦书田指挥《喜歌堂》,这里的音乐用一种欢快的语调来庆祝胡玉音与黎桂桂结婚。《喜歌堂》的出现也表现了夫妻两人当时的幸福生活。结尾秦书田与胡玉音重逢时的歌曲《韭菜开花》。秦书田回到了芙蓉镇,用清晰明亮的色调展现了芙蓉镇,欢快的音乐也预示着胡玉音的幸福生活的到来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二)《活着》中皮影戏的运用

皮影戏也被称作“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张艺谋的影片《活着》整部影片以皮影戏贯穿,运用陕西地方曲种“碗碗腔”的唱法。影片在4分13秒地时候出现福贵第一次唱戏,这是福贵在赌博输了之后在赌场为助兴而唱了一段。高亢的音乐,浓厚的地方特色,向观众展现了皮影作为一种娱乐节目时对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性。这里福贵的演出也为以后福贵靠此谋生奠定了基础。

影片在25分23秒地时候,是福贵第二次唱戏。因生活所迫福贵不得不靠唱皮影戏而维持生计。在27分30秒地时候,,1949年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部队处于溃败阶段,福贵和春生在外唱皮影戏谋生,结果被抓参军。第四次是40分27秒的时候,福贵为共产党唱戏助威,鼓舞士气,使战争取得胜利。62分10秒的时候,福贵为“大跃进”炼钢唱皮影戏助兴庆祝炼钢成功。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皮影戏”是福贵命运的象征,当福贵是个二世祖的时候,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到后来败家以后,皮影戏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谋生手段。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既是生计又是一种传统。

最后却敌不过革命被焚烧。皮影戏虽然被烧但是装皮影的箱子却还在,一门传统的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虽然受损但是它的艺术精神却是永垂不朽的。影片借助皮影戏这条线索,恰到好处的展现了时代变迁中福贵的一生。张艺谋在电影中比较喜欢用中国古典的道具来贯穿影片,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和中国建筑,《红高粱》中的花轿和高粱酒。皮影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了中国独有的特色,用皮影来表现时代的兴盛与衰败,一门自古流传的传统艺术尚且如此更何况不断变迁的时代呢?

三、结语

谢晋的《芙蓉镇》和张艺谋的《活着》让我从中有了很大的启发。不论生活多么窘迫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只有不断的坚持下去才能够看到黎明的曙光。生活如此,生命亦如此。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人生才有意思。谢晋和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之路上的奠基人,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拍摄了一部又一部对我们有影响的好的影片。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很多也学到很多,做一件事就要爱一件事,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停止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影事业,用他们的影片记录一件小事,用他们的影片记录一个时代,用他们的影片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