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炮楼这个名字一听就是时代的产物,现在很多人或许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炮楼,炮楼其实就是个比较高的碉堡,守备人员可以在炮楼上面眺望远方,观察附近的情况,炮楼一般比较坚固,可以更好的保护里面的守军,墙壁上开着的小窗口方便射击。
炮楼如今已经成为了历史,离现代人的生活很远,但可能没有人想到,到了21世纪在山东依旧有人住在炮楼里。而且因为墙体太厚,他们耗费了20年的时间,炮楼里才通上暖气。
搬进炮楼在抗战期间,日军就修了很多的炮楼来抵抗中国军队,为了防大炮和子弹,这些炮楼一般都会用花岗岩进行加固。但因为炮楼本来就不是供人住的,也为了节约成本,炮楼内部的结构相对都比较简陋。
抗战胜利之后,有很多地方的炮楼也没有被立即拆除,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有些炮楼处于市区和交通要道,地理位置还是比较优越的。
虽然炮楼建设之初不是为了给人住的,但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候。把炮楼充当成住宅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因此有些单位再给员工分配房子的时候,就会有炮楼就被分给一些城市员工,这其中就有孙从孝一家人。
1962年的时候,孙从孝一家住进了青岛李沧区永安路的39号炮楼。这座炮楼建立于抗战时期,当时日军入侵了山东的青岛,为了满足军事需求,还特别在李沧区建了一座变电站。
变电站建立之后,日军自然也要严加看守,于是旁边就迅速建起了一座炮楼,这座炮楼以大量花岗石为原料建造而成。
从外表上来看,和普通的炮楼没什么区别,但是这座炮楼的墙体却经过了特别的处理,平均厚度大概在60cm左右,最厚的地方甚至能够达到72cm。
这种类型的炮楼要是当成住宅,通风效果并不好,因为炮楼上的窗口很小,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些口原本是用来留给日军做军事射击用的,肯定也不可能太大。
在战争年代,这种建筑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少的阻碍,在和平时期孙从孝一家人住进炮楼,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炮楼虽然面积比较大,但很明显不适合日常居住。
不过对于当时的孙从孝一家人而言,能够住炮楼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当时他们家里足足有12口人,一家人窝在一个20多平宿舍里,连转个身都很困难。
再加上家里孩子岁数渐渐大了,孙从孝的父亲为孩子考虑,也不得不向单位申请重新分配,因此才有了孙从孝家里人搬进炮楼的机会。
孙家人一进炮楼就发现了炮楼的问题,这座炮楼之前被战火攻击过,地面都有些塌陷了。为了让炮楼不影响日常活动,孙从孝家里人还得先把地给填平。
同时,因为炮楼内部加装了铁栅栏,也影响了住宅体验,孙家人也不得不把它们全部拆掉,才能一起住进去。等到处理好炮楼内部的一些问题,后面孙家人就一点一点往里面搬东西,让这个炮楼有了一点家的样子。
用暖气难因为炮楼最初就不是作为住宅使用的,所以也不可能划分什么卧室、厨房、厕所之类的区域,因此孙从孝一家人就开始重新规划炮楼的空间。
原本炮楼是有三层的,第一层是用来给日本军队放武器的地方,孙家人后来把这里的地方改成了一个厨房,家里人一般就会在一楼做饭吃饭,二楼三楼则是被改成了休息的地方。
不过相比于普通住宅,炮楼住起来肯定是没有那么方便的,等到后来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住在这里的孙家人也开始计划改造房屋。
原本炮楼开洞是为了军事进行射击,所以开的口子比较多,等到住人之后孙家人就计划堵死几个窗口,而将几个比较密集的口改成窗户,增强采光和通风。
除此之外,因为炮楼的墙体太厚,普通安装水电设施的方式,这座炮楼而言都不太好使,不过后来孙从孝发现,炮楼虽然很坚固,但因为此前遭遇过战火,炮楼的外墙有些地方被打出了弹孔,而这些弹孔的大小就恰好可以让电线和水管穿过,这才让家里的用水用电问题被彻底解决。
为了方便自家人洗漱,孙家还特别将楼下的公厕改造成了自己家里的卫生间。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孙家还有个严峻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炮楼的墙壁虽然厚,但是因为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到所谓的保温,所以导致冬天热量很容易散失,因此住在室内的人会感觉到格外的寒冷。
在夏天炮楼又因为通风不好,影响了空气的流动性,室内的气温极高又闷又热,让人的居住体验感相当之糟糕。
因此,在没有条件改造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觉得炮楼里面很热,就会跑到外面去乘凉和睡觉,可到了冬天家里人要想取暖,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实在冷得受不了,孙家一家人都会围着火炉取暖。
虽然这样住肯定体验感不是太好,后来孙家姐妹一个个都长大了,慢慢的也就从炮楼里搬出去了,只有孙从孝和他的家人还一直住在那里。
后来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冬天取暖大家都不再用火炉而是用暖气。孙从孝也考虑给自家的炮楼装上暖气,但是家装暖气可比其他的普通居民要困难很多。
这个炮楼墙壁实在是太厚了,想要在整个房子里通暖气极其困难,真不是个容易的事。虽然外墙枪眼很多,可暖气管相比于电线和水管可出太多了,枪眼根本就不足以容纳,靠孙家人自己安暖气管道不仅麻烦,而且花费也肯定超了预算,因此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直到后来,当地政府决定对全市居民楼实施暖气安装工程,孙从孝才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但很可惜即便政府上门,也对炮楼有些无从下手。因为炮楼墙体完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要是强行开孔的话,很有可能直接让整面墙崩裂,炮楼或许还会倒塌。
为了安暖气而毁掉一栋房子,这未免有些得不偿失,因此为孙从孝安装暖气的困难又增加了,但即便如此,孙从孝也没有放弃。
住进新房正是因为孙从孝一直都在坚持,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施工队才有了一个计划,和之前通水电一样,施工队还是决定从外墙上的枪眼处动手。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枪眼的基础上凿开了一个暖气孔,这才成功将暖气和天然气引进了这座充满历史的炮楼,住在这栋房子里的孙家人的生活,才算是彻底舒适了起来。
在2004年的时候,青岛市实行了房改,孙从孝也为这栋炮楼办了产权证,这一栋他住了大半辈子的炮楼,也终于成为了他自己的房子。
对孙从孝而言,这栋炮楼就是他的家,早些年虽然他们住得不算舒适,但他也没住到单位给他分的小房子,因为他舍不得离开家,这或许就是中国人都有的恋家情怀。
不过后来因为拆迁他拿到了一笔拆迁款,所以在2015年的时候,孙从孝还是买了一套房子。对此孙从孝的妻子倒是很高兴,孙从孝的妻子嫁过来后就一直住炮楼,炮楼的不方便之处,她的感受也是非常清楚的。
现在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住得也是很舒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老炮楼就没有了感情。老炮楼已经是他们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这栋老炮楼见证了他们孙家人的悲欢离合。
即便现在他们有了新房子,有空的时候这两夫妻还是会去老炮楼附近走走,不仅是看看之前住的地方,也是为了和父亲的老街坊邻居说说话聊聊天。
现在孙从孝夫妻都已经退休了,在闲暇的时候也会帮忙搞点宣传,回忆过去的幸福,老两口有时候还会去外面到处逛逛。
对于他们来说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以前还得住没有暖气的炮楼,而现在都住上了带电梯的楼房,甚至还有富裕的钱可以去到处旅游,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而这也是国家进步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
现在的老炮楼成为了时代的记忆,也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年轻人在经过这里的时候,也会好奇这栋奇特建筑背后的故事。
结语老炮楼经过了战火的洗礼,又见证了孙家几代人的成长,其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再坚固的建筑也必须得到维护和修缮。
在2020年的时候,老炮楼因为被雨水渗透情况有些不太好,孙从孝夫妻就连忙拿出退休工资,想要修缮老炮楼,而附近的一些居民也不愿见这个老伙计倒下,还自发捐钱帮忙。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情怀。
参考资料:
《青岛5代人住日军炮楼58年,墙壁厚72厘米,从弹孔通暖气花了20年》
《火力稀疏的日军炮楼,十倍兵力打不下,却凸显抗日战争的伟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