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北元尚有百万军队,为何20年分崩离析了?

梦里花落的无声 2024-12-10 13:35:59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同一年,朱元璋还派遣大军北伐,明朝的大军沿着运河直接攻入元大都,元顺帝带着蒙古贵族逃到上都,这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了。

退回蒙古的元朝残余力量,历史上称之为“北元”。在1368年,北元除了控制蒙古本部之外,还控制着东北、西北和云南等地区,幅员非常辽阔。当时元朝在东北、西北、云南和漠北的总兵力可以超过100万,是可以和明朝长期作战的。但短短20年,北元就分崩离析,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当时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已经崩溃,虽然还控制着山西、甘肃、云南等地,但现在的蒙古军队早已腐化,无法战胜新兴的明朝军队。在中原地区和明朝军队拉锯,那只会消耗过多的有生力量,得不偿失。因此,蒙古人最佳的方案就是直接带领大军退守漠北,采取游击战术击溃明朝的北伐军,最终实现自保。

可元顺帝并没有这样的决心,他依然想恢复元朝的统治。因此,他初期退守到到了上都,第二年又退守到了辽河上游的应昌。这些地区都属于漠南一带,距离中原较近,在中原王朝的攻击范围之内。

元顺帝依赖的大将主要是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他驻扎在山西,曾击溃了明朝北伐的先锋军。这场意外的胜利让元顺帝感受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下令王保保“收复”大都。结果这一战,大都没有收复,山西也丢了,还损失了4万部队,王保保不得不退守甘肃。

这时候,元顺帝要求王保保到漠北,入驻和林。和林是蒙古汗国的第一个首都,也是漠北的中心。占据漠北,自然就能够控制蒙古高原。但王保保拒绝到和林,他建议元顺帝直接退守和林,而自己则留在西北继续斗争。

王保保的建议的确也是正确的。一旦元顺帝退守到和林,那明朝军队想要渡过千里的戈壁滩去追击元顺帝那是非常困难的。元顺帝漠北可以重新集合有生力量,利用广袤的蒙古草原和明朝军队周旋。而自己驻扎西北,则可以整合关西蒙古部落的力量,牵制明朝军队的注意力。不过,元顺帝并没有听从王保保的意见,而是选择继续停留在漠南。

1369年,明朝兵分两路,对元顺帝和王保保发动了进攻。这一次,北元再次惨败,王保保的军队基本全军覆没,自己只能带领残余的部队退守漠北。而元顺帝也遭到了明朝大军的进攻,上都被攻陷。不久,元顺帝也因痢疾死。

第二次北伐后,明军控制了河西走廊,隔开了蒙古和吐蕃。不久,徐达就派遣邓愈去招抚吐蕃,于是吐蕃各部纷纷上交元朝官印,表示接受明朝的封授。其中元吐蕃宣慰使何琐南带领十九藏族部落臣服,明朝于是设立羁縻河州卫(今临夏),以何琐南为指挥同知,可世袭。如此,北元就失去了对青海一带的控制。

对于北元来说,这次遭受的打击是非常残酷的,毕竟大量的有生力量在西北被消耗光了。元顺帝去世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只带着数十骑北逃和林,与王保保会和。爱猷识理达腊在和林即位称帝,称必里克图汗,年号宣光,寓意为光复元朝。但北元能够直接统率的军队已经被消灭在甘肃和山西,剩下的大军主要在云南和东北,分别归属于梁王和纳哈出管辖。

1372年,明朝再次发动了北伐,其中徐达带领的主要部队越过了戈壁滩,向和林挺进。但徐达的北伐军却孤军深入,最终还是遭到了失败。这是明朝早期北伐遇到的第一次大败。这次大败已经说明了明朝难以直接对和林造成威胁,如果北元的大军能够早日退守和林,那蒙古草原恐怕很快就统一了吧。

北元这次击败了明朝的北伐大军,自然是被草原的蒙古贵族注入一针强心剂,也提高了北元朝廷的号召力。可很快,这股力量就瓦解了。1375年,王保保去世,北元最后的名将就此陨落。1378年,元昭宗去世,脱古思帖木儿即位,是为天元帝。

天元帝根本没有恢复元朝的志向,他也无力维持和林的统治。即位后不久,他就转移到了自己的牧场——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一带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崛起的摇篮。更重要是的大将纳哈出在东北驻扎了20万的军队,使得北元牢牢控制了东北,天元帝到呼伦贝尔,能够依靠纳哈出的军队,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窘迫局面。

由于北元直属的有生力量已经基本被消灭,明朝开始将进攻的重点转向北元的侧翼和地方势力,主要是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而对于漠北,则采取防守的态势。朱元璋在漠南设置了卫所,驻扎了军队,并修缮长城,形成了简单的防御体系。

在西南方向,北元还在云南驻扎了大量的军队,隶属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统率。1381年,朱元璋下令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带领30万大军南征。明朝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消灭了梁王的军队,内地宣告统一。

东北方向,1371年的时候,北元的辽阳行省的平章刘益投降于明朝,明朝于是在此设置辽东都司,下设25卫,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但北元还在松花江流域驻扎了20万的军队,最高长官是纳哈出。为了将北元的势力赶出东北,明朝绝对在东北打一次大决战。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带领20万大军和纳哈出交战,纳哈出屡战屡败,被迫投降于明朝。自此,北元的势力退出了东北。

东北一战,对北元的打击是致命的。首先,北元失去了20万的军队,这可是北元最后的有生力量。其次,东北失去后,明朝就可以直接拉拢女真各族,利用“金元世仇”的渊源号召女真各部对蒙古开战;第三,失去东北后,蒙古的侧翼就直接暴露在明朝军队的攻击范围之内,呼伦贝尔草原也显得十分不安全了。

1388年,蓝玉带领15万大军,对北元发动了最后的北伐,目的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明朝军队到达贝尔湖后,天元帝才得知消息。此时,虽然距离只有百里,但北元残余势力依然可以立即转移到大漠深处,让明军扑一个空。但天元帝认为明朝军队刚刚经历了大战,不会有深入草原北伐的计划,因而没有不相信明朝军队会到来。他不仅没有撤退,还不作任何的作战准备。很快,明朝军队就杀到了营地,北元军队惨败。

惨败过后,天元帝才带着几十人逃到了和林。可这时候已经晚了,北元所有的军队都已经被消灭,无法在号令草原各部,谁还会听从他的命令呢?当天元帝到达土剌河时,其部将在瓦剌部落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天元帝被杀。从此,北元名存实亡,大草原进入了大分裂的时代。而北元的皇帝也被迫放弃皇帝称号,他们成为了蒙古各部的傀儡,蒙古很快进入到了“太师时代”。

北元的有生力量被消灭后,西蒙古势力就迅速崛起了。西蒙古主要包括吉尔吉斯部、土尔扈特部,以及乃蛮部发展而来的绰罗斯家族,他们远在阿尔泰山一带,因而能够躲避明朝的北伐,保住了力量。后来,这支势力发展成为了瓦剌集团、卫拉特联盟和准噶尔汗国,是明清的强敌。

北元势力解体后,原本统领阿述卫和钦察卫的阿鲁台则收拢残兵,退守到西辽河的上游,形成了阿苏特部和喀喇沁部。后来,阿鲁台又不断联合科尔沁部、兀良哈部,逐渐形成了东蒙古势力。东蒙古和明朝接壤,成为了朱棣北伐的首要对象,因而在明朝前期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直到瓦剌解体后,东蒙古集团才逐渐发展起来,演化为了鞑靼集团,也是明朝的强敌。

总结起来,北元的崩溃还是因为有生力量被消灭了。如果北元能够迅速将几十万军队调离到和林,实现对草原各地的有效控制,就算不能实现重新入主中原,那退而求其次统治漠北也是可以的。这让我想起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句话。蒙古人最擅长的是游击战,也就是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去消耗对手。而北元却选择了和明朝军队争夺地盘,这就是放弃自己的优势,打起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战争。由于军队战斗力大不如前,因而最终被消灭了。

1947年,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军队进攻延安,如果解放军死守延安,打消耗战,势必会造成大量部队伤亡。为此,毛主席选择撤离延安,保存有生力量,利用解放军的机动性和敌人周旋,最终反过来消灭了敌人的军队。可见,古今许多战争都有相通之处。

0 阅读:0

梦里花落的无声

简介:梦里花落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