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购案中有种不起眼武器,曾让俄罗斯吃大亏,但解放军不怕

深度武备 2024-10-29 15:11:13

台湾军购案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采购美国“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毒刺”在实战中命中率奇高,单兵即可发射,难以防范。曾经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击落200多架军用飞机,改变了阿富汗战局,在俄乌冲突中也击落了大量俄军战机。是一种技术水平不高,但成本低威胁巨大的武器。

台湾"毒刺"要提前到货,还要自行组装据台防务部门近期披露,在未来5年内,台军现役的双35mm防空快炮、20mm防空快炮、陆基“麻雀”导弹等老装备将统统淘汰,由“毒刺”、陆基“天剑-2”、NASMAS和“天弓-3”等防空导弹取而代之,要说其中对我军威胁最大,最难防范的,还得是"毒刺"。台湾地区防务部门提交的"2025年预算书"显示,台军将增购1985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加上之前的500枚,总订购数量达到2485枚,这个数字可是很惊人的,要知道,台军现役各种防空导弹加起来一共才7500枚左右。

("毒刺"防空导弹发射)

但令人奇怪的却是美国一反常态的表现,原本这些"毒刺"是要在2031年前交付的,但近期台方又有人披露,美国在2025年就要交付首批500枚“毒刺”,主动找上门来,还要求提前交货,这可不是美国的作风啊!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美国还答应由台湾“中科院”自行组装生产第二批的1985枚"毒刺",跟第一批直接从美国采购的总计近4500枚。但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近日表态,“目前没有这个项目”,这就有些做作了,对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台军怎么可能会拒绝,要知道,目前"毒刺"的生产厂家只有三个: 通用动力公司、雷锡恩公司、德国道尼尔有限公司,现在又要加上一个台湾"中科院"。如此一反常态,表明美国真有些急了,可能是因为台军中大型防空系统的生存能力出乎意料的低。

"毒刺"曾经很厉害那"毒刺"性能如何呢?这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1972年7月开始研制,1981年2月开始列装,长1.52米,弹径70mm,翼展91mm,弹重10.1公斤,战斗部1公斤,速度2.2马赫,射程300-4800米,射高10-3800米,单发命中率75%,是世界上生产规模大的单兵防空导弹,没有之一。

("毒刺"的主要部件)

"毒刺"有多种型号,其中又以FIM-92C产量最大,达4.4万枚,这主要是因为FIM-92C采用了可编程微处理器,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环境修改软件,因而适应能力很强,产量才如此之大。FIM-92C的导引头配有红外/紫外双色探测器,可以处理波长3.5-5微米的红外信号和0.3-0.4微米波长的紫外信号,由于地球大气臭氧层(高度20-30公里)阻绝了97-99%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内的空间几乎没有天然紫外辐射,这就使得"毒刺"可以靠目标辐射的紫外线进行制导。"毒刺"自服役以来,取得了辉煌战绩,据统计,在阿富汗战争中,游击队总共发射了340枚"毒刺",击中269个目标,命中率达79%,比75%的设计指标还高,这算是超常发挥了吧。

“毒刺”导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阿富汗战局。在关键阶段切断了苏联空中优势,为穆贾希丁的抵抗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会。苏联因无力保持空中优势而逐渐失去控制,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其在阿富汗的战局。可以说,“毒刺”导弹在阿富汗战争中起到了“倍增器”作用,加速了苏联战败的进程。

另外,截至2024年5月28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已失损失137架直升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毒刺"击落的。

察打一体无人机是"毒刺"的克星

但在台海战场,"毒刺"就没那么好使了,因为它将会真正遭遇自己的天然克星——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彩虹-4为例,其巡航高度达到了5000米,射高仅3800米的"毒刺"根本够不着,这就意味着,前者可以从容的对"毒刺"展开搜索、跟踪、锁定和攻击。

(彩虹-4无人机)

彩虹-4装备了光学摄像头和红外连续变焦探测器,探测距离20公里,还有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可在30公里的距离上实现目标区域的成像,最高分辨率达0.5米,这足以精准锁定单兵目标了吧?至于打击单兵目标的导弹,AR-20机载巡飞弹就很合适,这是一种智能化、防区外投放的低成本小型巡飞弹,弹重15公斤,最大射程60公里,可以在空中巡飞90分钟,命中精度达到1米,特别要强调的是,AR-20配有视距数据链,本身也能起侦察作用,可对目标进行最后的确认。

(彩虹-4发射导弹)

那么,能否由彩虹-4伴随掩护武直-10呢?虽然是前者是固定翼飞机,但最大飞行速度仅250公里/小时,而武直-10时速可达300公里。鉴于彩虹-4的光学摄像头和红外探测器的作用距离有20公里,为武直-10建立10公里的防御纵深总没问题吧?尤其是AR-20可巡飞90分钟,使得"毒刺"导弹射手处于露头便被打的境地,能将其威胁减小到最低。

0 阅读:25

深度武备

简介:冷静客观中立,既是学者的使命,也是对未来负责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