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崩溃到庆幸:李女士的装修故事里藏着你的避坑指南

懂装修的小林 2025-04-19 23:49:42

2023年6月,李女士被某公司"698元/m²全包"广告吸引。开工当天,工长突然指着阳台说:"原报价不含防水,补做要加3800元"。贴砖阶段又提出:"墙面不平需加厚找平,每平加收85元"。更糟的是,施工中途换了三波工人,吊顶开裂返工两次,工期拖延52天。结算时总价从13.2万飙到19万,李女士哭诉:"这就是轻信低价套餐的代价!"

行业黑幕: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业主?

套路拆解:

增项连环计

水电少算50%工程量

防水/隔音列为"可选服务"

主材模糊标注"同档次材料" 行业真相:83%的增项争议源于合同漏洞

转包生死局

工长吃材料回扣

临时工无培训上岗(水电开槽误差大)

纠纷后公司推责"这是外包工队问题"

拖延无底洞

材料配送延迟成常态

无合同约束导致拖延成"合理现象"

破局之路:我用血泪换来的三大铁律

铁律一:合同要像防弹衣

李女士最终选择的公司合同注明: ✓ 不增项条款:非业主设计变更不主动增项✓ 工期延误按日赔付

铁律二:施工要看"三原色"

团队本色:施工人员平均在职超3年的更为靠谱

合同承诺"不转包,违约全额退款"

主材原色:合同标注清楚主材品牌

进度底色:装企需按阶段推送施工进度表

铁律三:售后要比婚约长

优先选择敢承诺终身质保的企业。

给上海业主的泣血忠告

警惕低价诱惑:

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报价低于市场价15%的项目,增项概率达92%

那些敢用不转包,不增项承诺守护信任、践行不转包、用真金白银的工期赔付捍卫契约的企业,才是装修路上真正的避风港。

0 阅读:12
懂装修的小林

懂装修的小林

你的装修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