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战争影视剧里,尤其是描述二战美军的,经常可以看到美军士兵将迫击炮弹往地上一磕,然后就能当手榴弹扔出去,在真实的战场,真的可以这样吗?
聊这个话题,首先要说说迫击炮。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滑膛火炮,由臼炮发展而来,现在的迫击炮最早出现在1904的日俄战争中。采用炮口装填(少数大口径迫击炮采用炮尾装填),炮弹顺着炮管自由落体下滑,炮弹尾部的底火撞到炮膛后部的撞针,引爆底火,然后再引爆炮弹内的发射药,将炮弹打出去。
因为迫击炮发射药装药量比较少,所以迫击炮的射程相比同样口径的身管炮要小。也正是由于发射药装药量小,迫击炮弹都是整装设计,发射药被引爆后,就将整颗炮弹发射出去,不像身管炮的炮弹那样需要退弹壳。大口径身管炮的炮弹装药量要大得多,特别是大口径舰炮,甚至会采用分装式的发射药包。
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几部分组成。炮身尾部密闭,并装有撞针。有些迫击炮的撞针是固定的,有些迫击炮则在弹簧作用下可以伸缩。可伸缩的撞针不但可以迫发——也就是炮弹顺炮管自由落体下滑后击发,也可以拉发,就是拉动撞针击发炮弹底火。
炮架由托架、缓冲机、螺杆式瞄准机和脚架组成。脚架大多为双脚架,也有K形脚架、三脚架和单脚架。脚架上端通过高低机和方向机与托架连接,下端也有的用卡环装在炮身上。为了减少后坐力对脚架的直接作用,提高射击稳定性,在炮架上装有弹簧缓冲机,使炮身与炮架构成弹性连接。
座钣通常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迫击炮是由座钣承受后坐力,有些迫击炮也带有反后坐装置,炮身通过反后坐装置与座钣连接,反后坐装置吸收后坐能量,减小作用于地面上或车辆底盘上的后坐力,使火炮具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
《步枪之王:AK47传奇》,全面介绍了一代名枪AK47的研制、发展历史,性能解析和各种衍生型号,以及在实战中的表现和传奇故事。全书音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有兴趣的点击右下角二维码,会员可以免费收听。
迫击炮具有炮身短、射角大,初速较低,弹道弯曲(适合射击遮蔽物后方的目标),射程比较近的特点。而且迫击炮轻便灵活,所以通常作为步兵的随伴火力,和步兵一同行动,在步兵连、营级单位大都装备迫击炮。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迫击炮都是解放军和志愿军最重要的步兵随伴火力。美军就评价志愿军的迫击炮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中,红一方面军炮工营(炮兵工兵混编)营长,“神炮手”赵章成用仅有的3发迫击炮弹准确摧毁了对岸火力点,为十七勇士胜利强渡大渡河起到了关键作用。赵章成就是一位优秀的迫击炮手,他甚至能够单手托举60毫米迫击炮,进行精确射击。建国后担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抗战时期,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第4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就是在黄土岭战斗中被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独立团炮兵连的迫击炮击毙的。
再回到迫击炮弹的话题。
了解了迫击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之后,就可以知道,迫击炮弹底部有底火,遭到撞击后引爆,进而引爆发射药,将炮弹从炮管发射出去。所以如果将迫击炮弹往地上一磕,再当手榴弹那样扔出去,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在实战中也确实有不少士兵这样做。
但是,这么做只能是小口径迫击炮弹,例如60毫米迫击炮弹。一般60毫米迫击炮弹重量大约是1.2公斤,而普通手榴弹的重量大都在500克左右,重型的反坦克手榴弹要重一些,大约是在1公斤左右。所以小口径迫击炮弹比手榴弹略重,是可以用手投掷的。而口径更大的迫击炮弹,重量更大,那么投掷距离自然就会近不少,而且爆炸威力也更大,弹片就有可能会打到自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迫击炮弹没有被撞针引爆,或者说是哑弹,没有从炮管里正常发射出去,留在在炮管中,能不能把迫击炮弹从炮管中取出来呢?
从理论上说,当然可以。迫击炮弹没有被发射出去,很可能是底火受潮不能正常击发,可以将炮管倒过来,让炮弹慢慢从炮管中滑出,在炮管口小心接住,清空炮管继续发射下一发炮弹。
当然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炮弹没有被发射出去,不只有底火受潮的原因,还可能有其他很多原因。如果底火反应比较慢,一开始没有引爆发射药,当正在从炮管里倒出炮弹的过程中被引爆,就会发生炸膛,这就很危险了。还有,迫击炮弹的弹头有触发引信,如果在倒出炮弹的过程中不慎被触发,炮弹也会发生爆炸,同样十分危险。
相比之下,将迫击炮弹往地上一磕,像手榴弹那样扔出去,还安全一些。不过要小心,不要碰到弹头的触发引信,不然就会在手里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