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弟弟苏辙一生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捞哥哥,为捞兄长做宰相

醉美记录本人 2025-02-08 10:15:34

唐宋八大家,苏家父子三人即占其仨。苏轼凭借其卓越才华名扬天下,而作为他的弟弟,苏辙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然而,苏辙的生平,其忠诚和才干同样值得称道。

苏辙自幼聪慧,性格沉静内敛,和哥哥苏轼年龄相仿,感情深厚。苏轼活泼调皮,有时甚至顽皮得令人难以掌控。父亲苏洵一直担忧苏轼闹出大事,于是将保护苏轼的重任交给了苏辙,让他照顾哥哥,不让他闯祸。苏辙谨记父亲的教诲,这份责任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经历了孩童时代的共同成长后,他们逐渐步入仕途。1056年,苏辙刚成婚一年,与爱妻卢氏情深意笃,正值蜜月。他们在前往汴京参加科举考试时,途经成都,拜见了大臣张方平。这位大臣对他们祖孙三代的才华大加赞赏,尤其对苏辙的评价更高,认为他成就可能会超越苏轼。1157年,苏轼和苏辙共同参加科举考试,并且顺利榜上有名,成为了当时汴京的焦点。

然而,这份家庭的沉痛在苏母去世后更加深重,这也成为他们回到蜀地的原因。在参加完两年后的进士考试后,苏辙发表了一篇《御试制科策》,直陈宋神宗的四大过错,尽显其正直与胆识。在当时,公开指斥皇帝如此直白的言辞可谓惊天动地。但他的勇敢和真诚反而得到了宋神宗的暗中赞赏,宋神宗认为他是有才之人,但因触及恶言,不愿重用,只随意给了个小官。

苏洵病逝后,两兄弟重新回到京城。此时正逢宋神宗实行变法,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和,苏轼、苏辙均被贬。在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时,苏辙首次展开行动为哥哥营救,他用尽心力,花钱找人打点,终于使得苏轼免于一死,不过苏轼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但他并未意识到弟弟背后的努力。

走出狱门后,苏轼依旧随性,未做改变。手足情深之下,苏辙深感只有权势才能更好保护哥哥,从此更为谨慎务实。之后,宋神宗去世,新旧党之争激烈,苏轼因为过激言辞再度被贬。苏辙当上副宰相后,凭借职位不遗余力地保护苏轼免于获罪。政治风云变幻中,苏轼多次因言论不当遭到贬谪,而苏辙就是他背后的保护者。不仅如此,他也是苏轼的经济支柱,数次资助哥哥的生活与事业,即使自己清贫也毫不吝惜。

相比苏轼,苏辙显得更加低调沉稳,即便他的才华同样出众,但因为他的沉稳内敛,他更多的是遵循父亲的教导,默默保护和支持哥哥。一生之中,苏辙的所有举动几乎都与苏轼紧密相连,似乎命运早已注定他是哥哥的坚强后盾。

苏辙与苏轼之间的兄弟情谊让人动容。作为二人兄弟情的见证,不仅是文学的璀璨,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与忠诚。正是因为有了苏辙的保护,苏轼才能够肆意追逐文学与艺术,而不被繁琐的世事所牵绊。这对兄弟的关系在历史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

0 阅读:19
醉美记录本人

醉美记录本人

胡思不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