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窝囊王朝”,没出过名将,没打过胜仗,仅存15年就灭亡

太史言官阁 2025-04-19 13:35:48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历史里,有些朝代军队强大,文武兼备;而有些朝代尽管存在时间不长,但也涌现了几位很有骨气的人物。

可就有这么一个时代,打仗从没赢过一回像话的,连个出名的将领都拿不出来,全靠一个人在那儿硬撑场面。就这么撑了十五年,最后还是垮了——说的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

王莽刚上台那会儿,动静可不小,靠着装模作样,扮贤良、装孝顺、演正直,这么一路“混”到了皇帝宝座。但等他屁股在龙椅上坐稳了,一出手搞改革,嘿,直接把全国上下各个阶层都得罪光了。

最终,军队像山崩一样溃败,连祈求上天都挽回不了这个“衰败王朝”的命运。

接下来,咱们就来仔细聊聊这段既荒诞又悲惨的历史大戏。

【新朝的起点就是终点】

王莽这家伙,说是古代最会“演政治戏”的人,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他来自汉朝皇室的外戚王家,原本手里没啥实打实的权力,但他特别擅长塑造自己的形象。

年轻时,我在朝廷里谋了个官职,那时候,我尽心尽力侍奉老妈,同时默默操持着家务。对家里的兄弟姐妹,还有亲戚们,我都关照得无微不至,整个人就像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低调又有担当。

重点在于,他非常有一套利用自己的名声来塑造形象,总爱把薪水拿出来分给穷困的士人,并且自封“谦逊节俭,礼让他人”。这让他在朝廷里迅速赢得了极好的声誉。

公元前8年的时候,王莽瞅准机会,在他叔叔王根病得厉害那会儿,爬上了大司马的高位,手握大权,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成帝一去,哀帝上台,立马就宠信起丁家和傅家这两户外戚来了。为了避免被牵连,王政君就让王莽辞了官,回老家去修身养性了。

但他根本不是去安心休息的,他是去拼命准备“下一阶段故事”的。

公元前2年那会儿,哀帝一命呜呼,王政君又站了出来掌权。她立马把王莽给叫了回来,还给了他个“安汉公”的头衔,这明摆着是给王莽以后“抢班夺权”铺路呢。

公元1年那会儿,9岁的小中山王刘衎被扶上了汉平帝的宝座,而王莽呢,就成了摄政大臣,大权一把抓。明面上,他还挺注意分寸,装得挺像那么回事。可背地里,这家伙已经开始偷偷琢磨怎么上演一出“禅让”的大戏,好把皇位夺到自己手里。

他不仅对平帝的生母卫姬家族严厉打压,不让任何皇亲国戚进门,就连自己的儿子王宇,因为跟卫家有点私交,想为他们说几句好话,也被他硬生生给逼上了绝路,最后不幸去世。

另一方面,他安排自己的闺女嫁给了平帝,这样一来,他既是国丈又是掌权者,硬是把整个国家都紧紧抓在了自己手里。

公元6年那会儿,平帝病得挺重,王莽趁机动手,把这个名义上的“女婿皇帝”给毒杀了。接着,他又找了个才2岁大的刘婴,扶他当了个摆设皇帝,而自己呢,则大言不惭地号称“摄皇帝”。

到了公元9年那会儿,他总算是把大结局给搞定了,让刘婴乖乖“让位”,然后把国号给改成了“新”,自己呢,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一整套操作,就像是戏剧里精心编排的一样,演得那叫一个完美无缺。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么一登基,新朝的“快速衰败”就开始倒计时了。

【王莽改革惹怒了谁?】

刚当上皇帝没多久,王莽就着手搞起了他那套“复古式梦想”的改革大动作。

一挥手,他就搞出了两个让人震惊的命令,一个叫“王田令”,另一个叫“私属令”,想要照着《周礼》那一套,重新把社会的规矩立起来。说起来挺有抱负的,但一实施,结果把大伙儿都得罪狠了。

“王田令”里最关键的一条规矩就是,全国的土地都得归国家管,农民呢,就按照家里的人数来分地,要是谁多占了,那就得交出来。这条规定一出,地主们可都吓坏了,简直是惊慌失措。

那些家里有上千顷好地的大财主们怎么可能点头同意?他们别说要主动贡献出来,就连提都不想提这事儿。

“家仆新规”更狠,说啥也不让再买卖仆人了,全得改称“家仆”。虽然这仆人制度挺老套,但在那会儿,大户人家几乎都靠仆人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和劳作。王莽这一出手,直接就把他们的“人手财产”给清零了。

改革不仅动了富人的奶酪,还给老百姓添了新负担。各个地方为了跟上朝廷的步伐,纷纷动手搞起了“田地测量”和“人口统计”,结果经常把人逼到走投无路,家破人亡的境地。

有的人地还没摸到边,税就先给交上了,有的地方官员甚至早早地把收成给“搂”走了,搞得老百姓日子难过,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

商人群体同样没能幸免于难。王莽下令,盐、铁、酒的买卖全得由官府来管,还得统一用一种货币。这么一来,市场上的交易乱套了,钱不值钱了,东西价格噌噌往上涨。老百姓手里的铜钱变得跟废纸似的,连买米都成了大问题。

这政策想法挺好,但实施起来真是一塌糊涂。地主抱怨说它“毁了我的田地”,商人埋怨它“挡了我的财道”,老百姓更是直呼它“比土匪还凶”。就连那些原来帮他上台的老贵族们,现在也偷偷开始跟他唱反调了。

到了地皇元年那阵子,就是公元20年的时候,南阳、山东还有湖北这些地方,粮食紧缺得要命,饿死的人特别多。可王莽呢,他不去想办法救人,反倒在皇宫里头琢磨那些“算命书本”,整天忙着弄祭天的典礼。他还说,哭得凶点,神仙老爷就会动心。

整个国家从朝廷到民间都怒火中烧,全国几乎处于暴动的边缘。

新政策推出还没满五年,全国各地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一场没赢过仗的王朝怎么垮的?】

一个时代的兴衰,始终和武力息息相关。王莽统治的那个被人嘲笑的“软弱王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位厉害的将领,一场拿得出手的战役都没能打响。

新朝部队吃到的最大苦头,是在公元23年那场昆阳大战里。那时候,绿林军和赤眉军纷纷站出来反抗,王莽就让王邑和王寻带着足足30万兵马,去攻打昆阳那地方的起义队伍。

那时候,昆阳城里头就那么一万来号起义军,可王莽偏偏下了个狠命令:一股脑儿全给灭了,一点情面都不留。

王邑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就在昆阳外面搭了个高台,打算好好看看怎么“轻松搞定”这场叛乱。结果没想到,起义军半夜偷袭了军营,一下子就把中军大帐给端了,新朝的几万兵马在混战中丢了性命。

王寻在战场上牺牲了,王邑则撇下部队自己逃跑。

这场仗一打,新朝在华中丢了好多地盘,起义军顺势就朝长安进军了。王莽见形势不妙,竟然在皇宫里摆了祭坛拜天,带着手下官员大哭大闹,祈求上天保佑,这一哭就是整整三天三夜。

哭过之后没啥改变,他居然搞了个“比哭大赛”,看谁哭得最真切、念悼词最投入,就给谁升官。就这么几天工夫,竟然有五千多人因为“哭得好”被封为了郎官,硬是把一场国家的大难变成了朝廷选人才的场面。

最后,反抗的军队打进了长安城,红眉战士冲进了皇宫里面。王莽吓得跑到一个小宫殿里藏起来,结果被杜吴一刀就给砍死了。他的尸体还被人割掉了舌头,砍了头挂在外面给大家看。那颗头还被挂在宛城的城门上,足足展示了三天。

人们纷纷抢着要踩踏他的头颅,有的人甚至残忍地割下他的舌头,在大街上直接咬碎,嘴里念叨着:“这样他就再也不能乱讲话了。”

到这时候,那个一直以来都没赢过仗、也没出现过一个厉害将军的“倒霉朝代”,总算是彻底结束了。

从公元9年到23年,也就短短十几年时间,那个说要“恢复周礼”的改革国家,就被赤眉军、绿林军还有好多农民起义给推翻了。历史就这么冷酷地给它下了个定论:“这是个最没给人留下啥印象的朝代。”

王莽的新朝代:一个人的天下刘德增在《春秋》2022年第六期中,为我们讲述了王莽的新朝故事。这几乎就是王莽一个人的王朝。王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推行了许多新的政策和制度,想要改变汉朝末年的种种弊端。但说实话,这个新朝更像是他个人的一场实验,一场关于治理国家的尝试。王莽在位期间,几乎所有的大事小情都由他亲自决策。从制定法律到选拔官员,从军事行动到经济建设,王莽都想要亲自把控。这样的做法,虽然体现了他对国家事务的极度,但也让朝廷的运转变得效率低下。更关键的是,王莽的许多政策都过于理想化,与当时的实际情况脱节。他推行土地制度改革,想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结果却引发了更多的社会动荡。他的货币改革也是如此,本意是稳定经济,却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因此,虽然王莽有着一腔热血和满腹的理想,但他的新朝最终还是没能长久。这个几乎是他一个人的王朝,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便迅速走向了衰落。王莽的故事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凭一己之愿行事。

0 阅读:13
太史言官阁

太史言官阁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