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是书法史上的一大黄金期,诞生了张芝、钟繇、皇象、王羲之、王献之等一大批名家,而由他们创立的笔法,一直是后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很多书法家如米芾、赵构等都说过“书不学魏晋,终入野道”,在他们看来,学书法就得学魏晋,不然就是野路子,由此可见魏晋笔法的“正统性”。
王羲之《丧乱帖》
当我们评价一件作品,如果说“有魏晋之风”,想必作者心里一定是非常满足的,因为太多人终其一生所做的就是“直入魏晋”。那么,魏晋时期的书法有哪些特点呢?以“二王”为例,后人点评他们的字时,常用“遒劲”“潇洒”“自然”形容,李白就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我们在临摹他们的作品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否则难以摆脱尘俗之气。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还原那种“潇洒”的感觉。而有一个动作,非常值得我们创作的时候坚持使用,那就是悬腕。
现如今很多人都不悬腕作书,认为这样会使得笔画虚飘、腕力不稳,殊不知这才是还原魏晋笔法的一大窍门。当代学王羲之的两位大师白蕉和沈尹默,都坚持悬腕写字,白蕉就说:“写大字须悬肘,习中字须悬腕,习小字可枕腕;中字仍以悬肘为目的,小字仍以悬腕为目的,此纯为初学者言”。
丰坊也说:“不使肉亲于纸,则运笔如飞”;而有一则关于米芾教友的小故事,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米芾见到朋友的儿子书法很像自己风格,但略带拙气,于是授之作字提笔之法,并嘱咐道:“此无他,惟自今往后,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久当自熟耳”。
“神龙本”《兰亭序》
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受服饰、坐姿、笔墨纸张等因素的影响,几乎都是悬腕书写。悬腕写字,可使手转动灵活,如不悬腕写字,手就无法活动舒展,笔管也必然运转不灵了。
同时,悬腕书写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不抖,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以做一些手指力量训练,如握力器、手指俯卧撑等。练习悬腕静止,保持手臂悬空,静止数分钟,每天练习数次,持之以恒。书写时先从一些简单的字练起,逐渐增加难度。
随着席地而坐被垂足坐取代,以及桌案茶几的普及,人们写字越来越舒服,较为“劳累”的悬腕渐渐被人们抛弃,殊不知我们在舍弃它的同时,也丢掉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