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将对中国产品加征高达104%的关税。
他们可能认为,通过此举能迫使中国屈服。
然而,实际情况显示,美国人的观念显得过于乐观。
针对特朗普的行动,中国已提前谋划。特朗普察觉到中国立场坚定后,态度发生巨变......
104%的关税能否迫使中国屈服?答案是否定的。高额关税虽具压力,但不足以让中国认输,中国将坚定应对。
自4月9日零时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最高税率升至104%。
华盛顿视此为强硬谈判手段,意在迫使中国让步。然而,这种做法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尚存疑问。
中国经济展现出全球公认的韧性。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中国依然保持稳健发展步伐。
不仅中国有自信,部分美国媒体与专家亦认可,中国制造根基深厚、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链完备,非单一关税所能动摇。
更核心的是,高关税首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本身。
我们以iPhone为例,它作为一个具体实例,能够清晰地展示相关要点,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
多数美国人熟知iPhone,却未必知晓其约85%的生产过程在中国完成。
现加征104%关税,该成本必将转由消费者承担。
网上频现调侃,称未来美国人或将难以负担iPhone,此言非虚。
政策公布后,美股市场整体迅速反应,给出了即时反馈。
4月8日,美国股市三大指数齐跌,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表现尤为波动,虽盘中曾涨超4%,但最终收跌逾2%。
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市值总和,较其高点已减少超5万亿美元。
这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充满强烈的不确定性担忧。
普通民众同样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
洛杉矶华人商会负责人称,许多中国进口日用品热销至断货,如某款防脱发洗发水,原价18美元,现涨至30美元,涨幅近60%。
汽车行业方面,据报道,众多美国消费者因担忧车价攀升,提前涌入4S店抢购,导致市场短期内出现销售高峰。
这些变动表明,高关税非但未对中国造成显著影响,反而直接冲击了美国本土市场及其民众,产生了不利影响。
白宫方面表示,相关事宜存在协商的可能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讨论。
面对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中国已提前布局应对。
中国除宣布反制措施外,还在政策上积极部署,明确表态:面对贸易战,中国绝不退缩,并已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
国家税务总局于4月8日推出代表性政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允许境外游客购物后立即申请退税,提升购物便利。
新规发布即施行,显示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就绪,非临时决策。
离境退税指境外游客在中国购物后,于离境时能申请退还部分已缴纳的消费税。
这背后彰显的是一种精妙的“软对抗”策略,通过非直接冲突方式,巧妙应对,保持了逻辑清晰与策略的有效性。
美国加税意在阻挡中国商品入美,而中国则开放消费市场,提升游客便利,吸引人流,以此规避传统贸易障碍。
美国消费者若直接来中国购物,可避免加税影响。此渠道为美方无法阻止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该政策旨在回应加税行为,并主动促进中国旅游、零售等行业的消费增长。
中国以“开放”策略应对“封锁”,展现战略定力,同时为国内经济带来了新活力。
中方反应迅速、动作明确,未显惧色,或许正因如此,白宫的态度悄然产生了微妙转变。
加税宣布不足一天,白宫发言人莱维特表示,总统欲传达信息:若中国重回谈判桌,他将展现极度慷慨姿态。
换言之,若中方表现出谈判意愿,美国亦非毫无妥协可能。
此番表态与特朗普之前常提的“终止谈判”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从“谈判无空间”转变为“可协商”,这一变化在不到一天时间内迅速实现。
当然,中国是否会因“可以商量”这一表述而退让?答案明确为否。
面对挑衅,中国保持克制但不退缩,无论外界如何变动,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始终如一,既不主动挑事,也不畏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