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29日,台湾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震惊一时。消息的标题是“汤恩伯将军因为没钱看病,客死在日本。”
坊间还有个传闻,得知汤恩伯的死讯,蒋介石并没有表现出悲伤情绪,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汤恩伯是国民党陆军上将,什么时候到了日本?
作为“党国要员”,他应该是腰缠万贯,怎么会没钱看病?
即使是真的没钱,蒋介石会袖手旁观?
汤恩伯是老蒋的宠臣,他的死为什么没有在蒋介石心里掀起波澜?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汤恩伯的一生。1954年4月25日,台湾,汤恩伯官邸。汤恩伯躺在在沙发上,身体不住发抖,头上冷汗直冒。
“校长的批示还没来吗?”汤恩伯有气无力地问。
“没有。”
半月前,汤恩伯的腹部疼痛不止,通过仪器检查,医生在他的腹部发现一块肿瘤,建议他到日本治疗。
“去美国来不及,台湾的医术不行,赶快到日本,不能拖延。”医生严肃地说。
汤恩伯听了大惊失色,立即让秘书打报告,递到了“总统府”。
可是报告递上去之后,久久没有批复。汤恩伯心急如焚,一次次催问。他不明白,看病如救火,蒋校长怎么会浑不在意自己这忠实属下的病体。
蒋介石对汤恩伯的冷落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十分倚重的“上海保卫战”,就是在汤恩伯手中一泻千里的。
那是在1949年4月,汤恩伯带着20个师,20多万人,奉命在上海构筑工事,阻挡我军南下。这20个师全部是国军精锐,装备先进,不但有飞机、大炮,还有坦克、装甲车。
上海还有看上去取之不尽的战争资源,以及固若金汤的工事。老蒋充满期望,汤恩伯也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守住上海。但是半个月不到,汤恩伯就把上海给丢了,老本也基本赔了进去,15万人被歼灭,只有5万人逃脱。
上海一丢,最富庶繁华的江南彻底失去屏障,国民党企图南北分治的梦想彻底破碎。
如此一来,蒋介石心下怎能不怨恨汤恩伯?
蒋介石冷落汤恩伯,还跟陈仪有关。陈仪是浙江人,1883年出生,19岁那年东渡日本,是蒋介石日本振武学校的同窗。二人意气相投,情同手足。
虽然是军校同学,但是二人的军事水平相差太远了。蒋介石仅仅在振武学校读过书,是个低层次的“海归”;而陈仪不仅在振武学习毕业,还上了士官学校,后来还读完了陆军大学,真正在军校经历了十年寒窗的历练。
这样闪光的经历,在国民政府将领中绝无仅有。
二战时的日本军人,基本上也都要走跟陈仪同样的专业道路,最后才能成为名将。不然的话,门儿都没有。
陈仪也因此被蒋介石引为心腹,他的地位在汤恩伯之上。
看看陈仪的履历就知道了,他当过民国兵工署长、总统军事顾问、福建省主席。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陈仪走马上任,成为国民党驻台湾的首任行政长官。
陈仪身穿上将军服,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及同盟国,接受台湾日本总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仪式,可谓是风光无限。
当时抗战名将,谁不想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是军人的荣耀,蒋介石却把机会给了陈仪。由此可见,陈仪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即使陈仪在任上,发生了“二二八事件”,把台湾的局面弄得不可收拾,被迫辞职,但是蒋介石还是出人意料,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让他在1948年8月当了浙江省主席。
这时候的陈仪已经觉醒,他看出蒋介石已经驾驭不住局势,国民党已经失去人心,于是就职之后的他,开始弃暗投明,给自己留后路。
具体措施是,跟我党接触,打算效仿傅作义,和平解放杭州,让浙江免于生灵涂炭。
陈仪跟傅作义不同,后者起义之前是华北地区军政长官,而陈仪只是负责行政,军权掌握在汤恩伯手中。也就是说,要想起义,必须联手汤恩伯才会成功。
不过陈仪一点都不担心,他觉得汤恩伯十拿九稳会听自己的。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因为二人关系也不一般。
1900年9月,汤恩伯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一个叫汤村的小村。他的父亲汤家彩,是村里的一个小财主。
1918年,正在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上学的汤恩伯,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他急急忙忙回家,却发现家里喜气洋洋,亲友齐聚,正在筹办一场婚礼。新娘是邻村一个叫马阿谦的小脚女人,而新郎正是自己——18岁的汤恩伯。
具有新思想的汤恩伯,对这场包办婚姻并不满意,父母才将他骗回家,强迫成婚。
强扭的瓜不甜,这场婚姻并不幸福,汤恩伯趴在书桌跟前睡了一夜,只当了名义上的新郎,这就为后来的破裂埋下伏笔。
1921年,因机缘巧合,汤恩伯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求学。在日本,汤恩伯邂逅了在这里求学的王竟白。
在那个年代,女子能上学已经很了不起,能到日本上学的家境绝对不一般,王竟白的爸爸虽已经作古,但是她的干爸很不一般,是浙江地方实业银行董事长——正是陈仪。
再说陈仪,他从日本回国之后,曾经在总统府当过顾问。1920年开始,陈仪开始进军金融领域,当了浙江地方实业银行董事长。一干就是四年。
曾经在总统府任职的陈仪人脉不错,想发财是轻而易举,不说富可敌国,至少也是腰缠万贯。
开银行的,能没有钱?
就在这时候,王竟白的父亲猝然离世,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垮了下来,无法负担王竟白的学费。这时候,陈仪出面了:“我能帮你,条件是做我的干女儿。”
陈仪认识王竟白的哥哥王绍全,当时的王绍全,在陈仪手下当差。家道中落之后,王竟白的母亲让女儿退学,逼迫他嫁给一个钻石王老五。王竟白情急之下,向自己的哥哥求助。王绍全薪水微薄,也无能为力,他发起愁来。
看到王绍全愁眉苦脸,陈仪忍不住询问缘由,王绍全长叹一声,把这为难之事说了出来。陈仪听说后淡然一笑,说:“这还不好办,只要做我的干女儿,学费有多有少,我包了。“
陈仪这样做,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女,想认个干女儿,将来老了,能做个依靠。此后,王竟白入住陈家,成为陈仪事实上的养女,上学的事,也就根本不再是问题。
王竟白不但能在国内读书,后来还在陈仪资助下到了东瀛留学。一个少女在异国他乡,肯定会感到孤独,邂逅汤恩伯之后,心里踏实了许多,也产生了依赖的感觉。这种感觉,慢慢地便转化为爱情。
汤恩伯一个游子,也正在青春期,不动情也是不可能的。王竟白对汤恩伯来说,除了是恋人,还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汤恩伯父亲只是一个小财主,负担不起高昂学费,在1924年就断了儿子的供。如果汤恩伯向女友求助,对方不会置之不理,但是出于男人的尊严,他难以启齿。于是借口说回国探亲,告别女友,回家筹措学费。
他走后,王竟白才得知实情,便给义父陈仪写信说了此事。陈仪让人将汤恩伯叫到府上,开门见山地问:“听说你辍学了?”
“嗯。”汤恩伯无奈地点点头说。
“你在日本学的什么?”
“政治经济学。”
“傻小子,这年头有枪才是硬道理,不如学军事吧。”
“陈叔,我……”汤恩伯欲言又止。他想说,不管学什么,反正我也没钱啊。
“别为钱的事发愁,我保送你就是。”陈仪胸有成竹地说道。
陈仪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已经当选浙江省长,他可以用公费让汤恩伯去日本上军校。
1924年冬,汤恩伯回到日本,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的学生。1926年,汤恩伯回国之后,就到陈仪那里报到。这时候的陈仪,已经是十九路军军长。
他笑着对汤恩伯说:“你啊,哪也别去,就留在我这里当参谋吧。”
汤恩伯听了,赶紧一个立正,说道:“谢谢陈叔。”
“小伙子,你要改口叫岳父大人,不能叫叔叔了。”陈仪突然说道。
“陈叔,我已经有家室。”汤恩伯不是陈世美,家里毕竟有个老婆,不敢隐瞒。
“你的情况,我也听说了。”陈仪说,“你们是捆绑婚姻,根本没有夫妻之实,离婚了便是,这样人家也解脱了不是?”
很快,汤恩伯和王竟白正式结为夫妻,有了美满的婚姻。而他因为有个好岳父,人生也从此开挂。
为何这样说?因为陈仪跟蒋介石的关系非同寻常。普大帝说过,能力总是比忠诚更重要。汤恩伯是士官学校的高材生,能力肯定是有的。
比如发生在1937年7月的南口战役,6万中国军队在长城防线与7万日军展开血战。在抗战中,国军和日军的兵力比一般至少都是5:1才能说所有的一打,这场战役,敌我双方的比例竟然是基本仿佛,这在抗战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结果呢,血战18天之后,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遭迎头痛击。最终中国军队全身而退,按照军令有序撤出战斗。
日本战史对"南口战役"念念不忘,认为是一场“耻辱”,这场战役,就是汤恩伯指挥的。
汤恩伯曾在日本留学,还是浙江人,还有陈仪的引荐。几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蒋介石这才重用他。
陈仪跟汤恩伯是翁婿关系,又有提携之恩,因此陈仪才会坚定地认为,大难当头,已经是树倒猢狲散的局面之下,这个女婿一定听话,跟自己一起,为和平解放浙江出力。
汤恩伯当时的职务已经成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后来又转任京沪警备总司令,只要他一声令下,东南肯定会和平解放。
1948年12月,陈仪约自己的义女和女婿在一起吃饭。筵席上,陈仪唉声叹气。汤恩伯问:”岳父何故如此。“
”国父孙中山先生打下的江山,眼看就要不保,老夫怎能不忧心忡忡?“说罢,凄然泪下。
”依岳父的意思,该怎么办?”
“识时务者为俊杰,举行起义,让江南千万百姓免于战火。“
”像小婿我这样的人,可谓是罪大恶极,共产党公布的第一批战犯名单,上面就有我,人家能饶恕我吗?“
“实话告诉你,我已经跟地下党有过接触,得到了中共高层的保证。”陈仪肯定地说。陈仪说的是实话,他已经跟浙江老乡,自己的智囊胡公冕(胡邦宪)多次商量。此人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一直在为我党工作,跟周恩来有联系,他能代表共产党的态度。
汤恩伯听了,就毫不犹豫地说:“一切听岳父安排。”陈仪听了之后心花怒放,开始做起起义之前的准备。
1949年1月中旬,蒋介石被迫下野。22日,傅作义通电,北平和平解放。
陈仪激动万分,派出侄子丁名楠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前往上海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交给汤恩伯。此时的汤恩伯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选择了出卖自己的老师。
陈仪没有等来女婿的好消息,却等来了毛人凤的特工,由此东窗事发,当然,陈仪的下场也和自己任人不当有关,他担任浙江省主席之后,任用的左膀右臂,一个是有共产党背景的胡公冕,一个是军统高级特工毛森。
毛森有勇有谋,心狠手辣。他在抗战期间,曾经两次从日军魔爪中逃脱。而且他在日军监狱中,竟然能遥控指挥,除掉汉奸李开峰。
陈仪复出之后,立即任命毛森为浙江省警保处处长,并向汤恩伯举荐由毛森兼任了衢州绥靖公署二处处长。
让这样一个定时炸弹,在自己身边,焉能不出事?
据史料记载,毛森一直在暗中监视陈仪,得知他向中共靠拢并准备策反汤恩伯部的机密后,便向毛人凤告密……
当然,如果没有汤恩伯的背叛,一个毛森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蒋介石下令在台湾杀害。汤恩伯出卖岳父,恩将仇报,受到万众唾骂。他的妻子王女士也无法原谅她,独自去了美国。
汤恩伯去世的时候,只有自己的女儿陪在身边。
既然如此,蒋介石为何因为陈仪而怨恨汤恩伯?主要原因是,台湾“二二八事件”之后,陈仪饱受各方责难,成为众矢之的,被迫辞职。实事求是地说,陈仪作为台湾首脑,对此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当然,蒋介石作为“总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与之切割,蒋介石丢卒保车,不打算再重用陈仪。可是汤恩伯却以人格担保,让蒋介石启用恩师。
结果,陈仪为了天下苍生,毅然背叛了蒋介石。
虽然起义不成,陈仪被抓,但是在此之前,他释放了很多被关押的共产党人。蒋介石因此痛恨汤恩伯,没有眼光,保举了一个“定时炸弹”背后捅枪,差点坏了大事。
陈仪和汤恩伯关系一向密切,陈仪在辞去台湾省主席之后,汤恩伯立即把自己在上海刚买的一座豪华洋房,送给了岳父。
蒋介石猜测,汤恩伯在当时搞不好也打算起义,只不过后来见势不妙,才检举了陈仪。
事实上汤恩伯在上海时身边还有一个钉子,她是汤的秘书,名叫胡德珍,正是毛森的老婆。
这说明,在四面楚歌的大势下,蒋介石对汤恩伯并不完全放心。
所以在多年后,蒋介石对汤恩伯去日本看病所持态度并不积极,拖了两周才批准。得知汤恩伯死了,他平静地说了一句:“死了也好啊!”
汤恩伯最终的人生结果,实属两面不讨好。
汤恩伯晚年为什么会没有钱看病?汤恩伯的横征暴敛是出了名的,河南百姓曾经有个说法“水旱蝗汤”。水是水灾,旱是旱灾,蝗是蝗虫之灾,汤就是汤恩伯。
不过汤恩伯这样做,也是国民党政府的主意,他在河南横征暴敛的钱未必是装入了自己腰包。
担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的时候,新闻界都说他是一个“伙夫头”。这外号没有贬义,是说他很朴素,也没有架子,一年四季,身上多有虱子,跟伙夫似的。
他的军队坑苦了河南人民,大家对国军恨之入骨,以至于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时候,发生过国军被河南老百姓缴械的事。但是汤恩伯自己却没有像张作霖和马步芳那样,金银珠宝装几十辆汽车,可以说是比较清贫。
而到了台湾之后,因为受到蒋介石冷遇,看病没钱,也就不足为奇。
无论汤恩伯的前半生如何,在浙江解放前夕没有顺应潮流举行起义,反而举报恩师,留下了抹不掉的污点。
汤恩客死异乡东瀛后,被国民党的军舰接回了台湾,埋在了台北县南宫壶山,后来,又被迁葬到五指山公墓。
这年秋天,秋风萧瑟,小雨淅淅沥沥,一滴滴落在到汤恩伯的墓上。树叶也纷纷飘落,越积越厚,掩盖了上面的字迹……
陈宝安
历史上,叛徒没有好下场
用户10xxx32
老蒋事后一想,大义灭亲的人,将来是不是也会灭了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