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几乎不能培养战神,这是历史规律

民间的讲武台 2024-09-25 17:56:06

和平年代与战争年代最大的区别是,战争年代打赢是标准,和平年代是没有标准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上真不好说。

很多热血青年怀着将军梦考上军校,到了军校和部队会发现,并不是是人人都在研究打赢。如果是战争年代,一定是人人研究琢磨打胜仗,因为一个最好的老师,就是敌人,敌人会逼得我们去研究战法,并进行残酷的淘汰。

而和平年代恰恰相反,谁能不能打赢是没有标准的。对于基层士兵而言,训练场上谁跑的快(五公里武装越野),枪炮谁打得准,这是有量化标准的,仍然有应用射击的问题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秦天将军是打过仗的,说了打仗射击要绝对快,相对准,谁先枪响就有打第二次的机会,但是怎么考核?没有考核标准,下面就不会深入练习,谁不想出成绩啊。

秦天将军是打过仗的

对于指挥员而言,更加没有考核的标准,一个战役战术指挥的考核,被考的指挥员写出的方案,怎么能判定谁好谁坏呢?最多就是主攻方向的选择、战术的运用,这是远远不够的。

部队是很忙的,一年到头,先是新兵入伍训练,接着是单兵、夏天是射击,秋天是演习,冬天是老兵退伍,中间有安全检查,示范现场会,上级各类综合检查,特别是上了级别的军官,还要面对上级各类检查,迎来送往,文山会海,毫不客气的讲没有三分之一的经历研究战法。不是他们不主动,而是任务压身,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历史上和平时期也是这样的。

战神需要精力的百分百投入。我军战神粟裕,他可是枕戈待旦,逛街的时候,考虑攻城,研究在一个咖啡屋上放一挺机枪,能轻易控制一条街道,无时无刻不在研究打仗。有资料说林彪孤僻,专门研究战法,其他的事基本不管,其实对于打仗这个大学问,他已经消耗了毕生的精力,再也无法兼顾其他了。和平年代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两大战神都是全身心投入研究指挥打仗去的

部队和平年代有一个特点,领导就是标准,谁职务高谁说了算,而战争年代,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粟裕坚持内线作战,所以有七战七捷,斗胆直陈十万人不过长江,才有后来的中原逐鹿。韩先楚坚持1950年6月前打海南岛,越过15兵团、广州军政委员会、四野,直接报告毛主席,才有海南全境解放,避免出现两个台湾。和平年代,早就被飞起来了,而良策往往出自一意孤行。

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将军最大的贡献是避免了两个台湾的出现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和平年代很难培养出战神。

0 阅读:38

民间的讲武台

简介:沙盘分析,棋推演,战争的风云,历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