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题诗”是唐代有名的一个典故,故事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在年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一些出入。这里主要讲《本事诗》里以诗人顾况为主角的故事。
顾况
顾况(约725年—约814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浙江海宁境内),是唐代的诗人、画家和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爱开玩笑,他被更多人知道,就是因为开了诗人白居易一个玩笑,说“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他还写嘲讽诗,得罪了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唐代孟棨撰写的《本事记》记载,顾况在洛阳的时候,一天和三个朋友在城中河边流玩,看见河面漂来一片大梧桐树叶,顾况捡起来,发现梧桐叶上还题了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河水从一堵长长的红墙中流出,红墙之内是皇家宫苑,联系诗写的内容,很明显是出自一位宫女的手笔。
顾况拿着题诗树叶走了。第二天,赶到宫苑另一端河的上游,在另一片大梧桐树叶上也题了一首诗: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然后把树叶放于河中,看着它漂进宫苑。
过了十来天,有人又在河上拾到一片题诗的树叶,把它交给了顾况,上面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后来,没有后来了,后来顾况就变老了,和白居易成了好朋友。毕竟洛阳河不是邮电局,不是哪片树叶都能定点收到的。当然很多人觉得不满意,有人就把故事接着续下去。
顾况通过树叶与题诗的宫女建立了联系,两人经常凭借红叶题诗(梧桐树叶不如红叶有美感,现在改用红叶题诗了),传诗表达相互爱恋。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洛阳失守,在一片兵荒马乱中,顾况趁乱找到了那位传诗的宫女,一起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这个几乎无可能发生的续写,更受大家的欢迎,成为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
红叶题诗 (图片来源网络)
三千宫女,不乏识文断字者,寂寞的日子,于树叶上题极有可能。《金唐诗》就记录了一首天宝年间宫人的诗作《题洛苑梧叶上》: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诗旁有注:“亦题诗叶上,泛于波中。后十余日,于叶上又得诗一首,后闻于朝,遂得遣出。”题诗于叶,又得诗于叶,皇上知道了,就将宫女遣散出去了,至于出去后找到了谁,嫁给了谁,就不知道了。
《本事记》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玄宗时,有一年冬天就要到了,玄宗听从大臣的建议,要对边疆地区的军士们表示关心,自掏腰包让宫中宫女制作棉衣,并把它们运到边关。得到御赐军衣的官兵们山呼“万岁”,纷纷表决心说誓死捍卫皇权,保卫边疆。
这时一件颇为稀奇的事情出现了,一个士兵在军衣的短袄里居然还发现了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守卫官兵的关切之情,以及作者渴望能嫁给军人的深切愿望。
军营一下轰动了!情况层层上报,最后连诗作一起禀报给了玄宗皇帝。玄宗取诗一看,诗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看了诗,玄宗不觉动容,回头查问六宫,究竟作者是谁?一个宫女勇敢地站出来,承认夹衣中的诗是她写的,并叩首请罪。玄宗不胜感慨,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很怜悯她,当场决定,把这宫女配给那个有幸获取诗作的士兵。边关官兵听到这个好消息,更为皇恩浩荡而连呼“万岁”。
《全唐诗》注和《全唐诗话》还记载了一个僖宗年间的类似故事。晚唐之际,国力渐衰,内忧外患有增无减。为鼓励军士,一年秋天,僖宗命令从宫廷内部捐献出上千件质地优良的棉袍,分发到守卫边关的将士手中。神策军是军队的主力,军中一个名叫马真的低层军官,在分发到手的棉袍里,意外地发现还裹着一枚金锁,金锁旁边还附有一首五言诗:
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
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
马真更实际一点,把诗留了下来,把金锁拿到市场上卖了。知道这件事的人,有人嫉妒就向上打小报告。顶头上司把马真叫过,讯问事情怎么回事。马真只得一五一十地向主帅作了禀报。这是一件稀奇事,主帅不敢自作主张,写了一本文书启奏皇上。僖宗读到书奏,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索性好事做到底,先查出那个赠锁写诗的宫女,再把马真召到长安,恩赐二人成婚。
后来,朱温乱犯,僖宗出奔到四川避难,危急之际发现一个军官日夜忠心地守卫在身边,叫过来进行奖励,发现这位军官就是当年赐予宫女的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