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了两张照片,让无数人看后泪眼汪汪。其中一张照片是中国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木板,完全没有航母该有的气势。第二张照片是现在的航母辽宁舰,它看起来气势恢宏,显然与众不同。两张图片的鲜明对比,代表的是国家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因此很多人看后都忍不住感慨万千,中国真的强大了,有了足够的底气屹立在世界上。
不仅是国人们看的这两张照片会发出感怀,外国友人们看到以后,也是忍不住感叹道:中国太厉害了,怎么会发展的如此快速又强大?其实,这真的不算什么。中国人口这么多,很多人又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所以,不少科学家们在学有所成之后就会报效祖国。像邓稼先这类一流科学家,他当年就是放弃了美国给他开出的丰厚报酬,想尽了一切办法,经过了重重阻碍回到中国。然后在中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凭借永不放弃的毅力,以及不断钻研的精神,他带领着团队研究出了原子弹。这一举动就震惊了众人,中国人的智慧也让国外的人们大开眼界了。
既然当初能够研究出原子弹,那么现在研究出航母也不算让人惊讶。中国的第一艘航母是苏联制造出来的瓦良格号,这艘航母在建造之时,由于各种原因拖慢了建造工程,以至于航母并没有完全造成。只完成了68%,这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放在海面上的大木板。由于没有修建完成,它荒废了很久,一直都放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直到1998年,这艘半成品航母迎来了转机,因为它被中国花了大价钱收购。收购这艘航母之时,它看起来破破烂烂,表面上布满了铁锈,而且这艘航母并没有完全被建造完,所以它没办法使用,纯靠拖船拉回中国的。
其实当时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花大价钱买回这样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废品"?这艘航母既然只能算是半成品,那说明它的借鉴意义并不大。俄罗斯当时能将它销售给中国,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没有能力凭借这样一个破破烂烂的"大板子"研究出真正的航母。或许当时俄罗斯还在想,中国花这么多钱买这个东西,纯粹就是钱多了烧的慌吧?其实,中国这么聪明,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中国既然肯花钱买它,就说明它对中国来说是有用的。
中国人有很强大的钻研精神,只要给一点点的方向,那么中国就能研究出东西。瓦良格号当时被拖回来后,船上的设备都没法使用,各种系统也都呈瘫痪状态,甚至有不少的零件也不见踪迹。可就算这样,中国研究团队还是用逆向研究的方式将其进行了改建。足足花费了5年的时间后,瓦良格号终于焕然一新,开始像模像样,有点航母的气派了。改造完成,接下来就需要在进行试验,让人高兴的是,在第一次试验中,它就成功点火,这意味着这艘航母不再是立在海上的"铁疙瘩",而是真正能"跑"了。
能运行,不代表它就可以投入使用。所以研究团队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们继续研究,直到2011年,航母上面装上了全新的推进系统,这艘航母才算是真正的建造完成。在经过了试航以后,到了2012年,中国海军装配上了第一艘航母,也就是辽宁舰。这艘曾经让人遗忘了的航母,能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感谢中国的研究团队们。为了发展海上军事,为了让中国拥有着真正的航母,研究团队们日日夜夜的辛劳,甚至为此不惜付出了生命。
当年,为了改造这一艘辽宁舰,高级工程师李祖德日夜辛劳,因为长期劳累,他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大年造船厂。去世的时候,他才67岁,年龄并不算大。若不是如此辛劳,他的寿命恐怕不会终结于此。除了他之外,还有15位工程师也为航母事业奉献了生命。工程师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让人们觉得高大上的职业,但大家都只看到了工程师的风光,却没有看到工程师们背后的付出。不少的工程师,辛苦的研究,每天都需要熬到大半夜,只为了一个工程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
还好,老天没有辜负这些工程师们的奉献。在他们的辛劳钻研下,中国开始逐渐掌握航母的建造技术,对其的构造和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验之谈,有了这些知识基础作为铺垫,中国在之后又建造出了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而后,又陆陆续续建造出了不少气势恢宏的航母。在2019年年底,中国海军进入到了双航母时代。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双航母,中国在航母领域的发展可谓是快的惊人。这也让很多外国人惊叹不已:中国真牛,这样的发展速度,真可谓是史无前例。
那么,中国为什么如此独特?在起步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么多年的情况下,还能够一步步实现反超,成为世界上的有名强国。其实这背后,都有着科学家们、工程师们的付出。国家的强大,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无数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中国人们向来具备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抱怨,而是会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当年为了研究原子弹,中国没有计算机,庞大的数据没办法靠智能机器演算。研究员们就人手一个小算盘,每天靠着算盘、笔、纸这三样法宝进行推演、计算。就这么困难的境界下,原子弹还是被研究出来。由此看来,中国人们的强大是让人震惊的。
为了让祖国能够不断的前进,人才的输送就不能断。所以国家现在很重视教育问题,不断强调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实行全面发展。这就是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能够更好成长,将来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因此,做父母的也不能拖后腿,平日里有时间就多带孩子看看书,开拓思维,增长见解吧!
民国时期,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为何能有如此扎实的数学功底呢?这恐怕和当时重视数学教育有很大关系——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意识到这一点的仁人志士们,为了救国救民,纷纷投身其中,由此涌现出了很多著名数学家,比如华罗庚、苏步青、熊庆来等,也涌现出了很多数学教育家,其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叫刘薰宇,杨振宁、谷超豪等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物理泰斗杨振宁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有位叫刘薰宇的先生,写过不少非常有趣、通俗易懂的数学文章,自己读了之后,弄明白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在采访中表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这本作品将自己代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还有武汉大学前校长、著名数学家齐民友教授,称就是因为读了刘薰宇的作品,自己才从一个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刘薰宇的作品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能给那么多人带来影响,甚至让杨振宁、谷超豪等大师在年老时仍念念不忘,记得那么清楚,就是因为他特别擅长讲故事,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将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传递给读者。这种方式,一方面是能提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故事要比单调的知识点有意思多了,另一方面是能加深印象,这一点从那些大师直到年老对自己学生时代看的书记忆犹新就能看出来,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也喜欢把故事储存在自己脑海里。
所以,刘薰宇的这种教学方式,既有趣,效率高,效果又好,自然能广受欢迎。现在,为了传承其教学理念,让更多孩子受益,其作品被整理成了《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马先生谈算学》这三本书中,很多孩子读完后,都不禁感叹“数学原来还能这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