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逃跑,为什么要带走雍正的“眼线”如月?一个细节道出真相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0-19 21:08:24

文 | 杨秀美

编辑 | 杨秀美

前言

在我们熟知的《雍正王朝》里,邬思道这个角色一生机关算尽,深谙朝堂之道,但他的最后一招却让人摸不着头脑——逃跑时,竟然还不忘带上雍正的“眼线”如月。

按理说,如月是雍正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应该避之不及,怎么反而带上她一起走呢?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玄机?是邬思道另有打算,还是他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正文

《雍正王朝》角色邬思道,对待钱财犹如粪土,体现其高尚的文人胸怀与理想。在四皇子胤禛沮丧之时,曾提议给予邬思道金银财宝以回报他的忠诚,却遭到邬思道坚拒。

原因在于,他沉迷于学问,并非追求富贵,而只是期望在四皇子府中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随着四皇子成功击败竞争对手,成为康熙继承人并即位,邬思道的境遇变得微妙。

如今的身份尴尬,已无法再充当四皇子之师或谋士。因此,在新皇即位之夜,邬思道面临着未知的危险。

他凭借对帝王之道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巧妙地避开了风头浪尖,通过以“半隐”及“三不可用”的说辞说服四皇子,成功化解了潜在的危机。

黎明时分,邬思道迅速整理好行李准备离开,然而就在他即将踏出房门之际,十三王爷胤祥亲自赶至。

虽然他的到来令邬思道略感意外,但他仍然礼貌地向胤祥询问是否受到皇上的指派而来。

经过短暂的交流,邬思道方才得知胤祥并非接受皇上指令而来,而是特意前来为他饯行。

面对如此情景,邬思道不禁想起过去两人深厚的友谊,尽管在书信中的交谈并不多,但他对于十三王爷的了解深入骨髓。

尽管彼此有着亲密关系,他们更像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或者更确切的说,仅仅是那醇香的美酒陪伴他们度过无数个夜晚。

因此,在邬思道即将离去之时,十三王爷依然不忘与他举杯畅饮,酒酣耳热之后,十三王爷更是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并告诫他未来的道路务必保持低调,收敛锋芒。

听到这些话,胤祥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回想起曾经与四哥、邬先生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他能够得以释放的背后,邬先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如今他终于摆脱困境,却无法与邬先生共享欢乐时光,只能在晚年独自漂泊,这种痛苦的感觉无人能体会。

为了表达歉意,十三王爷特地为邬思道带来了一位与年秋月外貌相似的女子,并为她取名如月,以此来照顾邬思道的晚年生活。

邬思道在见到如月的那一刻,心中不禁一颤,脱口而出“秋月”二字。

当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并非秋月本人时,他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犹豫片刻后,他最终还是接纳了如月。

那么,此刻的邬思道究竟在思考些什么呢?他为何会在看到如月时唤出秋月的名字,而后又为何选择接纳她呢?十三王爷为何要赠送一名女子而非金钱呢?难道如月真的是来监视邬思道的吗?

众所周知,《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巨作主要描绘的是男性角色之间的权力斗争,女性角色似乎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邬思道与年秋月之间的感情纠葛,他们之间的关系看似和谐美好,实际上却是一段充满苦难的爱情故事。

由于年秋月是年羹尧的妹妹,而年羹尧又是四皇子胤禛的盟友,为了拉拢年羹尧,胤禛不得不迎娶年秋月为妃,从而使年羹尧成为他的亲家,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联盟。

邬思道与年秋月之间的感情却无法得到公开承认,只能默默隐藏在心底。

当邬思道看到与秋月容貌相似的如月时,他的情感瞬间被触动,不由自主地呼唤出“秋月”的名字。

十三王爷察觉到邬思道的情绪变化,小心翼翼地解释道:“这位是如月姑娘,是我和四嫂的意思,希望她能留在您身边,好好照顾您。

邬思道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揣测:“哼,你十三王爷刚刚出狱,为了保护皇上忙碌了整整一夜,哪里还有时间为我挑选侍女?

恐怕这是你四哥授意你四嫂,让你充当使者,将这个女子送给我,以防我泄露他的机密,暗中监视我罢了。”

他转念一想,这毕竟是十三王爷的一片心意,他实在不好拒绝。再者,他已经步入老年,行动不便,有个如月在身边照顾他,倒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此以外,身为一名朝廷的流放者,邬思道深谙自身所处的境况。

接纳如月,亦即意味着让雍正能够随时随地掌控他的一切行动,从而使雍正对他产生信任感。

因此,他只能先行接纳,然后再从长计议。再者,有如月相伴左右,生活也不会显得过于单调乏味,同时还能减轻他对秋月的思念之情。

邬思道接纳如月之后,幽默地对十三爷说道:“看来,我邬某人这半生又多了个人来照顾。”

十三爷听到这话,心中的内疚感顿时消减了一半。因为有如月陪伴在邬思道身边,邬思道的晚年生活或许会得到更多的慰藉与关照,这也是老十三胤祥唯一能为邬先生尽的绵薄之力。

那么,这个如月是否真的是由雍正指派来监视邬思道的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剖析。

如月是否确实是奉雍正之命来到邬思道身边的呢?

面对如月,邬思道早已洞察了雍正的真实意图。将如月留在他身旁,实际上正是雍正精心策划的一场人情大戏,甚至连十三阿哥胤祥都被巧妙地蒙在了鼓里。

因此,已经看透雍正布局的邬思道,在前往李卫府邸之后,除了阅读书籍、种植花卉之外,其余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如月。

他教授如月读书识字,让如月逐渐对他卸下防备之心,并引导如月加入他的计划之中。

在李卫府邸的日子,邬思道过得相当惬意舒适。

后来他从朝廷寄给李卫的告帖中得知李卫即将升迁,便开始着手准备寻找下一个落脚之处。此外,告帖上还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诺敏涉嫌欺上瞒下。

于是,邬思道将计就计,鼓励李卫在赴京途中途经山西。在此期间,他自己则悄然谋划投靠田文镜,同时制造与田文镜偶遇的假象,以此为后者提供宝贵意见和策略建议。

在得到邬思道的指点后,田文镜对于诺敏案件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对邬思道更加敬仰。

李卫身体强健,也积极配合邬思道,称赞邬思道智谋过人,若是能得到这样一位人才,日后遇到任何难题都无需担忧无人出谋划策。

田文镜听闻此言,不禁喜形于色,随即询问李卫,他的言下之意便是,像邬思道这样的人才,李卫是否愿意拱手相让给他担任幕僚?

李卫微微一笑,言语间暗示道,他并非免费赠送邬思道,而是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进行争夺。

邬思道见时机成熟,便直接提出条件,表示他愿前往田文镜处担任幕僚,但所需薪酬高达八千两白银。

田文镜听到八千两白银的报价,内心犹如刀割,但又舍不得放弃邬思道这位难得的人才。

于是,他硬着头皮答应了邬思道的要求。至此,邬思道成功跻身田文镜府邸,成为其幕僚。

李卫带领部属抵达京城复职后,在拜见雍正时,除了汇报工作进展,还特意夸赞邬思道的卓越才能。

就在他刚刚开口之际,雍正却突然问道:“邬先生是否已前往田文镜处任职?”李卫闻言,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根据李卫当时的反应来看,此事显然并非出自他口,而田文镜更不可能向雍正透露邬思道的行踪。

毕竟,若非对邬思道一无所知,田文镜又岂敢轻易聘用他?再者,倘若田文镜后来知晓邬思道的真实身份,恐怕也不会因愤怒而将其驱逐。

如此看来,唯有解释成是如月将此事传递出去的。雍正大人处事果断刚毅,对于像邬思道这样的智者人物,若安排在李卫身边,必然无法做到十足的信任与放心。

因此,为了确保安全无虞,雍正自然需要派遣专员密切关注邬思道的一言一行、无论是住处还是行踪,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深思熟虑之下,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以负责照顾李卫的日常起居,亦可暗中监视其活动,甚至巧妙地建立人际关系,可谓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当老十三带着如月来到邬思道面前时,邬思道早已洞察如月身份真相。

表面上,雍正认为这一切是做给李卫看的,实际上却是演给如月看的。得知这个消息后,雍正心中的那块大石终于落下。

终于,经过周密策划,邬思道设计激怒田文镜,将其驱逐出门外,借此机会,他便可以与如月一同逃离京师,远离朝廷纷争。那时,邬思道终于实现了他“全身而退”的心愿。

那么,邬思道和如月此后的命运如何呢?

邬思道带着如月成功逃脱后,终于实现了他原本设定的“全身而退”的计划。

如月从此便成为了他最可靠的助手,只有这样,邬思道才有可能真正地退出政治舞台,过上安逸的生活。

邬思道聪慧过人,早已察觉出雍正对他们的监视行动,凭借自己的才智谋略,将其化解为朋友间的合作,自然不在话下。

雍正心中清楚,在这期间内,邬思道的所作所为皆是出于对他的忠诚。于是,他决定在巡视河南之际,前往田文镜府中再次拜会邬先生。

令人意外的是,邬思道通过实际行动向雍正表明,他选择离开并非是不愿公开身份,而是希望能够避开多余的闲言碎语,以此让雍正好生安心下来。为此,他故意挑衅田文镜将他逼离。

此后,田文镜听闻雍正与邬思道相识,紧张不已地表示“我即刻上前将其擒拿归来”。

雍正亦领悟到邬思道的良苦用心,淡泊地回应说:“无需如此”。

从中不难看出,雍正是有意放邬思道离去,他期望邬先生能彻底从官场中抽身而出,唯有如此,雍正心中的大石才能真正放下。

我们可以设想,或许现在的邬思道与如月已经在远离尘嚣的田园深处,尽情享受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邬思道终于实现了他期盼已久的“全隐生活”,与如月共同在一片安宁的土地上搭建属于他们的家园。

更进一步来说,他们两人或许已经喜结连理,孕育新的生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乡村生活。

结语

邬思道与雍正的这场博弈,堪称权谋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助力登基到巧妙脱身,邬思道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远见。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漩涡中,聪明才智往往比权力本身更为关键。

邬思道不仅成功帮助雍正登上帝位,更巧妙地摆脱了雍正的掌控,最终全身而退。

0 阅读:229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