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AI、元宇宙,影视作品需慎重!

影视产业观察 2024-01-24 18:37:53
近年来,“元宇宙”“AI”成为了备受各个行业关注的科技概念,也成为了影视作品中的创作热点。如下表所示,国内近几年已有不少影视作品尝试运用这些元素。其中成功的例子如2018年电影《流浪地球》塑造的人工智能“MOSS” ,成为电影中最出圈的“角色”之一。2021年电影《刺杀小说家》中小说世界的设定则类似于元宇宙概念,现实人物在小说世界中有各自的角色投影,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交相辉映为电影叙事增加了不少可看性。

但也有一些影视作品对AI、元宇宙概念的运用有些牵强。元旦档上映的《非诚勿扰3》中,机器人笑笑与真人笑笑同台竞争男主秦奋,被观众质疑是浪费AI设定重复古早言情叙事。爱奇艺的《仿生人间》中的“仿生人”设定看似提出了新的人机关系,但剧集并没有回答仿生人的执念这一核心设定到底对人类社会有怎样的冲击。这虽然为本剧的悬疑叙事提供了噱头,但悬疑故事的逻辑不过关、“仿生人”为何被编辑出定向思想的科幻设定也没能在故事中自圆其说。B站出品的《明日生存指南·云清明》这一章节虽然讨论了黑发人与濒死亲人在“元宇宙”延续亲情的伦理性,塑造了儿子陪伴去世亲人最后30天的感人故事,但因为剧情过于着墨虚拟生活的父子亲情反而使真实生活中的家庭问题被搁置,观众评其为“强行大团圆”。

影视作品单纯吸纳新潮的科技概念是不够的,如何将其巧妙地与叙事融为一体是重点也是难点。放眼全球,近年来广受关注的一些AI、元宇宙概念相关作品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参考。

近几年AI、元宇宙相关国产影视作品信息

超越“智能机器”的AI

影视作品对AI或智能机器人的塑造是否可看,部分取决于作品对AI本质以及人机伦理的思考。从《大都会》中的类人型生产机器,到《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等作品中与人类对立的智能机器人,到《她》中进化至智能超过人类后抛弃人类社会的AI,这些影视剧都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中人类对人工智能本质和人机关系的思考。

在AI技术更加普及的2020年代,AI似乎被接受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人机伦理不再停留于人类“被他者化”“被弱化”的恐惧感,变为“人机共存”“人机平等”式伦理。例如2021年上映的《失控玩家》,其中的人工智能NPC盖在接触了女主(工程师在编程时的特定参考对象)后觉醒了自我意识,开始做出跳出编程的行为;抢走了人类玩家的VR墨镜后,他又很自然地使用了玩家的游戏技能。随后,盖不仅与女主发展出了恋爱关系,还帮助其他NPC完成“自我觉醒”。而影片结尾处,盖发现了AI与人类之间的恋爱会因无法逾越的物理距离而停摆,于是选择与女主退回到朋友关系,并鼓励女主与自己分手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爱人。盖虽然只是人类科技的产物,但在一步步的成长中发现了个人价值所在,并且这种价值从由人引发、被人类引导,到脱离人类、启发人类,展现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同样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这个结局之所以让观众津津乐道,是因盖虽然是人工智能,但如《黑客帝国》中面对红蓝药丸选择题的人类一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失控玩家》中获得人类玩家视野的NPC

另一些影视作品则讨论了AI本身的存在性,即AI作为一个单独种群存在的可能性。比如在2023年首播的《拾荒者统治》中,随人类逃生到灶神星的机器人力瓦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性机器AI。但随着与外星真菌类生物融合后,它越发能感知其他生命的状态、感知自己的痛苦、感知音符中的美学,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生命体。在影片最后,人类生命逝去时灶神星上绽放的花朵被力瓦悉心呵护,成长为了一个个外形酷似力瓦、但质感更接近植物的生物。《拾荒者统治》开掘了AI在影像中的深度。AI不是《我,机器人》中与人类对立的族群,也不是《她》中完成学习进化离开人类的智慧体。似乎在这部作品里AI作为后人类的特征更加明显——人类的生命与AI的本体并无差异,且AI或许只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延续。

《拾荒者统治》中孕育生命的机器人

在当今,ChatGPT、文言一心等AI产品逐渐侵入人的生活,AI绘画、AI写作、AI搜索的教程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在AI工具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只将AI作为功能性机器的影像叙事必然会遭到时代和观众的抛弃。《失控玩家》和《拾荒者统治》的优秀在于把AI作为人的延伸去考虑AI本质,并且也没有走进单纯“人机恋”或“人机战”的叙事套路,而是提出了AI本身和人机伦理的可能发展前景。

元宇宙影像折射现实预言

2021年,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更名为“Meta”后,各大科技和互联网巨头公司纷纷进军元宇宙赛道。全球的影视机构也看到这一概念的叙事可能性,纷纷打造元宇宙相关的影视作品。但与表现虚拟生活的元老级作品《黑客帝国》不同,近些年爆火的元宇宙影视作品并没有集中讲述虚拟生活与真实生活的二元分立。这些新生代元宇宙作品聚焦的,是模拟现实的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人类行为、情感、思维,是否能推动社会结构演进的议题。

比如,在亚马逊首播的《上载新生》,它的设定是将濒死的人上传到数字疗养院以达到永生:男主濒死时刻靠白富美女友的钱保住一命,被上传到了豪华疗养院“湖景别墅”。但他没钱支付湖景别墅的服务费用,只能靠女友的钞能力解决,于是他穿衣、社交乃至自己葬礼上的致辞方式都要以女友的想法先行。在男主决定离开女友后,他被降级到每月限额2GB流量的穷人模式,一言一行都要“省流量”,就像每月数着流量刷短视频和头条图文的现实人一样。《上载新生》很讨巧地用喜剧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元宇宙里也逃不掉的“资本决定论”,幽默地指出元宇宙可能是特权阶级的玩物,技术是压榨财力、流放穷人的隐形推手等问题,揭露了元宇宙技术仍可能归结于消费主义的阴暗面。

《上载新生》中流量用尽的上传人

再比如AMC首播、亚马逊续订的《万神殿》系列。《万神殿》中的技术设定与《上载新生》类似,也就是将人的意识上传云端,但上传过程中人的大脑会被完全地破坏。由此,《万神殿》最初的讨论,是“被上传至虚拟空间的人是否还有现世意义的人格和人权”。剧集里设定上传人的逻辑、记忆、情感都可以由电脑分区调配,正如女主麦迪的父亲大卫一样。剧集中,患病的大卫在“字符律动”公司自愿上传云端测试,但由于生前出色的编程能力反被“字符律动”利用了其大脑的运算区块。而后,公司激活了大卫的部分记忆和情感区块以提高大卫的运算能力,但也引起大卫原有人格的全部觉醒,由此展开了剧集对上传人本质的讨论。但《万神殿》的野心也不止于单纯探讨上传人的人格和人权,而进一步探讨了元宇宙技术将会革新现有社会形态,催生新的社会法则的可能性。

《万神殿》中的“元宇宙”社会

《上载新生》《万神殿》的成功,得益于在完整的叙事中为观众拆解了元宇宙技术潜在的影响力和可能性。剧集本身的故事并没有多么创新,前者是“三角恋”,后者是“商战”+“爱与家庭”,但正因为剧情合理利用了元宇宙概念做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二选一冲突、做脱离物理存在的人类精神本质讨论主题、做技术外衣下社会问题的批判,并在叙事中交给元宇宙概念十足的发挥,这些作品才能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接近元宇宙科技,并产生自己对元宇宙的认知与讨论。

我国影视作品对AI、元宇宙等科幻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在我国影视工业水平与观众审美潮流的迭代中,科幻元素的价值愈发显眼。

但一些作品急功近利,在故事中随便插入了几个科技概念就标榜自己有科幻元素,在映前期看似能提高作品曝光度,在上映后难免因其对技术的浅薄表现被观众批评为“伪科幻”。因此影视作品对科幻元素的运用需要更加审慎,融入更多的对于科技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度思考。

0 阅读:7

影视产业观察

简介:关注中国影视潮流脉动,放眼全球影视产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