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中,大葱是一种备受重视的食材,广泛应用于日本料理,如拉面、炒菜和各种汤品中,是许多家庭和餐厅不可或缺的烹饪原料。然而,近年来日本大葱产量极低,形成了对中国进口大葱的显著依赖。

日本大葱产量低,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从自然条件看,日本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可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大葱种植面积难以扩大。同时,日本气候湿润多雨,夏季高温且降水集中,这种气候条件易引发大葱的病虫害,像软腐病、霜霉病等,极大地影响大葱产量和品质。

日本农业生产模式也是导致大葱产量低的重要原因。其农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大葱种植过程中,人力成本、农资成本等都相对较高,限制了大葱种植规模和产量提升。而且,日本年轻一代从事农业意愿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导致农业生产缺乏活力和创新,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困难,影响大葱种植效率和产量。

由于国内大葱产量无法满足需求,日本不得不依赖进口。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葱生产国,成为日本大葱进口的主要来源。2024年9月,东京批发市场上进口大葱的进货量达到164吨,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且全部产自中国 。

中国大葱能在日本市场占据主导,一是品质过硬,中国大葱生长环境良好,土壤肥沃,加之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出口日本的大葱色泽鲜亮,口感辛辣,营养价值高;二是性价比高,中国大葱价格更低,且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三是供应稳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葱生产国,出口日本的大葱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满足了日本消费者的需求。

日本大葱产量低及对中国进口的依赖,不仅影响其国内农产品市场和民众生活,也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互补性。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日本如何保障大葱供应,以及中日农产品贸易将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