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先导是一家生物医药的研发公司,目前其在新药种子库行业属于头部公司。
公司在2024半年报中称,其已经完成了超过1.2万亿种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其结构新颖、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即这些合成物可能会构成创新药的种子基因。其中已有多个案例被证实,能有效从已知生物靶点和新兴生物靶点中,筛选创新药种子化合物。这正是众多创新生物药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公司如何完成如此巨量的合成?唯通过AI技术平台的支持才能完成。这正是公司作为“AI+医药”赛道的可选标的的重要依据。
我们知道,海外生物制药公司创新药研发动辄10年以上的周期,研发投入也在数亿美元之间。所以,生物医药创新类产品研发不易,其特点是投入大、期限长、短期效益相对不明显。成都先导也是如此。

成都先导自成立以来,公司总收入从来没有超越4亿元,净利润自2019年以来“稳步”下降(如上图),好在最近三年来,公司业绩有所回暖,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不断回升(见下表),感觉基本面正在慢慢变好。

从研发费用上看,公司自2021年以来研发投入在逐年减少,2021年最高曾经接近1亿元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1%),2023年缩减到近6000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为516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降至17%)。从占比来看,属于中规中矩;从总量来看,对于一个创新药研发公司来说,还远远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