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战死,娇妻为其守寡74年,逝后被安葬于张灵甫衣冠冢旁

边白说文史 2025-04-19 09:24:51

2021年10月9日,为张灵甫守寡74年的王玉玲在上海离世,享年94岁,逝后被安葬于上海玫瑰园张灵甫衣冠冢旁。王玉玲原籍安徽舒城,192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家族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号称“王百万”。她的母亲也不简单,是个官宦之家的千金,祖上在清朝的时候出任过兵部尚书。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王玉玲堪称是妥妥的豪门千金,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吃苦”是什么滋味,从早起到睡觉全程都有人侍候。但是,大家族的规矩很多、家教很严,尽管她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可也不能无所顾忌地任意妄为,从言行举止到吃饭睡觉都有一套规矩要遵守。正因如此,她除了上学很少出门,15岁之前几乎跟男孩子没什么接触。尤其是5岁那一年父亲病逝后,母亲就把家里的男佣全都辞退了,日常生活除了亲人很少能接触到男性。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玉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躲避日寇的战火跟着母亲辗转多地,最后逃到湘西的一个小县城落住了脚。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明白,自己虽然想报效祖国,但自己原来除了说大话什么都不会。由于她从小家境殷实,干什么身边都有人伺候,10岁之前连衣服都不会穿,每天早起晚睡跟个木偶一样由佣人摆布。这一年她都15岁了,连烧水都烧不明白,到了部队能干点什么?别说这些了,长这么大她连洗头都不会,没人帮忙就得跑到理发店让人家给自己洗。后来,王玉玲跟着母亲返回了湖南长沙,有次上街洗头的时候邂逅了张灵甫。说起这件事还颇有意思,1945年的一天,王玉玲去一家理发店洗头,刚坐下没多久张灵甫也来到了理发店。这样的桥段很熟悉,从邂逅、相识、恋爱到结婚,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固定程序。但王玉玲嫁给张灵甫之后才知道,所谓的“邂逅”不过是一场“预谋”。实际上,张灵甫在重庆陆大进修的时候,就已经看上了王玉玲。只不过那个时候,王玉玲包裹得很严实,没有给任何追求者留一线机会。后来,张灵甫率部驻守长沙,就通过同僚的关系四处搜集王玉玲的信息,结果同僚的夫人恰好撞见王玉玲要去理发店洗头,于是就有了两人的“邂逅”。虽然这个时候的张灵甫已经年过四旬,还有3次婚姻经历,王玉玲才是个17岁的姑娘,但这对老夫少妻喜结连理之后,生活过得那叫一个甜蜜。即便是张灵甫身陷险地之时,仍没有忘记给妻子写信倾诉思念之情。为了不让王玉玲担心,张灵甫在信中只论家常,从不提及与战事相关的事情。后来,张灵甫死时,王玉玲一度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至看到了张灵甫的诀别信,才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就这样,19岁的王玉玲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那个时候王玉玲已经怀有身孕,所以张道宇是张灵甫的遗腹子,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只是从照片中瞻仰过父亲的尊容。从古至今,孤儿寡母的日子都不好过,更别说王玉玲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了。再加上老蒋这个人颇为凉薄,说得比唱的都好听,口口声声说会照顾将领的遗孀,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当时老蒋败退孤岛的时候,三番五次派人登门劝说,最终把王玉玲忽悠得带着儿子和母亲去台湾。但是到了台湾之后,王玉玲一家的生活根本就没人管,垂涎美色之徒还经常上门骚扰。无奈之下,王玉玲在姨夫孙立人的帮助下到了美国,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财务学位,站稳脚跟之后又把儿子和母亲接到美国团聚。寄人篱下的感觉不好受,身在美国的王玉玲一直思念着故土,1973年收到了周总理的邀请才终于得偿所愿,悄悄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当时并没有在国内定居,直到1997年才带着母亲回到湖南老家,母亲病逝后又跟着儿子定居上海,直至94岁走完了人生的全程。

0 阅读:64
边白说文史

边白说文史

世间有情也有爱,说文化,看历史,观百态,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