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老桩培育指南,居家通风死角,五年造型经,越级碾压传统
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生活里,越来越多的人在寻觅一种能让心灵栖息、给家增添自然气息的绿植伙伴。多肉植物,这个萌趣可爱的“微景观”,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易于养护的特性,悄然走进了无数人的生活。但你知道吗?在多肉的大家族里,培育出多肉老桩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儿,特别是在居家环境中,通风差这样的“老大难”问题,更是成为不少人培育失败的“拦路虎”。而且,如何在短短几年内让它拥有迷人造型,更是让不少人绞尽脑汁。今天,咱们就一起深入探究下这份《多肉老桩培育指南》。
不少小伙伴在养多肉时,都面临过这样的困扰:花了不少心思,可多肉总是长不好。像我有一个朋友,住在深圳这种湿度大、通风又不太好的地方。她在自家阳台养了好几种多肉,像常见的景天科多肉,什么胧月、黑王子,刚开始养得倒是水灵灵的,可时间一长,植株就开始徒长,叶子发软,生长速度也变得特别缓慢。她试过很多方法,调整浇水频率、换土都试过,可就是不见好转。这场景,简直就是众多多肉爱好者的“噩梦”写照啊!你们想想,满心期待地把它们带回家,盼着它们茁壮成长,结果却这样,得多闹心啊。
那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在通风差的情况下,如何培育多肉老桩。先从选苗开始说,一般选择根系发达、叶片紧凑的多肉苗。就拿景天科多肉普罗旺斯和蓝石莲来对比,普罗旺斯肉质叶呈莲座状排列,颜色粉嫩,生长速度适中;蓝石莲叶片呈灰蓝色,在通风不太好的环境里,蓝石莲的耐受性相对更好。一般来说,选择苗后的前几天,要放在通风好、散射光充足的地方缓苗,大概3天左右,叶片基本就能恢复饱满状态。
在种植土壤这块儿,透气性是关键。通风差的环境里,土壤透气不好,多肉的根系就容易憋坏。常见的泥炭土比较保水,但在通风差时,水分散发不掉,多肉易积水烂根,像粗砂和珍珠岩,就可以按 3:2 的比例和泥炭土搭配,这样土壤的透气性就大大提升。比如说,在一些四川盆地等湿度大的地区,多肉就很容易因为透气性差而长不好。
浇水和施肥也是培育多肉老桩的重要环节。在通风差的情况下浇水得更讲究。很多人觉得多肉耐旱,就长时间不浇水,结果让多肉在缺水的状态下憋坏了。一般来说,用手指插进土壤里约 2 厘米,如果感觉到干燥,就需要浇水了。而且要用浸盆法,让水缓慢浸透土壤。在施肥上,不能乱施。以多肉法师为例,它和常见的胧月、姬胧月在施肥频率上就有区别。多肉法师生长较慢,在通风稍差的室内环境,大约一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就行;胧月生长相对快些,半个月施一次薄肥。比如在北方一些干燥寒冷地区,施肥频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光照方面,在通风差的居家环境下,要根据季节和温度合理调整。春秋冬季节,阳光相对温和,多肉可以多晒晒太阳。但夏天,光照强烈,一定要遮阴。像有些热带地区,夏天温度高,多肉即使通风差,只要水分充足、光照得当,也能长得不错。像观音莲这种多肉,在广东等热带省份,养护起来就和东北地区有所不同,它在东北可能光照强度大点,养护上就要注意遮荫。
多肉老桩的造型培养可是个长期工程。大概三五年的时间,就能培育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老桩。这期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如办公室、咖啡厅、阳台、卧室等,调整养护方法。在办公室这种光照相对少、通风一般的环境里,像玉露这种多肉,就要放在窗户附近,每隔一周转动一下花盆,让它均匀受光;在咖啡厅等通风不太好但光线好的地方,像黑腐病比较容易发生,就更要注重环境整洁和通风设备的改善。
多肉老桩的繁殖也有讲究,在通风差的环境中,叶插的成功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一般选成熟的叶片,放在阴凉处晾干伤口后,平放在疏松的基质上。以景天科姬胧月为例,和某些冷门品种比如黑牡丹、福娘等不同,它的叶插更容易生根。等生根后,就要控制好浇水和施肥。像黑牡丹,在东北这种寒冷地区,繁殖时间就要比南方推迟一些。
温度也是影响多肉老桩养护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比如生石花在 10 摄氏度到 30 摄 氏度 生长良好,在南方的广东 气温相对较高,在养护的时候就要多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不能过度追求冷凉环境。
在培育多肉老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病虫害。特别是在通风不好的地方,病虫害更容易滋生。常见的多肉介壳虫,就喜欢在通风差的环境里寄生在多肉上。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比如像十二卷属的多肉,一旦出现介壳虫,用小工具挑除或者用专门的多肉养护湿巾,擦拭叶片处理。
养护时间久了,那些多肉老桩就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叶片肥厚、枝干粗壮,有着岁月沉淀的美感,成为家中独特的景观。它们就像时间的朋友,在日复一日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多肉老桩也会因为地域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那问题来了,在你所在的地方,有没有独特的养护多肉小诀窍呀?或者你在养护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的趣事呢?快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