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揭开外卖算法黑幕:600万骑手精准控制,到底便宜了谁?

卸岭力史 2024-12-16 15:56:47

手机轻点,美食即达。

现如今,点外卖,已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美食生鲜,到医药水果,只需手机下单,就会有外卖小哥送到你的手上。

他们一身黄衣,骑着小电车风尘仆仆的穿梭在城市的每条街巷,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外卖行业看起来的繁荣,可是这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骑手群体却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算法的重重压力。

根据北大博士陈龙的田野调查显示,外卖骑手在算法控制下的劳动现状值得深思,最关键的问题,这种利用大数据压榨骑手的行为,合理么?利用大数据转移矛盾的做法,是否经得起推敲?

研究背景与方法

2018年的北京街头,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引起了准备读博的陈龙的注意,望着他们来去匆匆的身影,让他对隐藏在这看似井然有序的送餐体系背后的规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陈龙于是在北京的街头四处溜达着,专门留意那些外卖小哥的一举一动,他发现,骑手数量之多令人惊讶,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手机不离手,耳机不离耳,即使在行驶途中也紧盯着手机屏幕。

他加入了北京一家知名的送餐队,买了全套的送餐工具,熟悉了外卖的操作流程和规矩,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实地考察。

骑手工作的挑战与困境

初来乍到的陈龙,和其他新手骑手一样,正面临各种挑战,复杂的城市道路如同迷宫,需要时间去熟悉;拥挤的街道上穿梭,需要技巧和勇气;送餐流程的掌握,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一开始,陈龙总在找路时出错,不是送错了地方,就是操作不慎被扣了信用,他坦言,那段时间的挫败感让他深刻体会到骑手工作的不易,送错地址后顾客的怒气,差评带来的打击,都让他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压力。

他开始虚心向有经验的老骑手请教,慢慢学到了一些送餐的门道,,他开始研究怎么在生意最好的时候赶紧接订单,怎么设计最好的送餐路线,还有怎么跟顾客好好聊天。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的送单效率逐渐提高,从最初一天只能送九单,到一个月后可以轻松完成三四十单,甚至还有空余时间。

陈龙发现,随着他干外卖的时间越来越长,那些外卖平台的算法开始对送餐小哥进行所谓的“数字管理”了,他发现平台总是在升级算法,对骑手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

虽说个人能力在提升,操作、线路等情况都越来越熟悉,按理说送餐应该是越来越游刃有余的,可是陈龙发现,现实情况是送外卖时间反而越来越紧张了,这是为什么?

带着疑问,陈龙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他发现,平台的算法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送餐员们都紧紧地困在了里面,这个系统靠大数据技术,实时掌握每名外卖小哥的位置、速度和送餐效率,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不断优化配送任务。

配送时间会根据距离、交通情况和天气等情况,灵活变化,这种调整,说白了就是靠大数据算出来最短多快能送到,这样的话,就能让骑手送更多的餐,看起来是为了骑手好,多挣钱,实际上还是为了平台多抽成。

除了“卡点”骑手的送餐速度,还有设立奖惩制度,以此来“逼迫”骑手提高效率,也就是说骑手们想要获得高薪,就必须拼尽全力,突破极限,才能完成平台为他们设定好的任务。

因此,骑手们为了避免超时罚款和差评,也为了多送单,他们只能被迫加快速度,甚至不惜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逆行、超速等行为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在算法逼迫下,骑手与骑手之间也套上了无形的竞争枷锁。

陈龙发现,骑手事故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日常便饭”,骑手们并非有意违反交通规则,而是被平台的算法所驱使,在高压下不得不铤而走险。

因为如果不骑快点,那单子很能就被别人抢走了,就会挣不到钱,这种鲶鱼效应导致骑手与骑手之间形成了“内卷”现象,而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平台最终获利。

骑手的生存智慧与平台的博弈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平台的“数字控制”,骑手们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应对策略,陈龙在与骑手们的交流中,发现骑手们为生存而展现出的智慧——“挂单”。

一些经验丰富的骑手会在接单后,故意不点击“已取餐”按钮,而是等到距离送达时间很近时才确认取餐,这样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实际配送时间,减轻时间压力。

这位老骑手告诉陈龙:“这叫‘挂单’,虽然平台不太提倡,但很多人还是这样做。”

面对这样的情况,平台很快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引入了“智能提醒”系统,如果骑手长时间未确认取餐,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有的平台甚至直接限制了“挂单”时间,超过一定时限就会自动确认取餐,使这种策略失效。

除了“挂单”,骑手们还会利用自己对城市道路的熟悉程度,寻找各种“捷径”,例如抄小路、穿过居民区,甚至走一些非机动车道,以缩短配送时间。

这些“捷径”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效率,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了抄近路,一些骑手可能会闯入禁止通行的区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而更加令人无奈的是,平台的算法是根据骑手整体送达时间调整的,当系统发现大多数骑手都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配送时,就会相应缩短预设的配送时间。

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骑手们为了达标而不断加快速度,平台则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同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

算法控制下的劳动秩序

陈龙的研究逐渐深入,他发现,外卖骑手群体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劳工”,他们的工作现在主要靠算法来管,这打破了传统的劳资关系,骑手们失去了对自己劳动过程的控制权,平台算法决定了他们的工作节奏、路线选择甚至收入水平。

他们必须严格按照系统的指令行事,如同被操控的“机器人”,否则就可能面临惩罚,一位骑手向陈龙抱怨道:“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系统不断地往你手机上推送订单,你必须马不停蹄地工作,否则就会影响评分和收入。”

2020年,一篇名为《外卖小哥,被系统困住了》的文章在网上火了,大家开始热烈讨论外卖行业的情况,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疑问: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是否忽视了骑手的权益?算法难道没有“底线”?

面对舆论压力,美团优化了其调度系统,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设置,例如允许骑手在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下申请延长配送时间,饿了么也推出了“骑手关怀”功能,关注骑手的身心健康。

陈龙的研究成果与意义

历经近六个月的骑手工作,陈龙对骑手工作流程和平台系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他最终写完了篇博士论文,主题是“数字管理下的外卖小哥的劳动情况”。

这篇论文详细描述了外卖骑手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深入分析了劳动控制和数字控制的机制,揭示了平台对劳动者的压榨行为。

陈龙的研究并非为了指责平台,而是希望通过学术研究,引起更多人关注骑手群体,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改善骑手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

结论

外卖行业的兴起,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对于外卖行业发展,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都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群体关注骑手,让每一位骑手都能安全、体面地劳动,获得应有的尊严和回报,也希望消费者能够体谅骑手的不容易,不要轻易给差评,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信息来源:

北大博士陈龙——《“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发布于《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

虎嗅网:2020-09-10《“外卖骑手”一文阅读超300万,但系统的困局有答案吗?》

澎湃新闻:2020-09-10《央视热评:能帮外卖骑手“脱困”的关键不在系统而在人》

0 阅读:1

卸岭力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