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征战17年的将军回乡却不见妻儿,村民:你老婆孩子被卖了

一个用心的史迹 2024-03-26 08:13:20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47年秋,离家征战17年的鲍先志,带着两个警卫员,回到了家乡湖北麻城鲍家湾,看着这个曾经熟悉无比的小村庄,鲍先志升起一股近乡情怯的感觉。

为什么“怯”?一是他离家17年,不知妻儿是否还活着,他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二是……他再婚了,他不知见到发妻,该怎么跟她说这个事情。

令他意外的是,刚进村子,得知他回来的乡亲们,已经在村口迎接了,看着一个个熟悉的老少面孔,鲍先志是激动不已,边走边跟他们说闲话。

不知不觉,鲍先志便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可看到自己的家,他却傻眼了,这怎么房倒屋塌,成了一片废墟了?

“我老婆呢?孩子呢?”,鲍先志情绪变得激动,扭过头红着眼问乡亲们。

看到鲍先志这副样子,乡亲们羞愧的低下了头,可鲍先志一直追问,不回答也不行啊,终于,有人鼓起勇气,告诉了他实情:“你的老婆孩子,早被族长卖了!”。

“卖了?”,听到这话,鲍先志是目眦欲裂,自己为穷苦人翻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革命,他们竟然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卖了?

原来,自他跟着红军转战川陕后,白军和地主恶霸就卷土重来,他的那个族长是地主老财,为报复鲍先志,在鲍先志走后就作贱他的妻儿,以50块大洋的价格,把他们买到了200里外的郭家岗的一个驼背男人。

听到这些,鲍先志受不了了,他拔枪就往卖自己妻儿的族长家跑,可进了族长家,他没看到那个可恶的族长,只看到他的儿孙们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问过之后鲍先志才知,卖自己妻儿的族长已经死了!

冤有头,债有主,虽然愤怒,但鲍先志并没有把怒气撒在族长的儿孙身上,而是在问清楚把自己妻儿的具体地点后,快马加鞭出了村子,去寻找他们的下落。

一路之上,鲍先志是风驰电掣,他只想快一步赶到目的地,快一步把他们救出苦海,他永远无法忘记,自己参加红军时,已经怀孕的妻子那依依不舍的眼神。

鲍先志是个苦命人,从小泡在苦水里长大,1岁丧父,5岁丧母,是被叔爷爷抚养长大的。

他的叔爷爷是个裁缝,对他很好,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把他送进学堂,但可惜家里穷,没办法一直供他读书,仅仅上了一年私塾,他便辍学回家务农了。

一个9岁的小孩,无父无母,他也成了村里人欺负的对象,这让他对万恶的旧社会充满了愤恨。

1926年,北伐军攻克武汉,革命思想也传播到了麻城,在同志们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麻城掀起,15岁的鲍先志也积极参与其中。

读过几天私塾的他,比同龄孩子进步更快,没过多久,他就当上了村里儿童团团长,给大人们站岗放哨,传递信息。

1929年,18岁的鲍先志被提拔为村团支部书记,还加入了赤卫队补充队,这个时候的鲍先志,算是真正参加了革命,他带着村里的青年们跟地主恶霸展开斗争,跟赤卫队员一起,参加破寨岗、白界河战斗。

有志青年谁都喜欢,在革命的过程中,鲍先志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在叔爷爷的张罗下,他跟邻村一位姑娘喜结连理。

鲍先志的妻子虽是个普通农村姑娘,但却很明事理,很支持鲍先志闹革命,家里的事情,她几乎一力承担,不需要鲍先志操心。

因为头脑灵活、敢打敢拼,鲍先志渐渐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930年,鲍先志被送到麻城县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他顺利加入了工农红军,成了红1军第1师的一名粮秣员。

也是从这时候,他跟妻子分别了,分别时她已怀有身孕,但却告诉家里的事情不用他操心,一心革命就好

红1军和红5军合并后,鲍先志成了一名普通战士,在战火的洗礼下,鲍先志进步神速,不到1年的时间,他便崭露头角,从一名的普通战士,一跃成为副排长。

1932年1月,他被调到连队做文职和群众工作去了,因为当时的红军中,有文化的人太少了,鲍先志虽然只读过1年私塾,但自从参加革命后,他就下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组织认为,把这样一个人才放在前线拼杀太屈才了!

虽然转为文职,但在艰难的“创业阶段”,鲍先志参加战斗的次数,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1932年8月,鲍先志所在的师在七里坪与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展开血战,战斗异常激烈,鲍先志二话不说,把文件打包成包袱,就跑去跟敌人展开肉搏战。

战斗结束后,他才发现自己被刺了一刀,幸运的是这一刀,被背上背着的包袱挡了下来。

在战场上,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这么幸运,1932年10月,在黄安河西口的战斗中,鲍先志的左脚脚踝就被子弹击中,白骨都露了出来。

当时,红军很困难,卫生条件差,药材匮乏,他的伤口仅能用盐水清洗,用淀粉当止血药。

可即便受了如此重的伤,鲍先志都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在战友们的搀扶下,他历经种种艰辛,穿越崇山峻岭,渡过汉水,跟着战友们一起创建了川陕苏区,来到川陕苏区,鲍先志就跟家人断了联系。

1933年2月,伤愈后的鲍先志,被任命为28团政治处秘书,他带着同志们,向川陕苏区的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帮助他们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武装,号召当地百姓和红军一起,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1933年6月,在川陕苏区军民的齐心协力下,红军打退了国民党的“三路围攻”,消息在苏区传开,无数青年踊跃参军,28团也被扩编为新10师,鲍先志升任师政治部秘书。

在此后,他又担任新10师参谋处书记、政治部书记、红四军参谋处书记等职,通过在不同岗位的锻炼,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鲍先志又去了红军卫生部担任政治委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鲍先志跟随部队奔赴山西抗日战场,担任129师358旅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769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等职。

1937年10月19日,在鲍先志的建议下,769团干了一件震惊一时的大事,那就是夜袭阳明堡,歼灭日军100余人,毁坏日军飞机24架,紧接着,他跟着部队转战山西平定、昔阳一带,创建太行山区根据地。

1940年8月,769团参加百团大战,时任团政委的鲍先志率部日夜连续战斗,击溃板井大队,消灭了赤边大队,因为出色表现,他被授予二等奖章。

1942年6月,鲍先志升任太行军区第六分区政委,上任后,他开始对所属范围内的敌占区、边沿区、伪军和伪组织展开全面政治攻势,他们写标语、发传单,鲍先志甚至亲自上门,去做伪村长和伪军家属的思想工作。

在他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第六分区附近许多伪军、保长、村长,都弃暗投明,这为巩固根据地和后来军区的数次反扫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4年,在同志们的祝贺下,33岁的鲍先志和25岁的河北姑娘韩志新喜结连理,此时的鲍先志,已经离家12年!

之所以他会再婚,是听闻红军离开后,白军对麻城的红军家属,进行了残酷迫害,而离家多年,他始终未探听到家乡亲人的消息。

虽说再婚,但能单身12年,也足见他对家乡妻子的情深义重!

抗战胜利后,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的鲍先志,被任命为太行纵队第8旅政治委员,到任一个月,便参加了邯郸战役,1945年11月,他升任6纵队政治部主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跟王近山成了搭档。

对于鲍先志,王近山很是佩服,据说,王近山跟鲍先志、陈锡联三人,还是结拜兄弟,电视剧《亮剑》中,政委赵刚的原型之一,就是鲍先志。

解放战争打响后,摆在鲍先志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国民党起义军、俘虏的处置问题。

鲍先志认为,要想让他们真正接纳共产党的主张、服从共产党的纪律,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要想办法改造他们,团结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

救灾鲍先志思索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时,一位名叫王克勤的国民党俘虏进入了他的视线。

这个王克勤,被称作“机枪圣手”,他幼年丧父,跟着母亲乞讨为生,1939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是在邯郸战役中,被鲍先志所在的部队俘虏。

被俘之初,王克勤是很看不上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的,因为国民党当时装备的已是飞机大炮,而且他们还宣传,我方会让俘虏当炮灰。

然而,在经过诉苦运动后,王克勤的思想大为改观,再加上他亲眼看到解放军的军官,跟战士们同吃同睡,打战的时候,解放军军官们也是带头冲锋上前。

看清楚真正的解放军后,王克勤加入了解放军,他在徐庄战役中,跟着战士们,一天打退敌人40多次进攻,击毙了123名敌人,荣获一等功,还被提升为班长。

王克勤的事迹,让鲍先志大受震撼,他把他的事迹发表在了《战友报》,并根据他的事迹,总结出了“三大互助”,此事,引起了刘邓高度重视,当年12月,延安《解放报》也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三大互助”在解放军中迅速推广。

1947年6月,鲍先志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回大别山不就,王近山、鲍先志率领的6纵队,就接到一个任务,从新县进攻麻城。

作为把兄弟,王近山当然知道鲍先志是麻城人,也知道他多年来,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妻儿,于是让他路过家乡的时候,回去看看,这才有了文章开头,他带着2个警卫员,回家的事情。

在得知妻儿被卖后,他连夜赶路,跑去200里外的郭家岗,去解救自己的妻儿,经过一番找寻,他来到了这个驼背男人家。

可惜,家里没有人,这里的乡民告诉他,他的妻子早在多年前就因疾病离开了人世,而他的儿子,则被继父带着外出逃难去了。

在乡民们的引领下,他来到发妻的坟前,不禁失声痛哭,幼年痛失双亲的他,对于亲情看得极重,而他的这位原配妻子是个贤良淑德的人,不仅支持他干革命,还替他照顾叔爷爷,可谓情深义重。

唯一令他欣慰的是,他从乡民口中得知,这位继父对他的儿子视如己出,只是,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他的儿子也没少遭罪。

因为还在行军打仗,鲍先志不能耽搁太长时间,他只能先把对儿子的思念深埋心底,跟着部队继续出发。

转眼时间来到1949年3月,麻城解放,鲍先志再次来到郭家岗寻找儿子,这一次,他们父子终于相见了,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鲍声苏,鲍先志是喜极而泣。

对于孩子的这位养父,他也十分感激,毕竟,是他养大了自己的孩子,他给他100大洋作为谢礼,鲍先志就带着孩子离开了。

因为刘邓大军马上就要渡江作战,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委员的他,没有过多时间停留,渡过长江后,鲍先志随着刘邓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解放了浙南全境……

对于儿子鲍声苏,鲍先志是深感亏欠良多,但作为一名革命者的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权势,为儿子谋福利,而是把他送去学习文化知识,好提升他的能力。

1961年,鲍声苏进了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此时的他已经30来岁,算是大龄学员,这勾起了老师李心田的好奇心。

询问之下,他得知了鲍声苏幼年的经历,知道了他的家乡,有满山的映山红,知道了鲍声苏幼年曾参加儿童团,还曾跟恶霸地主和还乡团做过斗争。

后来,李心田以鲍声苏的经历为原型,创作了《战斗的童年》,这也是《闪闪的红星》的前身。

再后来,《闪闪的红星》被搬上荧幕,主题曲《映山红》更是被传至大江南北……

0 阅读:0
一个用心的史迹

一个用心的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