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眺古通济桥
江南地区水道纵横、桥梁密布,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以桥命名的行政区——如湖州市区的潮音社区,得名于著名的潮音桥;杭州市区的祥符街道,得名于明代梁桥祥符桥……
而在杭州城北,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社区、街道都以一座桥的别称来命名——石桥社区、石桥街道。“石桥”是别称,这座桥正式的名称叫古通济桥,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单孔石拱桥(下图)。

古通济桥,西向
古代修路造桥是大事,有时一座小桥的兴建,都需要集众人之力方能成事。桥建成后,人们都希望有个充满美好寓意的名称,来纪念造桥之举。广济、通济之类的名称,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寓意,颇受青睐,因此,今天的江南地区保留了不少同名的“通济桥”。
同为杭州地区现存的、明代建造的石拱桥,位于老余杭的通济桥(21世纪初曾扩孔)、位于石桥街道的通济桥,就是同名同姓的“古桥兄弟”;甚至大运河塘栖段著名的广济桥,也有“通济桥”的别称——可见,在江南古桥中,“通济桥”之名辨识度相当弱,一如这些年班上的“梓涵”、“子轩”……
(石桥)古通济桥,2000年就被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但25年过去,在杭州地区现存明代石拱桥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其仍停留在市保单位的级别上,难道真的和一个辨识度过低的名称有关系吗?

古通济桥,杭州市保碑
古通济桥为单孔拱桥,拱券下有浮雕(下图),浮雕上、下部为荷叶与莲花,中部刻字。《杭州古桥》等资料只提及莲花,但仔细观察浮雕整体,似乎由莲花、经幡两种元素组合而成,若果然如是,则此浮雕的制作蕴含丰富,在“通济”之外,还有借助佛经以祈求平安的寓意。
下图右侧浮雕的中部有题刻,记录了此桥建造的年代,其内容为:嘉靖二十三年岁在甲辰孟夏吉日重建。
由上述题刻可知,现存的古桥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则古通济桥始建年代必定更早——但可惜,目前没有资料记载这座古桥究竟始建于何时。

古通济桥,拱券下部浮雕
比较特别的是,古通济桥平面呈“八”字形,也就是说,桥面中间窄、两边宽,离岸越近越宽——

古通济桥桥面(西南向)
有人或许认为,这种“八”字形的平面设计,有某些工程、力学上的讲究,但据我所知,并没有。“八”字形的平面,可能只是当时通行的样式而已。
事实上,古通济桥在嘉靖年间重建时,似乎遇到了一点经费上的问题。且看其承重的拱券。

古通济桥,拱券下部,条石块数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蓝、红、黄三色框内为组成拱券的其中三层条石,红框内为横置的2块条石,暂且不论,但蓝、黄框内均为竖置条石,理应数量、规格统一才是,但蓝框内并联3块条石、黄框内并联5块条石,则蓝框内的材料与黄框内的材料规格并不统一。
再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拱券所用(黄框、红框内)条石,其厚度也略有不同——
由此可见,古通济桥在重建时,对于最重要的承重部件,没有严格使用统一规格的材料,而是灵活地使用了不同规格的条石,只是在建造过程中,保证其整体尺寸合格而已。而造成这种建筑材料规格不统一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当时建造经费、时间受限,被迫使用了不同规格的材料。

古通济桥桥面(西向),拱券厚度不同
当然,这座古桥的建成,对明清时期,乃至于对20世纪中期以前的当地居民来说,都是一件功德,毕竟,古代交通不便,江南水乡摇船摆渡是家常便饭,若出门有桥,那真是三生有幸。
今天,在古桥的明柱上,依稀能见到当初所刻的两副对联(下图)。其内容(据《杭州古桥》)分别是:
通畎浍以滋我稼,济往来而达行踪。一箭春水开明镜,两岸桃花夹彩虹。只可惜,时过境迁,当时那种人烟辐辏的景象已成往事。今天位于杭州电竞中心旁的古通济桥,作为公园里的一处人文景观,早已失去实用功能,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向游人讲述一段无声的历史……

古通济桥,明柱对联合集
文物信息【名称】古通济桥
【位置】杭州市拱墅区石桥街道石桥社区
【级别】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明代,单孔拱桥,杭州,半山
全文完
【参考资料】《杭州古桥》。
【说明】文中图片均由本文作者拍摄于2022年底、2025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