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说什么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低级无聊的段子,清朝没那么扯淡的制度。
在太子胤礽二次废后,康熙已经默定了储君人选,就是四阿哥胤禛。不论“八贤王”胤禩,还是会带兵的胤禵,都已出局。
不说老八,只说老十四。
康熙要把让清朝江山传下来,绝对不能选老十四。虽然老十四会带兵,但当时清朝的形势,重点是内治腐-败。军事上,西北的那点事只能说是癣芥之疾,不会影响到清朝的统治。所以,虽然胤禛不会带兵,但胤禛最擅长的就是整肃内治。老十四的短板,恰恰就是不擅长内治。康熙选老十四干什么?打一辈子仗?再说,胤禛还有会打仗的年羹尧,对付罗卜藏丹津绰绰有余。
老十四和老八一样,变着法儿收买官心(官心和民心是对立的)。老十四即位,不会像雍正那样针对官僚士绅,更不会用雍正去整肃内治,抑制兼并,清朝岂不是更加腐烂?胤禛敢于做孤臣,铁了心要挽救大清这条破船,不怕得罪官僚士绅,也不怕留下所谓的千古骂名。(都是会写史的读书人在骂)老十四不想、不敢得罪人,一味圆融和济,康熙对他此点非常失望。
胤禛性格急躁,但胸怀大度,能容人。老十四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这也是康熙不取他的这一点。
还有,康熙特别讨厌老八,把老八骂得一文不值。而老十四又是老八一派,老十四继位,老八会取得更大的影响力,甚至有可能架空老十四,做他的“周公”。这是康熙最不能接受的。如果这样,那与选老八有什么区别?老十四跟老八走的近,康熙恨乌及屋,老十四更不能战胜四哥当储君了。
有一说,康熙选雍正,是因为看上乾隆,完全是乾隆自抬身价,不可信。乾隆得到康熙的赏识后几个月,康熙就死了,哪有时间来考察乾隆?在乾隆见到康熙的前一年,康熙就命雍正去奉天祭祀清朝的祖陵了,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正治正治信号,一般人都能看出来。
康熙传位给老十四的传说铺天盖地,不过是被雍正损害私利的官僚士大夫编造出来的故事。雍正的新正让大多数百姓受益,官僚士大夫最恨的就是朝廷让底层百姓让利,谁敢给百姓做实事,他们就骂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无责,管不着,换块牌子就是了。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无所谓,但是,他们的利益必须永远凌驾于多数百姓之上。不然,对百姓再好,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暴君,甚至是挖坟掘墓都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