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被鱼雷击中,鱼雷进入潜艇的外壳但没有爆炸。请教队长心理阴影面积。潜艇在水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杀手海军的最高机密。但实际上潜艇在水下是“又聋又瞎”的。潜艇的探测手段并不多。他们只能依靠地图和声纳来寻找道路,感知和评估周围环境的能力很差。因此,自从潜艇问世以来,各种事故就接连发生。最让奇葩尴尬的事故是,被鱼雷击中后,他竟然没有察觉,直接带着鱼雷返回了港口。
1968年10月2日,苏联海军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5300吨级K-54级658“酒店”级战略核潜艇和4870吨级V型671“维克托”级下水。级)战略核潜艇 K-178攻击核潜艇进行反潜战术联合训练。此次演习中,由于测距制导装置突然失效,K-178号潜艇发射的一枚重型反潜鱼雷插进了B-454号核潜艇的尾部。这枚过去的重型鱼雷直接瞄准了附近的K-178号潜艇,准确命中了K-178号潜艇指挥塔后方约5米处,并击穿了潜艇的船体。在K-178潜艇的船体上。幸好这只是一个练习水雷,没有炸药,不然核潜艇就死了。
658型是由苏联627型核攻击潜艇和629型常规导弹潜艇混合研制而成,由于当时苏联工业的限制,无法生产大直径潜艇的耐压壳体。苏联潜射导弹一般都非常大。苏联因此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将战略核导弹发射装置与潜艇指挥塔一体化的方法来研制658型核潜艇,指挥塔非常大,配备了3枚R-13潜射弹道导弹(后来升级为R-29型)。
涉事的658型“酒店”级战略核潜艇与电影《k-19》中遭受核动力泄漏的K-19核潜艇同型。 K-19是658型战略核潜艇中的第一艘,这艘船似乎被诅咒了。她的一生坎坷,发生过多次事故,包括反应堆爆炸和核武器泄漏,以及与美国核潜艇相撞和两次严重火灾。在美国,他在片中被戏称为“寡妇制造者”。
美国在潜艇击中鱼雷时也犯过错误。 1960年8月5日,美国海军SS-490“飞鱼”级“鲤鱼”号常规潜艇下水。在一次反潜演习中,她被“国王”号驱逐舰意外发射的 Mk44 鱼雷击中。鱼雷被插入飞鱼号指挥塔的外壳中。这枚鱼雷是真正的水雷,安装了弹头,幸好是鱼雷没有释放的安全才避免了灾难,全艇毫发无伤。这次鱼雷击中了自己的潜艇。队长吓得满头大汗。他急忙从150米深海中浮出水面,咒骂“国王”号驱逐舰的船长。 “飞鱼”号被Mk44击中的地方是指挥塔外壳内,也就是舱室的耐压部分。因此,即使被击中,只要不爆炸,也不会影响潜艇的水密性。
1965年5月,美国海军“猫鲨”级常规潜艇SS-365“石首鱼”号在实战训练中被一枚主/被动Mk-37自行发射导弹“兵变”。鱼雷击中。释放鱼雷后,他转身锁定了自己的潜艇。鱼雷击穿了潜艇的船体,所幸没有爆炸。
Mk-37是一种533毫米重型鱼雷,射程45公里。弹头装有150公斤黑色铝质混合炸药。如果它爆炸了,就把潜艇炸成两半。
在混乱的海战中,潜艇很容易被她或友军发射的“叛徒”鱼雷击中。因此,在本舰或友舰发射鱼雷后,声纳兵的职责之一就是利用声纳预警来判断鱼雷是否正在靠近。
即使是二战期间的非制导直导鱼雷也有击中船只的危险。 1944年10月下旬,即将完成航行的“外科医生”号航空母舰只剩下一枚鱼雷,于是她向琉球附近海域一艘受伤的日本商船发射了鱼雷。不过,鱼雷发射时并没有直接瞄准受伤的日本商船,而是开始呈弧线偏转,最终直奔“刺尾鱼”号而去。
“刺猬鱼”号船长大惊,命令潜艇紧急躲避。此时潜艇的航速只有6节,而鱼雷的航速却高达26节。仅仅几秒钟后,水面上就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她正好击中了“刺尾鱼”号的船尾。巨大的爆炸当场杀死了一半以上的船员。大量海水涌入舱内,潜艇最终沉入海中。后来确定事故原因是鱼雷舵卡住,导致鱼雷沿固定角度转向整整 180°,随后发生撞击。这确实是我留下的最后一枚鱼雷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出现“叛变”鱼雷击中己方潜艇的情况。 1944年3月26日,美国海军潜艇白鱼号在帕劳群岛附近海域攻击一艘日本运输船时被自身鱼雷击沉。只有一名船员幸存。 1942年10月18日,“六线鱼”号潜艇向一艘日本货船发射了两枚鱼雷。第二枚鱼雷在水中盘旋,然后径直冲向自己,但幸运的是没有击中。 1944年7月,鄂霍次克海海战中,“波蒙鱼”号潜艇险些被自射鱼雷击中。
为了提高命中率,一些德国潜艇鱼雷将与返回信号相关联。当鱼雷未击中目标时,它可以自动折返数次,并在预定目标航迹上来回劈砍,直至击中。不过,这种战术在近身肉搏战中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不小心,鱼雷可能会击中你自己的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