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树冠整形修剪,保花保果营养调控,采后树势恢复措施**
一、提出问题
在柑橘种植的漫长历程中,果农们常常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柑橘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水果,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果农的收益。许多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柑橘树的树冠生长杂乱无章,果实保花保果困难,采摘后又难以快速恢复树势。这些问题就像一道道关卡,阻碍着柑橘产业的高效发展。
就拿树冠来说,不合理的树冠结构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我曾到过一个老果农的柑橘园,那片果园里的柑橘树,由于多年未进行科学的整形修剪,树冠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生长状态。枝条相互交错、重叠,就像一团乱麻。在内膛的枝叶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光合作用受到极大限制。据研究,正常接受光照的柑橘叶片,其光合效率能达到每平方米每小时10 - 15微摩尔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而那些处于树冠内部荫蔽处的叶片,光合效率可能只有正常叶片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这就意味着,果树制造养分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
保花保果也是让果农头疼的大问题。柑橘花期和幼果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气候异常,像倒春寒或者连续的阴雨天气,都会对花粉的传播和受精产生不利影响。有一年,一个柑橘产区的春季遭遇了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很多果农的柑橘树开花虽多,但坐果率却极低。正常年份,柑橘的坐果率能达到1% - 3%,但在那一年,这个产区部分果园的坐果率甚至不足0.5%。而且,柑橘树自身的营养状况也对保花保果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树体营养储备不足,就难以提供足够的养分来支持花朵的发育和幼果的生长。
采摘后的树势恢复同样不容忽视。柑橘采摘后,树体就像经历了一场大战的士兵,急需休养生息。但是,很多果农在采摘后就疏忽了对树势的恢复管理。我认识的一位果农,他在采摘完柑橘后,没有及时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第二年柑橘树的产量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采摘后果树失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果不及时补充和调整,树体的各项机能就会衰退,影响下一年的生长和结果。
二、分析问题
1. 树冠整形修剪方面
- 缺乏科学规划是导致树冠问题的重要原因。很多果农在种植柑橘树时,没有考虑到柑橘树的生长习性和果园的整体布局。柑橘树是一种喜光植物,需要合理的枝干分布来保证充足的光照。柑橘树的骨干枝应该按照一定的角度和方位进行培养,一般来说,主枝与主干的夹角在45 - 50度为宜。如果角度过小,枝条就会直立生长,相互竞争空间和养分,导致树冠郁闭。
- 修剪不及时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柑橘树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修剪。幼树期主要是定干和培养骨干枝,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及时修剪掉多余的枝条,就会影响骨干枝的生长。成年结果树则需要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修剪,冬季修剪主要是疏除枯枝、病枝和过密枝等,夏季修剪则侧重于调整树冠的通风透光性。很多果农往往忽视了这些修剪时机,任由果树自由生长。
2. 保花保果方面
- 气候因素对保花保果的影响不可小觑。除了前面提到的倒春寒和连续阴雨天气,高温干旱也会对柑橘的保花保果造成危害。在花期,如果遇到高温天气,花朵的花粉活力会迅速下降,柱头的黏附能力也会减弱,从而影响受精过程。据气象数据显示,当气温超过30℃时,柑橘花粉的萌发率就会显著降低。而且,病虫害也是保花保果的大敌。红蜘蛛会吸食柑橘叶片和花朵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花朵凋落。如果果园内红蜘蛛的虫口密度达到每叶10头以上,就会对柑橘的开花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 树体营养管理不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柑橘树在花期和幼果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以及硼、锌等微量元素。如果土壤中这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者比例失调,就会影响果实的发育。硼元素对花粉管的伸长和受精有着重要作用,土壤中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时,就可能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3. 采后树势恢复方面
- 果农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果农认为采摘完柑橘就大功告成了,没有意识到采后管理的重要性。采后树势恢复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产量和品质。从生理角度来看,柑橘采摘后,树体的光合作用产物大量减少,而呼吸作用仍在继续消耗树体的储备营养。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树体的营养储备就会迅速耗尽。
- 施肥不合理也是一个问题。有些果农在采后施肥量不足,或者施肥的种类不对。只注重施用氮肥,而忽视了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这样会导致树体营养不均衡,无法满足树势恢复的需求。研究表明,采后柑橘树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钾元素能够促进树体的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和储存,提高树体的抗逆性。
三、解决问题
1. 树冠整形修剪措施
- 科学规划树形。对于新种植的柑橘树,要根据品种特性和果园的立地条件确定合适的树形。一般来说,柑橘常见的树形有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等。以自然开心形为例,这种树形一般留3 - 4个主枝,主枝分布在主干上呈开心状,每个主枝上再配置2 - 3个侧枝。在幼树期,要及时剪掉主干上的萌蘖枝,保留3 - 4个生长健壮、方向合理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这就如同为柑橘树搭建了一个合理的骨架,为以后的生长奠定基础。
- 把握修剪时机。冬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后到春季萌芽前进行。这个时候,果树处于休眠期,修剪对树体的伤害较小。在冬季修剪时,要重点疏除枯枝、病枝、弱枝和过密枝。对于直径小于0.5厘米的细弱枝,可以直接剪掉。夏季修剪则要在5 - 7月进行,主要采用抹芽、摘心和短截等方法。抹芽可以控制新梢的数量,集中养分供应果实生长。摘心是在新梢长到一定长度(一般为20 - 30厘米)时,摘除顶端部分,促进侧枝的萌发和树冠的扩展。短截则是将过长的枝条剪去一部分,刺激剪口下的芽萌发,调整树冠的结构。
2. 保花保果措施
- 应对气候因素。针对不同的恶劣气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花期遇到低温天气时,可以采用果园熏烟的方法来提高温度。一般来说,每亩果园堆放3 - 5堆柴草,在低温来临前点燃,让烟雾弥漫在果园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温对花粉和花朵的伤害。对于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可以进行叶面喷水,降低叶片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在花期和幼果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对于红蜘蛛的防治,可以选用阿维菌素等生物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当发现果园内有少量红蜘蛛时,就要及时用药,将虫口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 加强树体营养管理。在花期和幼果期,要合理施肥。可以通过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式补充营养。土壤施肥方面,可以在花期前施入适量的复合肥,每株柑橘树施用量为0.5 - 1千克。要注重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如硼砂,可以在初花期叶面喷施0.2% - 0.3%的硼砂溶液。叶面施肥具有吸收快、效果好的特点,在幼果期可以每隔7 - 10天喷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喷施2 - 3次,能够有效提高果实的坐果率。
3. 采后树势恢复措施
- 提高果农意识。要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方式,让果农充分认识到采后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组织果农参加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采后树势恢复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在果园里张贴宣传标语,提醒果农及时进行采后管理。
- 合理施肥。采后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有机肥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或者商品有机肥,每株柑橘树施用量为20 - 30千克。化肥方面,要注重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配合。一般来说,可以施用尿素0.5 - 1千克、过磷酸钙1 - 2千克、氯化钾0.5 - 1千克,再加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肥。施肥方法可以采用环状施肥或者条状施肥,将肥料均匀地施在树冠滴水线下。还可以结合叶面施肥,在采果后及时喷施0.5%的尿素溶液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树势恢复。
柑橘树冠整形修剪、保花保果营养调控和采后树势恢复是柑橘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柑橘的产量和品质,让果农在柑橘种植中获得更好的收益。每一位果农都像是一位柑橘树的守护者,需要用心去呵护这些果树,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果园,才能让柑橘树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秋意渐凉
柑桔树可以用氯化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