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体育馆坍塌,导致3人遇难的消息已经被热议一天了,看到最多的评论是默哀。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最好还是吃一堑长一智,发现问题,才能避免下一次继续“默哀”,是这个道理吧?
现在这场事故的始作俑者,基本归咎于大雪,是大雪压塌了体育馆,导致1人受伤,3人遇难的悲剧。
我看了一下,新闻媒体里发布的佳木斯体育馆坍塌发生在昨天晚上。同样,昨天晚上当地气象局发布了“暴雪红色预警:6小时累计降雪量已达15毫米。”
那肯定不能是刚发布预警,就发生了坍塌,还得往后拖一拖。但终究是那天晚上发生的坍塌事故,凌晨12点35分现场救援都完成了。所以,降雪量最多,不超过翻倍,算他30毫米(整24小时为44毫米)。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北方的雪和南方还有点不太一样,不过30毫米一平米的重量大概在3kg左右,体育馆被压垮的总面积500平米,3✖️500,全部荷载1.5吨。一个成年人假若重70公斤左右,也就是20个成年人的重量。
“20个成年人,在一个空间达500平米的钢筋混凝土的楼顶上活动,把楼踩塌了。”
160年前英国伦敦造的第一条地铁还在用呢,你4年前刚建的体育馆被20个成年人踩踏了,这话说出来不觉得过分吗?
网上有懂行的人,查了各城市的荷载规范,认为按道理除非这次佳木斯的积雪量达到100年难遇一次的标准,否则都不应该出现“积雪压塌”的情况。该网友判断,可能该体育馆过于老旧,缺乏维护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也认为,若确实是老旧体育馆,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过于苛刻,毕竟时间、年限摆在那里,产品都有保质期,何况建筑。但是,事发体育馆叫“悦城广场全民健身体育馆”,网上能查到相关信息,2016年5月开始建设,2019年10月完工。整体投资3.8亿元,建完正好4年左右。
这可不叫“老旧体育馆”,这把责任全都推到一场“并不算极端”的大雪上,恐怕并不能说通。
人们应该计较这些事儿,主要为了避免下一次的悲剧。我们无法控制降雪,但我们能控制工程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人。
我前面说了,此次并不是什么百年难遇的极端大雪,如果这便轻而易举的压塌了一座体育馆,那是不是代表所有黑龙江那边的体育馆危险指数都不低?那还建什么体育馆,万一明年还正常下雪,岂不是白白把3.8亿砸河里了?
事实恰恰相反,昨天牡丹江穆棱24小时降雪量为66毫米,。鸡西市的鸡东县为52毫米,都比事发地桦南县24小时的44毫米要多得多。若责任都在大雪,怎么没听说那些地方体育馆坍塌的消息?
首先,你那里总下大雪,那么在建造体育馆的时候就会提前考虑到提升屋顶承重。
其次,这次的雪没到太离谱的程度,几个月前齐齐哈尔被珍珠岩压塌的那个体育馆,在2020年的时候经历过一场大雪,是下面这样的,车都要靠“挖”出来。但它毫无意外的撑住了。要不是因为施工时的人为失误,恐怕也不会出现几个月前的悲剧事件。
所以被雪压塌这个逻辑本身便说不通,否则的话以后北方地区干脆不要建体育馆了,大家又不是第一天知道那地方会下大雪。下场雪,稍微大一点就能压塌。这可能吗?人类建筑都脆弱到如此地步了?
还是那句老话,先面对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倘若把责任全推给下雪,那么下一次呢?这和在屋顶堆上一堆珍珠岩不一样,那是傻逼行为,可以预防,下雪你要怎么预防?质量若不达标你要怎么预防?
当然,有些地方有钱,塌了就塌了,重新造吧。可这次里面只有7个人,万一下次里面有70个人呢?
毕竟是一个刚建完不到4年的房子,标准的现代建筑。是天灾,还是豆腐渣工程的人祸,得搞搞清楚,引以为戒,才能避免下一次不需要继续“默哀”。
本文来自公众号“竹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