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越光荣,外国人实拍1966年上海市区,穿布丁衣服,但精神饱满

可儿趣事 2024-11-06 19:01:42

1966年上海街头珍贵视频。

1966年一位外国摄影师,跟随海外货船到达上海,用彩色摄影机记录了当时上海街头的景象。

因为是60年代,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街上很少有外国人。从摄影师拍摄镜头看,所拍到的人,都向他投来惊奇的眼神。

感觉眼神除了惊奇,还有惊喜和羡慕,毕竟老外拿着摄像机,彰显出他的强大实力。

上海老字号永安百货大楼前,聚集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是要去参加什么活动,还是在等公交车。

永安百货始建于1918年,在解放前是上海负有盛名的高档百货商店。

历经100年,永安大楼和现在的高楼大厦相比,愈发显示出别样浓厚建筑风格。

现在这所大楼,已被选为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商场内人山人海,柜台上大批的毛线在卖,那时候毛衣几乎都不买自己织。

每个家庭主妇都会为家人织毛衣,所以毛线卖的很好,织毛衣一直持续到90年代才结束。

柜台服务员算账的方式是拨动算盘,买几件物品结账时,啪啪拨几下算盘珠,就算好总额了。

大街上车辆很少,很少有私家车,大部分车辆来自政府部门和公交车,人们出行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有些人会横穿马路,街头的红绿灯很少,交警不得不人力指挥,但看有些十字路口也没有多少人。

上海是中国最主要的城市,市中心的街道还是人流攒动,全国各地人来到上海,一般都会穿上自己最好的服装。

一眼望去,人们的服装多是蓝色和绿色,那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件藏蓝色的中山装,要好的里面会穿上一个白衬衣。

绿色是代表解放军的服装颜色,解放后也一直受追捧了二三十年。

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有爱美的女性还烫着卷发。

衣服颜色虽然单调,每到过年也只能添一件新衣服穿。

但这件衣服,春秋冬都能穿,因为是单外套,冬天的时候,里面穿上棉衣。

街头还会看到裹小脚的老太太,那是清朝最后一代裹小脚的人,在六七十年代还能看到年龄稍长的人裹着小脚。

那时没有电视娱,人们闲暇时会去公园里滑旱冰。

成群的人在公园里欢快的玩耍,这样的景象现在看不到了,现在的人们只要有空,就是低头玩手机。

如果有什么演出,也都会兴致高昂的去围观,不像现在人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只有明星出现才会围观一下。

街上最扎眼的是红底白字横标,援助越南对抗美国的宣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标语?

是因为1961年,美国以扩张资本主义为由,扶持越南南方的傀儡政策发动了美越战争。

我国为保证边境安全,对越南进行支持。当时我国自身经济也比较困难,但还是勒紧裤腰带,把200万支枪械,3万门火炮,11亿计的子弹,近500万吨的粮食运向越南。

这些物资高达93.3%都是无偿捐赠。

除了物质捐助外,我国还派出32万人赴越南战场,为越南提供了包括训练防空、扫雷、后勤、构筑国防工程全方位保障,有1146名解放军为此献出生命。

可以说,没有我国的支援,越南会输掉这场战争。

然而几年后,越南反咬中国一口,因此用后来用“白眼狼”形容越南。

摄影师为了更全面的记录,还来到了上海市区附近的人民公社。

这个人民公社是有着500户的大公社,当时一大二公是公社的特点。

公社里,每队的队长每天都会分配队员工作,每个人各司其职。

那时候我国民兵占人总数的35%,可谓全民皆兵,民兵们还会练习打枪。

民兵们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但他们的精神特别饱满。

那时候人们没有攀比风,越穷越光荣。

当时提倡艰苦朴素,人心干净,穿旧衣、补丁衣没有人瞧不起,人与人之间重情重义,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充实,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

那时干部公职人员和广大公民百姓劳动者都差不多,差别只是家庭人口数量。

那时虽然按劳分配,但都是多做贡献,少记报酬,全民都是一种忘我精神。

0 阅读:4
可儿趣事

可儿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