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消费低迷只是表象,即将打开专项方案惊喜!

桐桐看趣事 2025-03-25 18:14:41

数据呈现与解读

上过中学的朋友都清楚,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消费。如今出口形势大家有目共睹,投资方面,也处在一个没有明显提升的状态。那么消费情况如何呢?先给大家说结论,消费也一直呈下滑态势,但这只是表象,中国城市消费潜藏巨大能量,即将爆发。

接下来,咱们先来聊聊哪些城市居民的消费下降较为严重。在此,特别感谢林采宜女士及其团队,他们在今年2月开展了一项研究,我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分析,数据非常详实,这都得益于他们的出色工作,在此向林采宜女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从数据来看,自2015年以来,主要城市的消费水平显著下降。那衡量消费水平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可以看到,一线城市的消费意愿下降更为明显。

2015年成为此轮房价上涨的起点,此后一路攀升延续至今。以一线城市为例,消费倾向数据清晰反映出消费变化。

2015 - 2023年间,广州平均消费倾向从76.5%降至61.47%,北京由60.32%降至57.55%,上海从60.76%降至50.06%,深圳从72.5%降至65.55% 。

其中图表里疫情期间呈现出明显低谷,当时大家居家隔离,消费活动受限,上海民众对此体验尤为深刻。疫情过后,一线城市居民消费意愿大幅下降,徘徊在55% - 65%之间。

支出与消费比例的变动,原因复杂。可能因收入低,必要消费占比高,类似恩格尔系数原理;也可能因收入高,边际效应递减。但现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降低主要源于民众花钱减少,而非收入增长过快,反映出消费端面临的实际困境 。

新一线城市的消费走向

接下来谈谈新一线城市。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般不用“新一线”这种说法,通常称其为二线或强二线。毕竟,所谓的“准一线、超一线、新一线、未来一线、潜在一线”,本质上就是二线,只是发展较强罢了。

这些新一线城市的消费倾向变化与一线城市相似。以15个二线城市为例,从2015年到2024年,平均消费倾向从68.08%微降至67.84%。

其中天津降幅最大,从2015年的76.92%降至2024年的66.39%;沈阳在2016年平均消费倾向为83.47%,到2024年降至70.32%。

就拿沈阳来说,从数据和区域综合实力来看,它的GDP尚未突破万亿,在省内也仅排第二,将其归为新一线稍显勉强。如果不看沈阳,其他几个城市的GDP均已破万亿,可归为强二线城市,且它们的消费倾向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2020年疫情期间出现明显下滑。

总体而言,这些强二线城市的平均消费倾向高于一线城市。这是因为二线城市居民更能消费吗?部分城市确实如此,比如成都居民消费意愿较高,但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二线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也就是分母较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看起来会高一些。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得不思考,消费意愿和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物价上涨吗?并非如此,而是收入增速下降,说白了,就是大家没钱了。

收入与信心:消费低迷的根源

房价的基本面主要取决于收入和就业。没有稳定的就业及收入增长预期,消费便难以提振。2015 - 2019年,一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呈缓慢下降趋势,2019年后更是显著降低。

如北京,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62%,到2024年降至4.6%,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也从8%降至4.3%。收入下降,消费自然受限,像个人收入从2021年的200万降至今年的60万,消费观念便从考虑109万的仰望汽车转为27万的小米SU7。同时对未来收入预期的悲观,裁员风险高悬,更让大家不敢消费。

上海人消费意愿原本较高,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行趋势与北京类似。2019 - 2024年,增速从8.2%降至4.0%,近乎腰斩,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从4.9%降至0.1%,2024年仅0.11%,使得上海人消费愈发谨慎。

深圳因年轻人多,对未来预期相对较好,收入增速下行平缓。2015 - 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维持在8.5%左右,2024年为4.48%,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在2024年仍有8.5%,消费更为大胆。广州发展较为均衡但缺乏突出优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压力较大。

从强二线城市数据看,2019 - 2024年,平均同比增速从8.74%降至4.32%,远低于2015年的6.89%,消费增速从8.82%降至4.12%,近乎腰斩。

消费低迷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收入降低,二是对未来缺乏信心,即便当下有一定消费能力,考虑到未来疾病、彩礼等支出,也不敢消费,消费者信心指数自2022年至今一路走低。

此外房地产对中国消费影响特殊。美国研究显示房价过高、房贷占比大抑制消费,但在中国,房价与消费信心呈正相关。如房子价值从1700万降至1300万,资产缩水,消费信心也随之下降,这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情况截然不同,分析时需格外留意 。

机遇与新契机

尽管当前中国城市消费面临诸多挑战,但危机之中亦蕴藏着无限机遇。从一线城市到强二线城市,消费结构正悄然优化升级。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与政策的精准扶持,就业机会将持续增多,居民收入有望稳步提升,为消费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且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方案旨在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现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本方案。

说白了就是中央发力,从赚钱、育儿、养老、购车、休假、消费环境等等方面做出优化动作,力争老百姓先鼓钱包再有底气消费!

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为市场带来新契机。如今消费者愈发注重品质、健康与个性化,这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出更贴合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进而激发消费热情。与此同时,线上消费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也为消费市场打开全新空间。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消费这驾“马车”必将重新焕发生机,加速奔跑。居民消费信心将稳步回升,消费潜力得以充分释放,不仅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更能为人们带来更优质、多元的生活体验,助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

文本来源@金融民工吉胖子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