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我这样的,千年一出”。
文渊此自评,有嫌夸张,不过说他是棋界史上第一鬼才,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他在棋上的水平,属实是高超无比。
1919年,董文渊出生在一户普通的铜匠店人家,十岁时,文渊就在铜匠店既学手艺,又钻研棋艺。
董文渊从小痴迷棋道,14岁时当地已无敌手,覆盖周边各处,都鲜有能与之对战者。
十六岁,文渊振臂一呼,登台表演,他的水平之高,天赋之强,让人惊叹。
18岁,董与四省名将争霸,竟勇夺桂冠,棋坛总司令谢侠逊亲自主持,敕封为四省棋王。
后文渊赶往香港、澳门、上海等地,与各路名手擂台对决,番棋PK,连创佳绩,尤其闪耀于香港。
其中20岁与七省王冠周德裕之争,董文渊十番棋前六局五胜一平,提前四局结束战斗,旁观者无不叹服,董遂为新七省棋王。
与棋仙钟珍的厮杀,董亦在番棋中强夺胜利,这是前者少有的失利,文渊之功,何其劲哉。
魔叔杨官璘巅峰时期与董文渊决斗,先期连续落败,后精心准备和研制董的棋路后,方得以相持不下,伯仲之间。
而文渊不止象棋厉害,顶级大国手功夫,他的围棋水平,同样不逊色于象棋,进入了全国围棋赛的前四名。
要知道,双枪将,多是指象棋和国象的,因为相通,象棋与围棋都是全国顶尖的,千年以来,只董一人也。
《超越自我》中描述董,实乃棋界奇才,感觉迅猛,着法犀利,象棋罕有敌手,挂大棋盘表演名动天下,围棋可与国手顾水如、刘棣怀、王幼宸等分庭抗礼。
文渊是以豪言,“象我这样的,千年一出”,流传至今,成为弈林神论。
平心而论,此言有董自夸的成分,千年间,古今弈坛多少风流人物,各有各的英姿。
不过要说象棋+围棋两项联战,双龙出海,纵使三棋常获总冠军的象棋司令、十连霸胡荣华,以及三棋也出色的外星人、十年象棋第一人王天一,都难敌董文渊,其他英雄亦难。
因为时代的缘由,董长期以下彩为生,为了生活,养成了一些小毛病,出现了一些小争议,晚年较为凄苦。
1982年,第二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在杭举行,香港名士曾益谦到杭,与董文渊相见。
“文渊兄,是你啊”。
“是啊,岁月无情,这一生恍然如梦,想当年咱们在香港酣战,斗周德裕,战钟珍,决杨官璘,多么快意”。

“文渊兄,那都是几十年前了,那时你何等厉害,何其潇洒,如今,怎成了这般模样”。
曾益谦不忍转身,感怀落泪,临走赠了一些钱给董,以表旧日之情。
1996年,董文渊去世,一代象棋与围棋双高手在孤独和寂寞中,渡过了一生,无人送别。
14岁地方称霸,16岁登台表演,十八岁四省称王,二十岁完胜七省棋王,辗转各地,全无敌手,连魔叔都敬畏三分,一时间平起平坐。
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围棋水平,竟毫不逊色于象棋,如果不是因为一些原因,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又是一个午后,衣衫褴褛的董文渊跟茶馆棋友讲起他的丰功伟绩,偶尔也有人请他吃酒喝茶。
看,这就是董文渊,一代弈林鬼才,他开怀大笑,快乐的像个孩子。
那一天的夜里,雨下的淅沥沥,董文渊想起了周德裕,写下《对局书怀》,想到钟珍,他的诈术可真高,想到杨官璘,忽然痴笑。
哈,这小老弟,颇具感怀。
文渊是否在想,若不是因为,那第一届冠军可能是我啊。
夜里几稍孤寂,风带走了他的思绪,看到自己苍老的身躯,他竟偷偷的眼角带泪,滴湿了睡枕。
醒来,看着枕迹,没有的事,那就不是我。
文渊啊,天造之才!
(象棋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