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今天咱们聊的这事,比电视剧还狗血。广东汕尾的李素芬女士,一不留神,征信记录上多了3.96亿的贷款担保,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得吓出一身冷汗?
话说,李素芬女士今年3月去银行查征信,结果发现自己名下竟然有3.96亿的贷款担保。
根据征信报告显示,这笔钱,是上海华瑞银行贷给上海理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
李素芬女士当场就懵了,自己一直在广东,啥时候成了上海公司的担保人了?
这笔“天降巨贷”可以说是把李小姐吓得够呛,李小姐怀疑是自己是身份信息遭到了盗用,不法分子利用他的信息,虚假骗贷,于是连忙向警方报了警。
本以为,这种假冒信息的贷款的行为,将很快真相大白,但不知道为何事件就一直拖了半年多,没有进展。
直到前几日,李女士的贷款信息才得到了银行的修正。
而借贷方上海华瑞银行方面对于李女士莫名背上贷款给出的解释是:“这次事件系因同名客户“李素芬”的征信信息报送过程中,因信贷人员操作失误造成征信误报。”
简单来说,就是上海有个叫李素芬的,是实际贷款人,汕尾有个叫李素芬的,是本案的受害人,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填写担保人的时候,把汕尾“李素芬”个人信息填写上去了。
至于这个理由有多少可信度,咱也没法查,咱也不敢问,毕竟银行的服务宗旨向来都是“少给你钱,就离柜概不负责,多给你钱,就申请法律保护。”
一笔3.96亿的巨额贷款,若不只是李女士本人发现,恐怕到最后很有可能会变成一笔无头烂账。
这事儿一出,网上炸锅了。有网友调侃说:“哪家银行能给我贷一个亿就好了,我就吃喝玩乐再做慈善捐点给需要的人。”
但玩笑归玩笑,这背后的问题可不小。银行的审核流程是不是有漏洞?个人信息保护是不是形同虚设?这一连串的问号,让人细思极恐。
担保这么大金额的贷款,不核对签名,不打印身份证,不需要担保人亲自到场就放款吗?
银行的一句“操作失误”,真的能掩盖一切吗?
同时,李素芬女士的遭遇,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
而银行,作为本应该值得信任的金融机构,竟然能出现这样的失误,这不仅是对李素芬女士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公众信任的极大打击。
事件虽然最终得到了纠正,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于此。
对于李素芬女士的遭遇,你怎么看?
你认为银行的解释能够令人信服么?
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