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廉洁的省委书记,曾推动广东改革开放,三儿子现状令人敬佩

糖果味初恋 2024-12-18 15:50:05

秋风瑟瑟,吹拂着广州的街道,1982年的冬天,一位新任省委书记走马上任。

他叫林若,名字里带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可这个人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那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到南粤大地,人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林若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彼时,中国大地经历了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大锅饭"吃久了,人们的思想也僵化了。做点小买卖?那可是投机倒把,要抓去坐牢的!老百姓谈之色变,更别提什么改革开放了。林若心里清楚,要推动改革,首先得解放思想。

他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是坐上了一辆普普通通的面包车,走遍了广东的角角落落。那辆面包车啊,陪着他走过泥泞的乡村小路,见证了无数次的调研和思考。车胎换了多少个,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车上留下的痕迹,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印记。

下乡调研,他从不摆架子,吃住都在老乡家,从不收群众的一针一线,临走还不忘交伙食费。他穿衣朴素,骑自行车上下班,在那个年代,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堂堂一省之尊。有人私下里给他送礼,他总是严词拒绝,甚至当面批评。他常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怎么能拿群众的东西?”

他的秘书苏泽群曾劝他:“您这样太严格了,大家都不敢跟您说真话了。”林若沉思片刻,说:“原则问题不能变通,但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后来,再有人送土特产,他就转送给省委的警卫战士或者幼儿园的孩子们。

林若的家里,更是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一套老旧的木沙发,几张修补过的藤椅,这就是省委书记的家?1988年,王光美同志来广东,特意去了林若家,看到这番景象,不禁感慨:“真没想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委书记的家竟然这么简朴!”

林若的廉洁作风,在广东官场上出了名,有人称他“铁面书记”。他嫉恶如仇,对腐败和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干部要求极其严格。可私底下,他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喜欢做菜,偶尔会下厨做盐焗鸡,叫上秘书、司机一起吃,就像一家人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林若更是勇往直前。他深知,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积极推广“蛇口经验”,鼓励干部大胆创新,放开手脚去干。他组织各种研讨会,帮助大家理解市场经济的规律,学习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市场体系。

1988年,全国出现抢购风潮,广东物价涨幅超过30%,压力巨大。很多人劝他控制物价,但他顶住了压力,坚持市场化改革。他说:“阵痛是难免的,但长远来看,放开市场才是正道。”

为了扩大珠三角的开放范围,他多次跑到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争取政策支持。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为了广东的改革开放,倾注了全部心血。

在林若的带领下,广东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家庭教育上,林若同样严格要求。他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利。妻子彭惠兰在省纪委工作,一直到退休也只是个处长。林若说:“如果我提拔她,别人会说闲话。”

他对三个儿子也从不溺爱,要求他们必须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三个儿子都学有所成,一个成了工程师,一个在东莞企业工作,一个做了大学老师。他们没有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2012年10月,林若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他出生在10月,也在10月离开了这个世界,仿佛秋天的落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归大地。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更是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以及一个令人敬佩的家庭故事。

林若的故事,是改革开放初期无数先锋人物的缩影。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