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野战军重建,两位首长找他谈话搞好团结,司令人选却是别人

果果爱大米 2023-09-14 16:45:59

1947年5月,朱老总、刘少奇被派往晋察冀指导工作,一方面推动土改,一方面是扭转晋察冀军事被动局面。

这二位首长分工明确,朱老总针对晋察冀军区这一段时间军事斗争情况,明确指出了军区存在的问题。部队要想由被动转为主动,就要成立野战机动部队,由地方部队配合作战。非常明确指出重建野战军机关。

对于晋察冀军区也不是没有成立过野战军,成立后又撤销,很多时候都是区域性作战,你的你的,我打我的。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歼敌,这也是军区处于被动的原因,萧克曾经认为,军区运动战的思想不够,不敢大踏步进退和集中兵力,根本原因是怕丧失土地。

也就是说一旦把地方部队力量抽调一些,地方的力量就可能减弱了,无法抵御外敌,因此地方与军队之间也存在隔阂。

也正因为这样的怕得失的负担,束缚了思想,从而陷入疲于应战,不能主动进攻。在上之前部队精简兵力过度,使得大同久攻不克,后又相继失守集宁、承德、张家口的局面。

相比之下,华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等都是以集中优势兵力,占据主动,尤其在1947年初都取得不小胜利。华东、中原等战区共整建制歼敌25个旅。晋察冀军区虽然也歼敌8万,可是都是被动应战,而且没有没有整师、 整军成建制地歼灭敌人,没有打出有较大影响的胜仗。用罗瑞卿都话来说:胜利不足!形容的非常到位。

虽然1947年,晋察冀军区部队经历三战三捷,依然没有改变被动局势,为此利用正太战役结束后的休整间隙,对部队进行了整编,重新恢复野战军领导机关。

谁来担任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呢?

此前聂荣臻、萧克都担任过,不过这次调整后,他们负责军区工作,打仗另选将领,至于选谁,由朱老总亲自抓这项工作,指导组建。

目前野战纵队只有3个,司令员分别是二纵杨得志,三纵杨成武,四纵曾思玉。朱老总推荐杨得志为野战军司令员,这就牵扯到另一个将领杨成武了。

从资历上来说,杨得志比杨成武参军入伍早,杨得志是井冈山下来的,杨成武在闽西参军。俩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的职务不分伯仲。

土地革命时期,一个在红1师,一个在红2师,都是各师的主力团。相比之下,杨得志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员,而杨成武抵达陕北后才改为军事干部。

俩人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晋察冀的资历不同。聂老总率部创建晋察冀根据地时,他就跟随其中,而杨得志率领长期在冀鲁豫任职,隶属于115师以及山东军区。

在近十年的作战中,杨成武一直是聂老总的主力干将,总是军政一肩挑。按照常理来选,杨成武或许更合适。杨得志在1945年底才来到晋察冀,满打满算才一年多,他曾经指挥的部队归建到刘邓麾下,指挥的2纵还是从郭天民手中接到的,因此从威望上杨成武似乎更合适。

如何抉择呢?

最终朱老总选择杨得志,并找杨成武谈话,宣布了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领导机构的考虑。刘少奇也与杨成武谈话,阐明了恢复野战军的意义,并要求做好野战军领导的团结工作。

为了更好团结合作,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第一政委,让杨成武为第二政委,他们俩纵队司令员的职务分别由陈正湘接替2纵司令,郑维山接替3纵司令。

野战军由两个政委的也就晋察冀一个,其他都是政委、副政委而已,可见当时考虑的情况非常细致。

野战军组建后,下辖3个纵队一个炮兵旅,开始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在地方部队副配合下不断取得胜利,到1948年,军区的情况完全摆脱了被动局面。

0 阅读:42
果果爱大米

果果爱大米

果果爱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