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因边界争议持续紧张,这已经为人所熟知。对于领土争端问题,我们的立场是主张通过协商,谈判,友好的解决,并且中印关系应该从加强合作的大方向去解决,而应该把领土争端放在合适的位置。
应该说,我们的立场是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去解决问题。也正因为如此,10月5日,在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出席第三届“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我们的王毅主任表示,呼吁喜马拉雅区域国家,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呼吁区域国家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明眼人都知道,中国陆地上的边界问题基本上都已经解决,除了印度。而我们王毅主任的这一番喊话,明显是朝印度喊的,也就是我们希望印度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边境纠纷问题。
因此,在新冠疫情以后,我们首次复办第三届“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加深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消弭分歧。
中国的主张得到了周边国家的广泛支持,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均派高官出席,以表达对这一峰会的重视。但是,作为中国喜马拉雅区域重要国家之一的印度却拒绝出席这样的会议。
事实上,印度的这一缺席,这是继2018年、2019年后第三度缺席。也就是说,中国搭建的对话平台,印度一点都不给中国的面子,一次都没有出席过。
有专家指出,印度不出席这样的峰会是有意为之,事实上印度对中国早有不满,除了2020年的两国边境冲突,相关专家指出,印度对中国的一系列做法也是心怀不满。尤其是2023年,两国的摩擦并没有停止,而这些摩擦与不满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印度今年3月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主办二十国集团(G20)边会,中国拒绝出席;其二是,在今年举办的G20峰会上,印度对中国最高领导人缺席有想法。其三是,中国自然资源部8月底公布新版标准地图,把与印度认为有争议的地区纳入,这遭致新德里强烈抗议。
很显然,按照相关专家的观点,无疑中印的摩擦的核心症结就在于边境冲突,因为中印边境有冲突,围绕边境问题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以至于两国关系变得日益冷淡,双方互相不满的情绪都非常大,而这一次印度缺席不过是这种不满情绪下的逻辑延伸。
上海国际关系学者穆冬在受访时认为,中印是跨喜马拉雅的两大国。印度缺席印度缺席目的就是让中国主导的论坛价值下降。印度目前对华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不参加中国主导的多边活动,在印度看来,参会是给北京“抬轿站台”,而印度当然不愿意这样做。
并且,印度很显然还有另外一层担心,那就是印度担忧可能被中国利用论坛孤立,印度害怕中国通过召集邻国的方式向新德里,施压喊话。
事实上,面对中国过去几年持续推动跨喜马拉雅、环喜马拉雅等经济合作倡议,印度心里面都非常不舒服。印度担忧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基建建设能力进入新德里传统势力范围,威胁其地缘政治利益,并削弱印度对邻国的影响力。
尤其是,中国持续呼吁区域国家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双边多边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提升口岸通关和过境运输便利化水平,而现在又不具备与中国竞争的实力。
中国的举动,这在印度看来,这是中国有意跟印度夺取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一种手段。但是,印度的这种担忧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事实。
中国这样做,明显是符合区域国家利益的。喜马拉雅区域国家当然希望经济发展,中国主动推进各方面的合作,本质上就是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携手发展。
印度以一种极为偏狭的地缘政治对抗的眼光看待中国,这本身就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印度难道能够以中印存在领土纠纷,而让所有区域国家都卷入这种博弈之中吗?当然不能。
事实上,我们的王毅主任把话说的非常清楚,中国呼吁印度,以更正面积极态度看待环喜马拉雅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希望改善中印关系,希望印度能把边境纠纷与两国总体关系分开处理,不让边境纠纷完全绑架双边关系。
很显然,中国的态度很清楚,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不是针对印度。中国不仅不是针对印度,还希望与印度搞好关系,印度不应该把环喜马拉雅的经济合作视为地缘政治威胁。
对于印度的喊话,中国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但是,中国的喊话,印度听的进去吗?恐怕印度是听不进去的。
事实上,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印度不愿意改变对中国的战略,按照印度的说法就是边境问题是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也就是中国不答应印度的领土主张,就没有正常的中印关系。
不过,对于印度的主张,我们根本不可能同意。中国现在对印度已经表现了足够的诚意,既然印度不愿意务实的处理问题,那我们也不妨把印度放在一边,快速的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毕竟,没有印度的参与,中国主张的推进或许会更加的顺利。
(本文完)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