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9天后,重庆理工大学硕士身亡:为什么好好的人就这样没了?

澹秋长亭 2025-01-09 16:30:00

01

写作这么多年,每每看到这样的悲剧,依然忍不住唏嘘。

有时生命之脆弱,连我们自己都忽略了。

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某,在12月12日凌晨2点多离开实验室和学校后,打了一辆出租车到李家沱巴滨路码头附近,然后走进监控盲区。

当天凌晨3:16分,陈某还把自己卡里的4000元奖学金,转给了姐姐,并在几分钟后发朋友圈“就这样吧”。

因为事发在深夜,姐姐都休息了,就没有及时查看陈某的信息。

等第二天一大早,姐姐醒来后第一时间拨打陈某的电话,电话就怎么也打不通了。

怕弟弟出事,陈某家人又立刻联系了陈某的学校,学校的领导又是查监控,又是找陈某的同学了解情况。

据陈某的同学说,11日的时候陈某在实验室呆了一天,期间也没什么异常举动,还和他们一起去吃了饭,到了晚上8点左右,陈某又返回实验室继续修改论文,待到11点左右,室友曾问他要不要回寝室休息,陈某说自己晚点再回去。

结果从监控里显示,陈某一直呆在实验室里没出去,直到12日凌晨2点44分才出门买宵夜,然后打车离开,随后失联。

而他失联的地方,旁边就是滚滚长江。

得知儿子失联的消息后,陈某的父母也是第一次从广东来重庆,找蓝天救援队帮忙。

结果救援队在周边搜寻未果。

陈某的家人又在网上联系了一些大V寻人,结果还是一直没有陈某的消息。

直到陈某失联9天后,重庆警方在江北五宝镇下梁渡口长江水域发现一具男尸,经过DNA比对,就是多天前失踪的陈某。

经过警方初步调查,排除他杀的可能。

也就是说,陈某是自己坐车去江边,自己投江轻生的。

随后,警方把情况通报给了学校,学校联系上陈某的家人,可家人根本无法接受陈某轻生的事实。

02

陈某的姐姐说,弟弟今年才24岁,目前在重庆理工大学读研,明年6月就要毕业了。

这段时间他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准备国家电网的招聘面试。“国家电网的招聘笔试他已经过了,正在准备面试。”

而陈某失联的那天是星期四,星期一的时候,他们还通过视频电话,也没发现弟弟有任何异常。

并且,弟弟出事之前没有任何情绪异常,也没有抑郁病史,性格外向,跟同学也相处融洽。

失联前在电脑上查询的内容,也基本和考试与论文相关。

如果非要说这段时间有什么不顺心的,就是弟弟曾向她提过,貌似国家电网面试的时间和二辩的时间有冲突。

可常人看来,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和导师说一声请个假,调整一下时间,相信这件事都能很好的解决。

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陈某真是轻生,那也只能说他是冲动性轻生。

陈某的姐姐曾透露了这么一个细节:

陈某在出门买宵夜的时候,没穿外套也没关电脑。

也就是说,他出门的那一刻,可能是真的肚子饿了,只想出去吃点宵夜就回来,不知道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最后让他改变主意打车到江边,纵身一跳跳进了冰冷的长江里。

穿着单薄的在江里整整漂了9天,才被发现,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03

其实陈某的悲剧和曾轰动全网的胡鑫宇很像。

江西上饶铅山县致远中学的高一学生胡鑫宇,在某天准备去上自习的路上,消失在了学校的监控盲区里。

当晚学校组织多名老师寻找后未果,接着报警,警方又派人把学校里里外外寻找了个遍,甚至还出动了警犬,也没寻找到胡鑫宇的蛛丝马迹。

而胡鑫宇在失踪前,也只是带走了录音笔,把钱包和身份证等个人物品都留在了寝室。

因胡鑫宇的家人觉得,胡鑫宇的消失存在他人作案的可能,这件事被曝光在网络上之后,不仅热搜炸了,全民都成了福尔摩斯。

甚至在抽丝剥茧的各种分析中,越来越觉得,胡鑫宇的失踪是因为不小心发现了学校里的秘密。

期间还传出了各种各样的阴谋论。

直到众人苦寻100多天后,当地警方在找到胡鑫宇的尸体,并通过各方面的侦察后,终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这起事件做了最后的总结:

胡鑫宇是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是原始第一现场。

也就是说,之前网友的各种猜测,包括胡鑫宇家人的各种猜测,基于事实来说,都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事发现场,也就是发现胡鑫宇尸体的地方,没有发现任何打斗和拖拽的痕迹,胡鑫宇的尸体也没有打斗伤痕和骨折的情况,各脏器在位无缺失,胃和肝中也未检出常见的农药、鼠药、安眠镇静类成分。

也就是说,基本排除胡鑫宇被他杀的可能,胡鑫宇系轻生。

而轻生的方式是上吊,上吊的工具是胡鑫宇的鞋带。

经相关人员勘探,出血部位与死者缢吊体位相吻合,符合生前缢索压迫形成。

另外从尸体腐烂的程度来看,也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

没想到最后的真相,居然是我们最不愿相信的那个。

04

那同样是和陈某一样,之前并没有任何异样的胡鑫宇,为何会轻生呢?而且还是以这样的方式。

直到胡鑫宇随身携带的录音笔被修复,才揭开了一个看似好好的人如何走向轻生的心理过程。

胡鑫宇的录音笔里,总共收录了21个音频文件,其中有两个文件最能清晰地体现他轻生的意愿。

第一段是在失联之前,胡鑫宇曾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说: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还是会被发现的。刚刚又不跳,不行,我应该是不想。

第二段,是当天23时08分,胡鑫宇再次表达了自己想轻生的意愿:

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当时,警方发现这些内容的时候,还专门拿去和胡鑫宇身前的声音进行声纹比对,排除了人为合成、篡改的情况。

那胡鑫宇轻生的念头,又是因何而起呢?

05

首先,胡鑫宇读的是重点班。

在上高中之前,他的成绩确实如家里人说的那样,很不错。他入学的成绩在全年级1303人中排65名。

但进入重点班后,因为个个都是各学校的尖子生,所以胡鑫宇在 65名学生中仅排名第58名。

也许这让一向优秀的胡鑫宇有了挫败感,他曾在笔记写道: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上的书,几乎不看黑板,因为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也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致远中学副校长还表示,胡鑫宇课本的最后一页居然写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同样的,笔记本上也出现过这样一句话:“我是否存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其次,从胡鑫宇笔记本和日常的一些举动来看,胡鑫宇并不是外向的人,反而他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很在意他人看法。

在来到致远中学后,特别是进了重点班之后,因学习成绩下滑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他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

又在出现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后,没有及时和家人沟通,最终产生了厌世情绪和轻生倾向。

但重点是,一直都没向周围人透露过轻生想法的人,为何就在某一天突然轻生了呢?

连遗书都没留。

他们才是彻底地对这个世界失望了。

06

记得之前我看过一个心理学理论,里面说过这样一个观点:

真正轻生的人,以前从来没想过轻生。

就算像胡鑫宇这样,之前想过轻生的人,也大多不是计划了很久,而是一时兴起。

还有陈某这样,在打车去江边之前,都一切正常,连家人和同学都没发现他任何异常情况,更别说轻生了。

但偏偏在一个凌晨,在出去吃了宵夜之后,在外套都没拿,在电脑都没关的情况下,就打车去了江边,然后悄无声息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轻生很少是计划之中的事,而是突然就这样去做了,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纽约州立大学的轻生学专家,张杰教授就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 “心理扭力“。

说的就是某个个体在同一维度同时存在两种压力源或者两种相对立的社会体验,而引发的一种心理失衡。

在心理学上,它是预测心理危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许多人莫名其妙就轻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协调的压力”。

它与我们普遍说的压力不同,我们普遍说的压力,只是一个单变量,大多只是单一的压力源。而扭力至少包含了两种压力源或两种相对立的社会体验。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一块橡皮擦,如果你用一只手去按压,可能很难将其压坏,但如果你用两只手往不同的方向拧,它很容易就断了。

人也如此。

当你只是被一个单压力源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也许你还能承受,但当两个压力源一起袭来,还是来自两种相对立的社会体验,就绝不是1+1=2这么简单了,这种扭力就会产生,让压力呈数倍的增长。

就像张杰教授总结的那样:

单方面的压力不管有多大,仍不足以导致崩溃、轻生。导致轻生的其实是内心的冲突。

07

试想一下,如果导致陈某轻生的原因,一方来自毕业论文的压力,一方来自国家电网面试的压力,在这两个压力之下就形成了这种心理扭力。

同样的,胡鑫宇轻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成绩下滑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不想让父母失望的压力,在这两个压力之下也形成了这种心理扭力。

所以,心理学家在分析轻生者原因的时候,才发现:

许多轻生者并没有精神疾病,他们常是因为在权力博弈中遭受挫败,为了“争口气”,挽回自己的人格价值,而清醒、激烈、不经思考地走向了轻生。

当然,这一切也并不是不能预防的,任何一个人的轻生都是有迹可循的。

只是我们忽略了他们的求救信号,或者离得太远,根本无从发现他们的不对劲儿。

就像文章开头的陈某。

如果陈某的姐姐在听到弟弟向她吐槽,自己论文二辩的时间和国家电网的面试可能有冲突的时候,能多关心弟弟一下,能多询问弟弟解决的办法,也许这样的悲剧就能化解。

也像高中生胡鑫宇。

如果老师能早一点发现他在课堂上的不对劲,能循序引导,也许胡鑫宇就不会趁着夜色孤独地走上那条不归路。

看得出来,他们并不是对这个世界一点留念都没有。

只是他们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没有抓住那根救命稻草。

而何为“救命稻草“?

也许就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最欠缺的“死亡教育“。

1 阅读:60
澹秋长亭

澹秋长亭

澹秋映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