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恋爱到结婚,每个人都期待“少年夫妻老来伴”。
可是后来,有的婚姻散了,夫妻反目成仇;有的夫妻苦苦支撑,生不如死。
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不是几句誓言就够了。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一”开始,到无限多的日子,从白手起家,到丰衣足食,这就是婚姻的真谛。
因而,夫妻能不能相伴到老,看以下三个数字就知道,这不是迷信。
01
一间房子里,有没有烟火气。
结婚的时候,很多家庭会准备婚房。
房子里承载的,就是“家”。
俗话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当我们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家,有美食,那就不再疲惫了。
当我们很晚的时候,慢慢爬楼,发现家门口的灯是亮着的,这时候特别温暖。
当推开门,有孩子跑过来,喊:“爸爸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就温馨到了极致。
但凡种种,都家庭的烟火气。
作家谢峮岚在文章中写道,她谈恋爱之后,和男友找了一套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
赚钱多的时候,随便点外卖,吃大餐。攒钱不多的时候,不得不自己做饭。男友不会做饭,因此总是她做饭,男友顶多是洗碗洗菜。
有一天,她被油烟包裹,浑身火辣辣的。就抱怨了几句。
男友说:“我一定会学会做饭。”
后来想一想,她还是没有勉强男友,而是自己坚持做饭。
并且她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喜欢做饭的人,享受进厨房的乐趣。”
同时,也发现:“远离厨房的人,是掌握权力的人。”
人生一辈子,离不开吃喝拉撒睡,生儿育女,这些东西,大部分在家里。
一开始是新鲜的,后来是习以为常的,再后来是琐碎的。能够熬出,并且喜欢,那就足够温柔,动人,诱人。
一家人在房子里,不被琐事烦恼,总有热锅热灶头,那就日子如涓涓细流。
02
二人世界里,有没有金钱花。
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夫妻的矛盾,80%是因为缺钱。”
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不觉得这句话多正确,毕竟他们有一块钱,买一个面包,分开吃,都能开心一整天。
还有一些人,拿着父母的钱去谈恋爱,似乎不觉得人生多苦,赚钱有多难。
结婚之后,孩子哭了笑了,读书了;父母老了,生病了;夫妻失业了,钱没了......一切和钱有关的问题,就来了。
在很多电视剧里,会上演一些夫妻,因为一方有钱,就找第三者,然后分道扬镳。比方说,《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做家庭主妇,丈夫在外头打拼,有钱就变坏;《三十而已》里,顾佳辅佐丈夫,做公司,丈夫却背叛自己。
回到现实,没钱的夫妻,争吵,然后分开的概率更高。
哪有一个女人,跟着你一起喝西北风也一辈子开心?哪有男人,愿意找一个花瓶,每天供起来。花瓶看多了,也会有审美疲劳的。
汉代,朱买臣是一个打柴人。为了改变命运,他一边打柴一边读书。妻子嫌弃他太穷,也没有出息,就索要休书。朱买臣功成名就之后,妻子跑过来,希望能够继续陪伴。
类似“朱买臣”的例子很多。也许某个村里,就有女人熬不过苦日子,溜走了,孩子都可以不要。
作家亦舒说过:“两个人,一男一女,愿意结为合法夫妻,共同生活,一起欢笑,又共度患难。”
好夫妻,一定会一起赚钱,起码温饱是不成问题的。
把婚姻落实到吃饭、穿衣上,还落实到工作、创业上,才会有未来。
03
三观搭配里,有没有共情力。
很多人以为,找一个三观一致的人,过一辈子都舒服。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三观。差距总是有的。
《淮南子》里说:“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
古人把男人当成阳,女人当成阴。阴阳搭配,就实现了互补,这也是求同存异的体现。
看过一对夫妻,结婚之后,都有稳定的工作。
有一天,丈夫要辞职,去开饭店。丈夫一直就喜欢厨艺,希望能一展宏图。
起初妻子是反对的,毕竟是冒险的行为。
丈夫不顾反对,开店了。
店铺开张后,妻子也常常到店里帮忙。反对的声音没有了。
妻子做出了让步,这就是共情力,慢慢去理解丈夫的行为,去走近丈夫的心灵。
很喜欢一句话:“同频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是会变化的。但爱不是状态,爱是一种调频的能力。”
如果你因为婚姻,常常调整自己的频率,达到和对方的频率差不多,或者对方调整,和你一起走,这就是真正的默契。
婚姻就像一场旅行,你走得快,就等一等,让他跟上来;你很慢,就快一点,赶上去。反之,亦然。这样,大家携手,同时看到美丽的风景。
04
婚姻不是儿戏,不是闹翻了,把婚书一扯了事。
把握以上几个数字,就是经营婚姻、开启幸福的钥匙。
希望你,遇到一个人,和你建设一个家庭,买下一套房子;和你一起努力,拥有两个人的存款;学会迁就和改变,形成类似的三观。
一对夫妻,对于社会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于彼此是天地那么重要。
一辈子,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