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讨厌贾兰吗?你想多了,两人之所以很少交集另有原因

明红楼 2024-02-11 14:30:04

贾兰是贾宝玉的亲侄子,为什么两人之间很少交集和互动?首先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而且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怎么会有交集呢?

有人说贾宝玉讨厌贾兰,贾兰热爱读书,孜孜不倦,致力于考取功名,喜欢钻研仕途经济的学问,在贾宝玉眼里,他就是一个像贾雨村一样的国贼禄蠹一般的人物。

贾宝玉最讨厌贾雨村之类的人,因此,贾宝玉肯定也非常讨厌贾兰,其实,这种理论站不住脚,虽然贾宝玉与贾兰交流不多,但这并不代表他讨厌贾兰,他们叔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矛盾或仇恨。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家族和地位的差异使得人们很难跨越阶级界限进行交流。贾宝玉是贾府活凤凰,是老祖宗和王夫人所极度溺爱的宝贝,平日里只喜欢在女儿堆里瞎混,喜欢作一些浓诗艳赋,或淘漉一些胭脂水粉之类的。

贾兰则是从小失去父亲的小孩,相比来说,他的母亲李纨对他要求更加严格,基本都是老老实实被关在房间里刻苦读书,闲暇时间也不会出去扎堆玩乐。

此外,贾宝玉是一个感性的人,他更注重情感和心灵的交流。也就是说,贾宝玉务虚不务实,这和贾兰从小受到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贾兰在李纨的教育下,则更务实一点,更注重功利和现实,这也导致两人之间缺乏共同话题。

原著中,有一个贾宝玉和贾兰共处一室的画面,那时两人都在学堂读书,贾宝玉在学堂上与人发生了冲突,顿时乱作一团,此时,贾兰又有什么表现呢?面对这场冲突,他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书中如此描述:

金荣气黄了脸,便夺手要去抓宝玉秦钟。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台飞来,并不知系何人打来的,幸未打着,却打在旁人的座上,这座上乃是贾兰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谁知贾菌年纪虽小,志气最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他在座上冷眼看见金荣的朋友暗助进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桌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墨水。贾菌如何依得,便骂:好囚攮的们,这不都动了手了么!骂着,也便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贾兰作为贾宝玉的亲侄子,为何没有出手相助呢?为何说与他不相干?贾兰年纪虽小,但他性格内敛、处事稳重,在学堂中,他深知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道理,更懂得谦让与忍耐。因此,当贾宝玉与人发生冲突时,贾兰并没有冲动地介入其中。

此外,贾兰也十分明白家族荣誉的重要性。他深知,任何的争斗与纷争都会给贾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负面影响。因此,他选择以更加成熟和理智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当然,贾兰并非对贾宝玉不闻不问。他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态的发展,时刻准备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同时,他也可能在私下里对贾宝玉进行了劝导和安抚,用他的智慧和稳重来平息这场风波。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一处两人之间的正面交集。但也仅仅只是说了两句话而已,从这简简单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思想观念可谓南辕北辙,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书中这样描述:

宝玉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它做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这叔侄俩的对话貌似非常搞笑,宝玉担心他摔倒把牙磕掉,用打趣的方式提醒他,听起来就有点风凉话的意味,贾兰也没接宝玉的话茬,贾宝玉毕竟是他的亲叔叔,在封建礼教下,长辈的教训即使不对,作为晚辈也是不能有任何反驳的。

但贾兰的行为方式,必定是他母亲李纨所赞同所支持的,所以他才会遵从母亲意见,在闲暇时间练习一下骑射,也符合当时文武双全教育的社会思潮和总体方向,再说了,国公府祖上就是靠武艺和武德来辅佐并征服当朝的,只是贾府后来的子孙贪图安逸享受,日渐荒芜了赖以传家的本领。

贾宝玉虽然是贾兰的长辈,但毕竟只是他的叔叔,怎能一句话两句话就影响到贾兰呢!贾兰的思想观念是非常传统的,他认为男人不仅要学文,还要习武,不然长大以后怎能光耀门第呢?仔细琢磨,两人之间的这次交集,就深刻地反映出两人之间的性格差异。

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书中早已用诗词《西江月》对他进行详细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屑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也就是说,在世人眼里,贾宝玉就是一个不爱读书的纨绔子弟,是无用之人,根本无法报效国家,但,贾宝玉自己却不以为然,他讨厌仕途经济,认为刻苦读书考取功名的男人都是“国贼禄蠹”。

所以,当薛宝钗劝他读书时,他认为薛宝钗好好一个清白女儿,也跟着一些沽名钓誉之徒学坏了。他听着这些话很烦,不顾及薛宝钗的面子,根本不理她的茬,拿脚就走。

所以,贾宝玉和刻苦读书的贾兰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根本无法进行什么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真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叔侄之间很少交集的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红楼梦判曲也可以推断出贾兰的未来一片光明,他真的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了: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但最后一句: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说明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罢了!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明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