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其政治生涯中,行事风格向来独特且备受争议。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对待敌对阵营中的大国,诸如中国,采取了先吹捧后恐吓的话术策略。如今,这一手段又被运用到了俄罗斯身上。
特朗普在签署一系列法令推翻拜登政策后,将目光转向了乌克兰问题。此前他曾夸下海口,称上任 24 小时就能结束俄乌战争,但实际操作却温和许多。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帖吹捧俄罗斯和普京,提及俄罗斯在二战中的贡献以及他与普京的良好关系。然而,紧接着就开始对俄罗斯施压,声称若俄罗斯不促成与乌克兰的停火协议,就可能对其实施额外制裁,再度举起“关税”大棒。
但美媒却迅速拆台,认为特朗普的威胁对克里姆林宫毫无作用。毕竟,俄乌战争前后,俄罗斯对美出口大幅减少,特朗普就算提高关税,也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俄罗斯方面也强硬反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副议长彼得·托尔斯泰警告特朗普不要玩最后通牒的游戏,并提及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主张。
俄罗斯之所以态度强硬,原因众多。一方面,俄罗斯在战争中投入巨大资源,必须给国内一个交代。对于国土、资源和地缘利益,普京需要拿出切实可见的成果,所以最多接受原地停战,已占领的国土纳入俄罗斯版图。任何迫使俄罗斯放弃已得利益的企图,都会因国内反对而难以实现。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威胁毫无新意和实质意义。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已承受了美国为首的 8000 多个制裁,几乎达到极限,新增制裁不过是形式大于内容。
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最慌乱的当属泽连斯基。特朗普上台后暂停美国所有对外援助 90 天,这对于主要依靠西方援助,尤其是美国援助占三分之一以上的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战争若无法继续,停战或许可能,但宣布停战的领导人必将面临事后清算,目前乌克兰高层无人敢当这个“卖国贼”。
欧洲同样焦虑万分。冯德莱恩承诺“只要需要”就支持乌克兰到底,2025 年将提供 300 亿欧元援助,并强调这不仅关乎乌克兰安全,也涉及欧洲安全。欧洲大部分成员认为,唯有加大军援,使乌克兰占据优势或至少与俄罗斯势均力敌,才能迫使普京谈判。
在如此背景下,特朗普想要调停俄乌战争,难度超乎想象。俄乌双方立场差异巨大,诉求难以平衡,欧洲的政策短期内也不会转变,特朗普虽找借口暂停援助,却不敢公然要求乌克兰放弃土地。所以,特朗普看似凶狠的喊话威胁,实则虚弱无力。
特朗普调停俄乌战争的尝试,困难重重,其所谓的最后通牒不过是虚张声势,难以产生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