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后,全世界的人将目光都聚焦到了芯片,自此我们村北晒太阳的大爷们口中,也能说上两句关于“芯片”的话题。
其实相较于一谈这个话题就咬牙切齿的中国人而言,世界各国人民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中,亦有所感悟。
世界各地的“应激”当年美国制裁华为之后,华为当时的困难处境也间接警醒了不少人。
首先反应的应该是欧盟,一系列的补贴、法案出台。
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代表欧盟(EU)与韩国(ROK)宣布选择四个共同支持的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200万欧元,其中一半来自欧盟,另一半来自韩国。
1200万欧元只是欧盟投资半导体的冰山一角。
2022年2月,欧盟提出《欧洲芯片法案》;
2023年7月,正式获得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的批准;
2023年9月21日,正式生效。
该法案预计将动员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虽然当时已经有包括台积电、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格芯(GlobalFoundires)等公司都宣布了在欧洲建立芯片工厂的计划。
上面也提到了韩国,韩国的支柱产业是半导体。
三星电子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为10.443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47亿元),同比大增1462.29%。销售额为74.07万亿韩元(约合3889.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4%。
除了三星电子,韩国还有SK海力士……
今年1月,韩国公布了一项半导体行业的推动计划,由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共同投资622万亿韩元(约合4370亿美元),拟到2047年在首尔南部建立一个“半导体超级集群”。
据韩国产业部和科学部一份联合声明显示,该超级集群将囊括京畿道南部的多个工业园区,总面积将达到2100万平方米,此外,这笔巨额投资将创造346万个工作岗位。
韩国高官称,“早日完成半导体超级集群的建设,将在芯片领域获得世界领先的竞争力,并为年轻一代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
再说,日本。
今年2月,台积电在日本工厂开业,主要制程技术是22/28纳米以及12/16纳米。台积电还计划在今年内建设第二个工厂,目标是2027年实现量产并可望将制程推进至6纳米,能够生产3纳米芯片的“三厂”也在考虑之中。
为此日本直接补贴了4760亿日元,如果第二座晶圆厂建成,台积电还将获得7300亿日元补贴。
除了补贴对外来企业的补贴,对内也进行了刺激。
2024年度将向Rapidus最多提供5900亿日元补贴。该公司于2022年在日本支持下由8家相关企业联合设立,以量产2纳米逻辑芯片为目标。
Rapidus计划2025年4月启动试产线,从2027年开始量产2纳米最尖端芯片。
除了这些原本的半导体强国、强联盟,俄罗斯、印度等追赶者也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追赶者的野心在半导体行业,先行者或者说曾经的领导者都在加大投资,意图拉开与其他国家的距离。而作为追赶者则有一个更为明确,且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产业本土化。
10月3日消息,据俄罗斯媒体CNews报道,俄罗斯政府已拨款超过 2400 亿卢布(25.4 亿美元)支持国产半导体制造所需设备、CAD工具及原材料研发,目标是到 2030 年实现对于国外约70%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替代。
这个计划有多庞大呢?
据报道称,已有 50 多个组织参与了该计划的实施。目前已经启动了41个研发项目,2024年将启动26个,2025-2026年将启动另外43个,共计110个项目。
俄罗斯芯片制造商 Angstrem、Mikron 等目前所能够生产的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依然停留在65nm或90nm等成熟节点,并且大量依赖于国外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尤其是光刻设备。
目前,俄罗斯进口相关芯片在限制之下也变得困难,同时相关微电子制造设备的进口亦如此。
但是,结合俄罗斯半导体产业链的现状,25.4亿美元的投入可能有点杯水车薪。
再说,印度。
印度可能是追赶者中,喊声最大的那一个,同样也是野心最大的那一个。
在印度半导体博览会(Semicon India)上,莫迪表示,“我们的梦想是,世界上的每一台设备中,都有着印度制造的芯片……为了成为芯片强国,印度将拼尽全力。”
莫迪在总理任上多次强调,希望印度能实现“自力更生”、“印度制造”等制造业目标,成为“半导体领域的全球强国”。
数据显示,印度的半导体投资计划相较其他各国来说,都算比较激进,中央政府配套50%,相关邦政府配套20%至25%,企业只需出剩下的部分,整体的政府激励比例超过70%。
2021年12月,印度推出“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生态系统发展计划”,预算支出为7600亿卢比,旨在为印度创建“强大的半导体生态系统”。
不过在这期间,也有小插曲出现。
2020年的“牛粪芯片”,印度下属的全国牛类委员会(RKA)宣称,在手机中放入牛粪芯片可“大幅减少辐射”,让人免于疾病。
为深化“印度制造”理念、抵制外来产品,印度官方推出“牛粪芯片”等本土产品,这种芯片,零售价约为50至100印度卢比。
严格意义上,这并不算一颗“合格”的芯片,但只从这一点并不能否认印度在半导体行业上的野心。
2021年预算支出高达7600亿卢比(约合90.60亿美元)、为印度建立一个“强大的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生态系统发展计划”;
2022年成立的“印度半导体使命项目”和“半导体制造支持计划(Semicon India Programme)”;
2023年6月批准了在古吉拉特邦萨南德设立半导体部门的第一项提案;
2024年2月接连批准三家半导体工厂:塔塔电子分别位于古吉拉特邦和阿萨姆邦的两家工厂、CG Power在古吉拉特邦的半导体工厂;
2024年3月通过的“印度AI使命”;
2024年9月敲定印度本土公司Kaynes Semicon在古吉拉特邦建立半导体制造厂的提案。据悉,新工厂投资额330亿卢比(约合3.93亿美元),建成后日产能达600万片芯片,可应用于汽车、电动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
诸如此类的半导体项目,在印度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曝光出来。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在纽约接受CNBC独家采访时表示,印度将在两年内生产出第一颗芯片。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我们有人才,有技术……”
印度的“印度制造梦”很大,但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随着印度子智能手机等行业的进一步扩张,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印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印度接近三分之二的电子元器件进口都来自于中国,涵盖电路板、电池等。GTRI也表示,过去5年里,来自中国的此类进口翻了3倍。
这一切根结在产业链不完备,与此同时基建也是挑战。
据此前报道,基于对印度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担忧,许多半导体制造厂或晶圆厂公司仍不愿选择到印度投资。
小结纵览各国在芯片上的动作,永远离不开四个元素。
钱。
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砸进去……
人才。
在烧钱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相应的人才被发掘出来……
市场。
欧盟也好,印度也罢,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市场支撑。
就像缩影华为一般,如果自身没有消费者业务,大概率麒麟芯片的迭代会被搁置。
最关键一点,就是时间。
自芯片之争摆在明面上之后,很多国人对其关心程度远超从前,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弯道超车。
但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并不仅存在一个智能手机行业,也不是仅生产制造出一颗芯片就能完全解决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诸如设计软件、代加工设备等问题在等着。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会收获一颗又一颗无限接近当代的芯片出现,也会有一批又一批半导体行业人才出现……其实咱们所看到的intel、amd、nvidia、高通就是如此成长起来的。
而,如今的中国恰恰不缺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