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农为何非要把马斯克“赶出”特朗普政府?这场冲突到底是为了维护美国保守派的“纯洁性”,还是班农自己的一场政治复仇?一边是掌控极右翼舆论的班农,一边是以创新科技和移动支付改变世界的马斯克,这两人本来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现在却剑拔弩张。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故事得从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一次“谢恩”操作讲起。众所周知,马斯克不仅是个在商业上“掘到第一桶金”的亿万富翁,还是个深谙时代科技需求的技术狂人。
在特朗普竞选时,他曾“不小心”用两亿美元的捐款让自己多少染上了一点政治色彩。大选一结束,特朗普就大手一挥,把马斯克提拔为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
这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实际上更像是马斯克被摆在了聚光灯下,成为一个科技界与政界微妙博弈的“桥梁”。
然而,这种“跨界任命”却让已经被赶出总统核心圈的班农炸了锅。原本沉寂一段时间的班农突然跳出来公开向马斯克发起“战书”,矛头直指“商人干政”和“移民政策”。
他甚至发誓,要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让马斯克从政府里消失。听着是不是有点像一出宫斗剧?但这可不只是针锋相对那么简单,而是保守派内部派系斗争的一次集中爆发。
说起班农这个人,真不能用“普通人”来形容。他是特朗普竞选成功的幕后推手,也是极右翼思想的代表人物。
可惜好景不长,2017年,班农因为不断与特朗普的核心团队发生冲突,被踢出了白宫。被扫地出门后,他表面上沉寂了一阵,实际上却悄悄地盘算起他的“下一步棋”。
班农一直以来擅长的手段,是用媒体制造舆论风暴。他回归老本行后,操控极右翼媒体,专攻挑起民族主义情绪,成了极右翼阵营中极具号召力的“喉舌”。
但光宣传还不够,班农需要一个“标靶”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他把枪口对准了当时风头正劲的马斯克。
班农的计谋很简单。他要用“攻击马斯克”来撬动保守派内部的一部分人——那些对特朗普政府中所谓“商人干政”感到不满的铁杆保守派。
H-1B签证就是个绝佳话题:班农一口咬定,这些签证是为了让大公司压榨本土工人的权益,是移民政策的一部分漏洞。
而作为科技界代表的马斯克,正好符合他炮轰的所有条件。对班农来说,这不仅仅是打压马斯克,更是向特朗普阵营其他人传递一种信号——“我,班农,还能‘搞事’。”
可问题是,马斯克压根就不是一个吃素的人!从商业圈到科技界,马斯克走的是一条“以实力说话”的路子。他很清楚班农这场攻击的本质。
比起站出来与他针锋相对,他更多选择了默默做事:一边在效率部提出一些关于技术创新的高效建议,吸引特朗普内阁中支持他的声音;
另一边,他也调整自己的公关策略,让外界看清一个事实——马斯克的定位更偏向技术层面,而不是跟极右翼纠缠不清的政治人物。
但有些争议是绕不开的,比如H-1B签证。班农将这个议题变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挑起了共和党阵营中保守派与开放派的分裂,另一方面也让马斯克承受了不少批评。
作为一名移民出身的企业家,马斯克力挺H-1B签证是基于科技公司对全球人才的需求,但在班农的“一通猛轰”后,这种正常的政策支持却被妖魔化成了“科技巨头通过滥用移民规则来牟利”。
可即便面临这样的攻击,马斯克依然选择低调处理,毕竟,跟班农这种过于极端的人物交锋,只会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
表面上看,班农对马斯克的“宣战”像是个人恩怨,但更大的背景却是美国保守派内部关于未来方向的分歧。
班农的极右翼思想,与共和党内相对温和派之间的裂痕,在此次纷争中再一次被放大。保守派到底要不要继续向极端靠拢?这是一件尚未盖棺定论的事情。而这场风波可以说正是分裂加剧的标志之一。
对于马斯克来说,这场争议更多是一次“非预期的现实考验”。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客”,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新兴科技的实践。
因此,他与特朗普的关系本质上更像是一种“合作而非结盟”。这场风波后,马斯克在人们眼里的形象可能会更复杂一些,但这也正是他具有韧性的地方——他没有真正卷入这场极右翼的大戏,而是巧妙地游离在纷争之外。
班农狠狠抨击马斯克,却未必能真的动摇后者在特朗普内阁中的地位。这场交锋对班农来说,似乎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政治算计,但结果却未必如他所愿。
至于马斯克,他可能还是更爱把时间花在研究下一款火箭或者电动车上,而不是纠结于班农口中的那些“莫须有”。
谁输谁赢?还得看时间。而时间,终究会告诉我们答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