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安区委书记杨国正带队赴西湖区对接“西临合作”,推动两地深化交流合作,商量如何将西临合作区建设成为机制创新先行区、合作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标杆区。
城西科创大走廊上
两大创新策源地“强强联合”
城西科创大走廊横跨杭州主城西部,东有紫金港科技城、西有青山湖科技城。
紫金港科技城
2023年,紫金港科技城一天就新增了10家企业,在这片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5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90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和259家国高企。
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创建成为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拥有各类市场主体4.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416家、国高企464家、上市企业17家、科研院所31家。
两区携手,可以说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两大创新策源地的“强强联合”。
青山湖科技城
两区携手,除了在创新领域强强联合,也抱着优势互补的目的。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几座“城”里,青山湖科技城无疑是“制造业高地”,装备制造占比近80%,汇聚杭氧、杭叉、福斯特、南都电源等制造行业龙头企业。
青山湖科技城LinkPark产业社区
这也正是“西临合作”的广阔空间。
西临合作
如何实现“1+1>2”?
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在哪里?
以锦南新城化工集聚区为核心区域,覆盖城西科创大走廊临安区域部分及工业功能区范围,规划面积153.8平方公里。西湖、临安两区将采用“临安交净地、西湖做产业”的方式,携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优质营商环境,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科研成果转化,是“西临合作”的重点。这也意味着,两区的合作将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到“货架”。这是杭州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必修课”。
在西湖区和临安区牵手的那一年,青山湖科技城就与紫金港科技城签订了3个合作区项目。
西湖区和临安区联手,如何取得“1+1>2”的成效?
董毓民表示,西湖区将全面发挥高校、高新、高人的潜力,推动科技创新能级不断跃升,希望两区持续推进成果转化,为两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新动能。
杨国正表示,要聚焦产业发展,夯实合作基础。围绕优势产业精准对接,聚焦重点赛道深化合作,努力形成更高能级的产业集聚。
西湖区与临安区,同气连枝,地缘相接、水系相通、人文相近,双方合作既是强强联合,也是双向赋能。
跨区合作
杭州走出城市发展新模式
今年是杭州阔步迈入超大城市新征程的再出发之年,站在新起点,杭州提出了“突出改革破难,全力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和民营经济最强市”的任务,其中一步,便是“推进滨富(滨江富阳)、滨萧(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区和西临(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机制创新”。
跨区、县(市)成立合作区,是杭州探索城市发展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2023年临安全年GDP686.5亿元,增量14.2亿元,实际增速3.5%,三项数据均位列杭州十区倒数第一。
2023年11月,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成立,西湖、临安两区正式携手,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开创深化杭州区际合作的新模式。
市域内跨区、县(市),正在成为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建立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既有利于抢抓西湖区产业溢出窗口,也有利于推动临安区加快转型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