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学习力是提升学习质量的秘密武器

教哥王红顺 2024-11-03 03:03:38

隐性学习力是提升学习质量的秘密武器

——《唤醒学习力》读书札记

我最近集中阅读了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方颖女士的《唤醒学习力》一书,最大的感受是弥补了我对学习力认识的盲区,让我对学习力认知又提升了一个层级。现将自己摘录笔记与同事分享如下。

一、影响学习的因素

1)知识地图: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2)学科学习能力∵语文能力、数学能力、英语能力、物理能力等

3)显性学习能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阅读力等;

4)隐性学习能力:表象系统(外部世界到内部思维的通道,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感觉表象,表现系统与学习风格有关联)、空间表征(具体事物到抽象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即表征抽象的空间关系),在脑海里用缩小的圆圈或点来表示具体事物的能力)、完形能力(通过局部间的关系或联系将事物完整呈现能力,即碎片变整体、系统)、镜像系统(先天模仿能力或感同身受,分为动作镜像、语言镜像和知识镜像);

5)学习动力:环境、身体、专注度、信念、学习反馈。

相关概念理解:

1.表象系统是从外部世界到内部思维的通道,表象信息的提取就是回忆,即把见过的事物回想出耒,表象信息的组合就是想像。从符号到画面的转换过程就属于视觉表象的高级功能。抄错题就与视觉表象的稳定性有关。同时表象系统还有丰富性特点。

注意:学习力可分为显性学习力与隐性学习力两类。只有隐性学习能力充分激活后,学生才能够进入到显性阶段学习。

二、眼球位置与六种认知方式关系(新观点)

人的眼珠转动位置和大脑的思考方式有密切关系。眼球转向不同位置或方向,比如右上,左中、左F等,可以唤醒大脑对不同类型信息的处理功能,如构想叵面,回想声音,自我确认等。

1.当眼珠转向左上方时,代表回忆画面。比如回忆课堂上老师的板书,读题后大脑中回忆文字,春游后回忆当时的画面等,这些时侯你将眼珠转向左上方,进行回忆更科学,效果会更好。

2.当眼珠转向右上方时,代表构想画面。比如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来,将几何图形旋转变形等,此时最好将眼珠转向右上方,这样构想效果会更好。

3.当眼珠转向左中方时,代表回忆声音。比如学习外语时需要准确地跟读语音,此时要将眼珠转向左中,这样能更准确地回忆出原音。

4.当眼珠转向右中方时,代表收听声音。比如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将眼珠转向右中,这样收听效果会更好。

5.当眼珠转向左下方时,代表自我确认。当孩子沉漫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对话时,不经意间眼珠会转向左下方。

6.当眼珠转向右下方时,代表感觉。眼珠位于这个位置时,孩子会对触觉、味觉等感觉特别敏锐。比如你在仔细品尝美食的味道时,不经意间会将眼珠转向右下方。另外,感觉型学习风格的孩子,眼珠多习惯于朝左下和右下方,他们对环境特别敏感,好动且不听指令。

可见,眼球关键位置一共有六个,左上对应回忆画面,右上代表想像或构想画面;左中代表回忆声音,右中代表倾听声音;左下代表自已在做决定,右下代表对外部的感觉。

眼珠在这些位置的连线上来回转动,可以唤醒大脑,以此发展成为综合型学习风格。

三、隐性学习力欠缺对学习影响

1)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表象过度被激活;

2)粗心大意,视觉表象稳定性不足;

3)不会阅读,视觉表象丰富性不足;

4)记忆困难,听觉表象向视觉表象转化困难;

5)写作困难,感受和符号缺乏联通;

6)读不懂题目,字词、画面和模型转化困难;

7)学会程度低是知识镜像化程度低的体现。

8)小考优秀,大考平平,知识系统末构建好。

四、平常学习中误区及科学方法集绵

1、一年级学生写字时常用书空法的弊端

做作业时还是按照一年级刚学写字时那样,说一个笔画写一笔,这是一年级学生写字时用到的“书空法”。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一个是孩子脑海里没有整个字形,只有单个笔画:第二个是孩子借用听觉表象(声音)来回忆笔画,所以孩子写字会很慢,并且不念出声就不会写。长期用“书空法”写字容易导致视觉稳单定性不足。

2、又快又准的识字方法:空中写

准备:字典、田字格本、笔、舒适的桌椅步骤:

1.在字典中随机选取一个生字,仔细看一遍,默写在田字格本上,然后再默写一遍,默写的时候不要回看生字,也不能读出声,如果写不准确,再重新仔细看一遍。

2.眼珠转向左上方回忆生字、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在空中书写这个生字,如果可以流畅、不停顿地书写出来,就抄写在田字格本上。如果不行,则重复第一步。

先将生字准确写在田格本上,然后再在空中书写出来,书写时眼珠看左上方回忆字形,书写时口中不能出声。

注意:如果你是左利手.眼珠请看右上方。

3、让错字不再出错的方法:反写字

对于易错字,可以用反写字的方法来巩固。准备:字典、田字格本、笔、舒适的桌椅步骤:

1.选择一个易错字,仔细看一遍。2.眼珠转向左上方,回忆字形。

3.眼珠转向右上方(构想画面),将这个字左右镜像,构想该字镜像后的字。

4.将左右镜像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如果出错,则重新从第一步开始。

将易错字左右反翻转后写出,书写时眼珠先转向左上方回忆正确的字形,然后转向右上方构建翻转后的字,最后将其写在田字格本上。

4、计算训练:空中算

1)选择一道难易适度计算题;

2)在演草本抄写这道题,并列出竖式;

3)在空中创造一块适当大小黑板,想像或者用双手比划(屏幕思维训练)

4)眼诛朝左上,回忆抄写的算式,右手食指在空中黑板上计算。如果想不出来,提示孩子眼珠朝右上构想黑板及算式,计算过程中不能借助语言提示,全程只在脑海中计算,即不可以读出声来。

5)算完后,想像擦除空中的算式,把黑板收入大脑中。(用手比划也可以)

6)将最终结果写在演草本上。

5、空间想像的屏幕训练

闭上眼晴,在大脑中想象出一块屏幕,屏幕中间出现一条黑色的直线,具体见下图。将直线弯曲成一个正方形,把正方形的面涂上绿色。把这个正方形慢慢扩展成一个正方体,黑色的边、绿色的面。打开正方体,让六个面平铺在屏幕上。在纸上,画出这个正方体的平铺图。

6、阅读理解提升训练

1)选择一篇难度适中文章;

2)分段阅读,每读一段,眼珠转向右上方构想画面;

3)梳理视觉画面;

4)为每个画面贴上记忆关键词;

5)像电影一样播放画面,并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

6)反馈改进。

7、声音画面记忆法

第一步,阅读文章、诗句等内容,分段想象画面。注意眼珠朝右上构想画面或者左上回忆画面。

第二步,大声朗读,直到熟练。

第三步,眼球左中,回忆声音、背诵。

第四步,想象画面,在空中写出对应文字。第五步,将背诵内容默写在本子上。

8、用串联感受法写作

第一步,静心呼吸。做数次深呼吸,直到自己完全平静为止。写下文章标题。

第二步,明确作文内容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虚构想象。

第三步,唤醒感受。

1.看到标题后,将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声音”写下来。

2.从视、听、味、嗅、触五个角度唤醒感受,添加内容、并形成单幅画面。

第四步,串联感受,再现画面。

尝试从不同角度去串联画面。比如从自身角度,从对方角度,从叙事人角度去串联画面,形成故事,并讲出来。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不同角度下不同人物感受的差异,根据这个差异,修改文章结构和顺序。

第五步,角色换位,润色加工。

把自己想象成老师,批改作文,感受老师会欣赏什么样的词语和表达,并对作文进行润色加工。

9、语文审题与数学审题区别

学多学生不会分学科审题,把语文中情景阅读的审题方法错误地用到了数学应用题上。情景阅读要求学生能够迅速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包括画面、声音、对话、表情等而数学审题需要的是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情景,再从中抽象出数学中的量,并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10、数学讲题时跳步现象

数学老师在给孩子们讲题时,多半会直接从找关键词跳到明确数量关系,而跳过审题最关键的情境理解和数学理解。看不懂题目,其包含两层含义,即看不懂题目的情境和找不出题目中的数学对象(己知量和未知量)。

11、如何用文字画面转换法理解数学情境?

1)找关键词一一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

2)转换画面(文字符号到视觉表象的转换,构想画面),即对题目的情境性理解;

3)找出数学对象(已知量和未知量),即题目的数学理解宇

4)明确数量关系,即题目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5)解题一一列出算式并解答。

12、数学审题方法

1.找关键词。在关键词下面划线或圈出关键词。

2.转换画面。根据孩子学习风格的特点,将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进一步明确数学情境。

3.找出量。根据问题把画面中的具体事物抽象成数学量。

4.进一步找出量与量间的关系,并列式计算。

理化生审题,和数学学科相比,多了一个找出模型(题型)的步骤。

13、理化生解题的思维过程

1)找关键词一一读题,找到学科关键词,一般是题目中的学科词汇,注意单位;

2)根据关键词形成的画面找出学科现象,文字转化成画面,并用学科眼光去看画面,找出学科现象;

3)抽取学科模型,回忆学科现象的原型;

4)模型推理,根据模型进行数学推理与计算;

5)理清思路,写出解题过程。

14、理化生审题与数学审题区别

和数学审题相比,理化生的审题多了一个环节,即抽取学科模型,同时情境性理解变为了找相应的学科现象,这两步在理科解题中最为关键。

理化生审题中看不懂题目,也有两层含义:找不出学科现象和无法抽取出学科模型并进行模型推理。

15、知识镜像的形成过程

符号记忆一一表象记忆一一心理认同一一模型建构。具体来讲,首先要记住对应的概念符号,然后对概念有理解的过程,也就是结合概念符号理解原处于表象的记忆,表象记忆带来心理上的认同,最后还有模型的建构与选择,包括单个知识点模型的构建。

16、强化知识镜像方法

1.找出和知识点相关的生活经验,产生心理认同。

2.独立完成典型例题。书上的典型例题是最基础和最准确的学科知识点模型。

3.背诵或者复述概念,用自己的话解释概念。

4.变式练习。也就是多做灵活的题,然后和典型例题比较两者的差异,鼓励孩子自己出题。

5.运用“身体电梯”确认知识是否已经镜像化。

0 阅读:3

教哥王红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