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兰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杨舒平公开演讲说出这么一段话。她夸张地表示,在中国要戴五层口罩她才不会生病。
而如此抹黑中国的她,却在疫情时,千方百计想回中国避难,实在讽刺。
时间已经过去六七年,这位亲美的留学生,如今生活如何?她跪舔美国后如愿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引发“空气香甜”事件201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来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留学生代表杨舒平发表了自己的毕业感言。
她在演讲中提到“当我呼吸到美国的第一口空气时,发现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新甜美,充满了自由的气息”。这番言论随后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杨舒平表示,在中国时,她需要戴着口罩出门,否则就会生病。
“我小时候在昆明长大,每次出门都要准备5个口罩,否则会很难呼吸。”
而来到美国后,可以自由地呼吸到清新空气,这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但让在场的中国留学生感到惊讶和失望的是,杨舒平竟然如此贬低自己的家乡。作为省会城市,昆明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根本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寸步难行”。杨舒平却为了吹捧美国,不惜抹黑自己的成长地。
一位与杨舒平同乡的留学生表示:“我也来自昆明,从未听说过我们那儿需要常戴口罩。杨舒平说的根本站不住脚,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另一名学生认为杨舒平是刻意歪曲事实,以获取美国人的欢心。的确,台下不少美国学生听后纷纷起立鼓掌,对她大加赞赏。
事后,杨舒平的言论在网上引来强烈谴责。有评论认为她在“抹黑祖国、奴颜婢膝”,简直“轻贱国格”。昆明当地媒体也细致报道了昆明的空气质量数据,以正视听。
在舆论压力下,杨舒平只得在微博上发表道歉声明。但仅半年后,她又再次发文表示拿到美国绿卡后不想回国,理由就是“中国空气太差”。这次再次引来网民批评,揭露她只是为获取美国身份而故意说这番话。
“空气香甜”的事件在当时引发了激烈讨论。杨舒平为了个人利益诋毁家乡,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人对美国的错误认识和刻板印象。
杨舒平是个什么样人,中国出生的根正苗红的她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
杨舒平赴美留学之路1993年,杨舒平出生在云南昆明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父母都是公务员,她是独生女,自小被寄予厚望。
杨舒平学习刻苦,中学成绩名列前茅,顺利升入重点高中。19岁那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公费留学机会。
马里兰大学虽不如哈佛耶鲁出名,但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在这里,杨舒平选择了戏剧与心理学双学位。或许这预示着她未来人生的多舛抉择。
美国的生活开启了杨舒平新的成长篇章。她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也接触到了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对杨舒平来说,这既是醒悟,也是迷茫。她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在两种价值观念间徘徊。
同时,杨舒平变得更为独立思考。她不再简单接受权威观点,而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这让她的言论时有争议,受到中国网民批评。
马里兰大学华人校长陆道奎,也对杨舒平的行为有所影响。在杨舒平演讲后,作为校长的他反而对其表示赞赏。
杨舒平的成长历程其实反映了许多留学生的共同经历。来到异国他乡,他们面临着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一些人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另一些人则在迷茫中左右逢源。
这次事件也让人反思杨舒平所接受的教育。她的成长经历中,是否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她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是否不足?
这次风波过去,抹黑中国亲美的杨舒平也付出了自己应有的代价。
原地踏步,机会渺茫曾经的校园红人杨舒平,如今的生活并不如意。多年前,为讨好当时的学校领导,她公开羞辱中国学生,结果引发轩然大波,遭到国内网友批评。涉事视频在国内广泛传播,杨舒平的名声跌入谷底。
毕业后,杨舒平满怀信心赴美发展,希望在新环境洗刷此前的劣迹。但是简历石沉大海,知名企业有意避之唯恐不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没有企业愿意招收这样的人才风险。
无奈之下,杨舒平只能放低标准,在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谋得一份工作。即便如此,她在公司内部也屡屡受冷遇,没有同事愿意与她来往。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杨舒平所在的公司裁员维持生存。失业的杨舒平在美国没法立足,被迫离开,前往韩国谋生。
然而韩国疫情同样严峻,工作机会寥寥。情势所迫,杨舒平只能返回中国,但这里的局面同样难堪。杨舒平的简历继续碰壁,国内企业不愿录用她,生活陷入困顿。
多年来,杨舒平无法在业界立足,几经辗转,最终仍原地踏步。曾经跪舔给她带来的,不是名利成功,而是失业和敌视。年轻时的错误选择,至今仍然牢牢纠缠着她。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记忆犹新,她的过去不会被遗忘。杨舒平还年轻,机会尚存,但要真正翻身,恐怕任重道远。
对杨舒平来说,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已然遥不可及。她曾经的所作所为在网上广为流传,已经成为她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许多企业对她的态度都十分谨慎,生怕自己也因聘用她而被网民攻击。杨舒平自以为可以在美国重新开始,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为国内外网民所不容。
笔者认为杨舒平遭遇让许多人陷入反思。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个人形象和声誉十分重要。过去的所作所为都可能被永久记录,并对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我们不应轻易踩踏道德底线,更不应为一时利益出卖良知。只有秉持正义,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