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围绕是否应该学习英语的争议从未停歇,一部分人主张反对学习英语,其背后存在着多方面的考量因素。

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反对学习英语的观点认为,过度重视英语学习可能会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造成冲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会导致对母语及本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下降。经济成本也是反对学习英语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英语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英语教师,建设相关的教学设施,购买各类英语教材和学习资料,这些都增加了教育成本。对于学生家庭而言,为了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往往需要额外支付参加英语辅导班、购买学习工具等费用,经济负担较重。而且,许多人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学习英语后,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不多,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这种资源的投入似乎并不合理。
在就业竞争方面,反对者认为英语在就业市场中被过度看重。许多用人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招聘的重要甚至必要条件,这使得一些英语能力欠佳但专业技能出色的人才在求职过程中受到限制。例如,某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专业领域有着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但因为英语四六级未通过,可能在求职时被一些企业拒之门外,导致人才无法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这种现象可能会误导教育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侧重英语,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深入钻研,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

然而,反对学习英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沟通桥梁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反对学习英语,企业在与国外合作伙伴沟通时将面临巨大障碍,可能导致错失商业机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对外发展。在学术领域,全球大部分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文献都是以英语发表的。科研人员若不掌握英语,就难以跟踪国际最新研究动态,无法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这将严重制约国家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在文化传播方面,掌握英语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本国文化。例如,中国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要走向国际市场,就需要通过英语进行翻译和推广,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反对学习英语将不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不完全反对,但必须降低英语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重要性的办法,比如学校不过早开设英语课、不将其作为主科或减少分额占比等,逐步将英语学习作为个人兴趣选择性学习。从目前社会实际运用来说,真正用的上的人真的太少太少,就算是合资企业中,也根本没必要因为有外国人就要求与其接触的相关人员学习英语。我们应该搞清楚,他们是到我们国家来打工的,应该要求他们学习我们的语言才对!在降低英语在我们教育模式中占比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主流社交平台,定期发布中华文化短视频、图片故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讲述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融合故事,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全球对中华文化的创作热情,从而削弱英语在全球社会运作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反对学习英语虽然有民族文化传承、经济成本和就业竞争等方面的考虑,但在全球化趋势下,英语在国际交流、经济发展、学术进步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简单地反对学习英语并非明智之举,而应在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英语教育,让英语成为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进步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