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的修道生活和贾府的衰败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尽管他一心向道,但他的选择却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贾演和贾源两兄弟通过立下战功为贾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贾敬的行为却给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贾敬弃官不做,专心修道,这个决定可以说是贾府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贾演和贾源的英勇事迹已经成为历史,而随着时代的稳定和朝廷的固本强基,武将很难再有所作为。为了能在太平盛世继续赢得圣恩,贾府不得不转向文化教育,从贾代化起,家族中逐渐培养起了读书风气。训练有素的贾敬中举进士,这一看似光明的前景却因他“急流勇退”而破灭。
贾敬忽然选择修道,使得宁府的情况急转直下。贾敬回绝家族事务,使得下一代子孙如贾珍和贾蓉放纵不羁。贾珍的不学无术、贾蓉更是变本加厉,他们的行为使得家族声誉一落千丈。贾蓉的行为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而贾敬对此置之不理,甚至从来不直面儿子的行为,可见他在逃避中内心的愧疚。
贾敬这种方式的隐逸,鲁迅曾评价为“伪隐士”,即真正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而隐士不过是逃避。因此,贾敬的选择其实是为了逃避责任,他本想通过修行达到拯救贾府的目的,却成了藏失败的借口。
贾敬在其寿辰上抢刻《阴骘文》,布施万份,这种行为表明了他希望通过宗教行为赎罪。然而,他自己选择退隐却教导他人积极上进,这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也反映了贾敬内心深处的挣扎。他带着贾府对他的期望,试图成就家族“鸡犬升天”的希望。
在《红楼梦》中,贾敬修道的细节多在其寿辰这日中展现,他不但心志坚定地修道,还妄图通过服用丹药提升道行,最终却因毒药成瘾而致使身体异样。贾敬的这种近乎有自己苛求的方式,反而暴露了他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的苦衷和无奈。
曹雪芹通过字谐音暗示贾敬的命运,表面看来,贾敬与明朝嘉靖帝有诸多相似点。嘉靖帝迷于道教,不理朝政,同样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衰落。曹雪芹以此类比,贾敬如同嘉靖帝沉溺于修行,无心家族和国家事务,两者的共通点皆在于他们所导致的后果。
皇帝嘉靖爆发严重的倭寇之乱和宫内谋害,最终嘉靖中毒身亡;而贾敬也因服灵砂中毒身亡,他们都为自己的行为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宁国府则在贾珍、贾蓉等人的放纵下变成了腐败之地。柳湘莲的点评,除了石狮子干净,处处都污秽之象。正是由于贾敬的逃避,给了下一代肆无忌惮挥霍尊严的机会。
贾府的由盛转衰全因贾敬一意孤行,逃避责任,这便是《红楼梦》中对此人物的无情指责。曹雪芹对贾敬的批判也在揭示,家族荣辱系于一人之心,不论是避世或修行都不能脱离其所担谓责任。
贾府的悲哀由贾敬一手打造,而宁府的情海恶化也源于他的不作为和逃避。一个家族的兴衰绝不仅依靠先辈的战功,更需要后辈的担当和责任,从贾敬的例子中,隐含着更加深沉的家族和历史教训。